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感嘆!二十多歲的袁世凱在朝鮮已經展現非凡的領導才能

一說起軍隊,袁世凱就興奮,吳長慶讓他組建軍隊真是慧眼識人,因為小夥子就喜歡整這個。

袁世凱早年對西洋軍事有所瞭解,同時他又有訓練軍隊的經驗,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將那支民兵訓練得有模有樣。李熙和閔妃見了對袁世凱大加誇讚,並將自己的親兵交給袁世凱訓練。這些舊式軍隊在袁世凱的訓練下果然煥然一新,李熙高興之下竟要封袁世凱為朝鮮陸軍大元帥。此事因為李鴻章反對而作罷。

不得不感嘆!二十多歲的袁世凱在朝鮮已經展現非凡的領導才能

袁世凱在朝鮮一呆就是十年,表面上他的任務是“維和”,但實際任務是觀察和遏制日本,因為日本屢次搞出大動作,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1884年的時候,中法之間爆發戰爭,國內兵力吃緊,李鴻章不得不將吳長慶的一部分部隊調回國內,留下一半的兵力仍駐留朝鮮,由吳兆有擔任主帥,袁世凱擔任副帥,吳兆有是吳長慶的老鄉,一路出生入死過來的,資歷很老,不過在決策力方面顯然不如袁世凱。

日本人見縫插針,認為現在是在朝鮮發展日本勢力的最好時機,便鼎力扶持朝鮮親日派的“開化黨人”金玉均、樸泳孝、洪英植等,企圖推翻李熙和閔妃。精明的袁世凱對“開化黨”的行蹤早有了解。

金玉均預謀在一次宴會上刺殺吳兆有和袁世凱等人,吳兆有收到請柬後,準備回絕。袁世凱卻不同意,他的意思是如果不敢去,等於是向人示弱,該亮劍時還得亮劍啊!當然,袁世凱不能讓主帥陷入危險,決定自己去赴這“鴻門宴”。

準備妥當後,袁世凱騎著一匹快馬,提前一個小時到達,在人還沒到齊的情況下。他就獨自要了一份酒菜,拿起小時候風捲殘雲的風格,大吃大喝,談笑風生。客人們看著這一幕目瞪口呆,袁世凱卻毫不在意,吃飽之後。袁世凱笑著對樸泳孝說:“我今天晚上還有事,不能在這裡久待。你們慢慢吃吧!”

樸泳孝還沒反應過來,袁世凱就抓著他的手,一路來到自己的坐騎旁,然後鬆開樸泳孝的手,笑道:“謝謝你的晚餐了,後會有期!”

就這樣,袁世凱居然單槍匹馬從一場“鴻門宴”中脫身。

兩天後,甲申政變爆發。“開化黨人”仗著日本人撐腰,攻佔了王宮,將國王李熙和閔妃捉住,還殺死了六個大臣,並逼迫李熙同意日軍進駐朝鮮履行“維和”責任。

得知政變的消息,袁世凱當即和吳兆有、張光前等人商議對策,吳兆有和張光前主張先請示李鴻章,但袁世凱以為火燒眉毛,應當立即用武力解決。最後,採取了一個折中的策略,由吳兆有寫一封信給李熙,請求出兵護駕。求救信雖然送到李熙手中,但李熙現在被人挾持,自然回信拒絕。

袁世凱要求面見李熙,這個要求當然也不可能得到滿足。這時,朝鮮大臣金允植和南廷哲前來求救。在這個千鈞一髮的關頭,袁世凱決定出兵。

日軍見清軍入宮,首先開槍,袁世凱立即下令還擊。日軍和叛軍抵抗不住,挾持著李熙且戰且退。袁世凱領兵追擊,將叛軍圍困在一個小山坡上。最終,袁世凱將韓王李熙搶了回來。

李熙在吳兆有、袁世凱等人的支持下,重新召集失散的文武大臣,改組政府,並宣佈日本的罪狀。日本駐朝公使和“開化黨人”的頭領們見形勢不妙,逃到日本。甲申政變平定後,清廷的命令才姍姍來遲,意思是讓袁世凱等人先按兵不動,等待調停。假如真按李鴻章的意思辦的話,這次叛亂就成功了,日本也許會提前15年吞併朝鮮,甲午戰爭也會提前爆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