「復星系」海外大調倉之後:郭廣昌花4億布局「體外診斷」新產業

野馬財經 張譯文

無論是主動轉向還是政策所趨,“復星系”做買賣的步伐都踩得挺準。

正文:

就在很多公司現金流收緊的時刻,“復星系”卻大手一揮,開始佈局新業務:體外體檢。

6月20日,復星醫藥(600196.SH)公告稱,其控股子公司復星醫藥產業擬出資4.06億元受讓迪會信28%的股權。迪會信主要從事進口體外診斷產品的代理,與全球多家知名的體外診斷產品供應商緊密合作。

對於入股迪信會,復星醫藥稱,這將進一步豐富公司醫學診斷業務經營模式,並有助於拓寬診斷產品銷售渠道。

有市場分析人士對野馬財經表示,復星醫藥此番入股迪會信,可謂一舉GET了現階段醫療產業的熱點。

“復星系”海外大調倉之後:郭廣昌花4億佈局“體外診斷”新產業

投資邏輯趨於謹慎

作為我國資本市場中的重要玩家,“復星系”對海外投資一直情有獨鍾。

據野馬財經不完全統計,近十年來,復星國際(0656.HK)至少將47項海外項目收入囊中,而且很多都是溢價購買,總計投入超300億美元。如此豪氣,董事長郭廣昌也因此得到了“海淘達人”的稱號。

不過,2016年伊始,“復星系”海外投資卻轉了方向。

2016年3月31日,郭廣昌露面後首次接受媒體採訪稱“當有人激動時,我們會變得更加謹慎”。誠然,在這之後一年時間,“復星系”的確僅公佈了四個海外投資項目,涉及保險、地產以及時尚行業,並且在2016年上半年終止了以色列保險商Phoenix Holdings 52%股權、比利時商業銀行BHF KB兩項海外收購計劃。

對於這些轉變,郭廣昌自己稱“復星集團將放慢併購的腳步,專注於消化已收購的資產。”

而就在“復星系”放慢海外投資步伐的同時,監管的風向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即“去槓桿”)。

受此原因,不僅“買得少”了,還加大了“賣”的力度。隸屬“復星系”,美國保險公司Ironshore的全部股權、倫敦金融城的Lloyds Chambers 大樓、好萊塢影視娛樂公司Studio 8的股份相繼爆出出售或尋找買家的消息。

整體投資思路悄然轉變,有市場分析人士還提出了“復星系”是否能夠真正適應“新的大環境”的問題。現如今,復星醫藥入股迪會信,之前答案也有了“雛形”。

一片藍海的“體外診斷”

現階段,各企業現金流收緊,復星醫藥巨資佈局體外診斷產品,這中間有多大的吸引力?

體外診斷(IVD)是一種在人體外檢驗血液、尿液等人體樣本進而判斷疾病或身體功能的診斷方法。截至目前,全球醫療決策中約有三分之二是依據診斷做出,而80%以上的診斷屬於體外診斷範疇。

據瞭解,2014年,體外診斷以13.3%的佔比位列全球醫療器械子行業第一位,且其規模呈快速擴張趨勢。根據Evaluate Med Tech在2016年的預測,2015年全球體外診斷市場規模為511億美元,且將在未來幾年內保持5.6%的複合年均增長率,2021年市場規模將達到708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中國市場而言,“體外診斷”尚處藍海階段。

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以及經濟發展水平提高後生育率的下滑,我國人口結構正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特別是,45歲以後人類即進入了慢性病高發的階段,而眾多慢性病的診斷均需要體外診斷試劑,這直接帶來的是人均衛生費用支出的穩步快速增長,也為體外診斷行業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目前我國體外診斷行業仍是以海外巨頭為主,國內體外診斷企業體量仍舊較小。但隨著近幾年國內體外診斷行業的快速發展以及部分企業在技術上開始取得突破,部分體外診斷企業開始依賴國內龐大的市場需求而崛起。

新時代證券孫金鉅團隊曾在《體外診斷(IVD)行業:千億藍海市場正起航》研報中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雖然中國體外診斷行業過去幾年已經取得了快速的發展,行業規模從2009年的108億增長到了2016年的369億,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16.6%。但是,目前中國體外診斷人均年消費金額僅3美元,相較於發達國家人均年消費30美元的水平而言還有著巨大的增長潛力。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人均醫療費用支出的增長以及技術的進步,中國體外診斷行業未來5年都有望保持持續快速發展,千億市場值得期待。

看來,復星醫藥這次入股迪信會,真是“踏準了”步伐,再掙2、3個“小目標”,也不是問題,你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