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中國式放水:不過這次要換主場了

中國股市,歷來都是宏觀政策風向的映襯指標,一說央行放水,財政刺激加碼,立馬就各種歡騰。各地政府又開始摩拳擦掌想著可以好好幹一番了。而老百姓估計又擔心,我手裡的錢是不是又要毛了?能止住經濟下行的風險嗎?

注意,這一次的中國式放水,要換主場了。在央行大放水的基礎上,有一個提法更明確,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

我們試圖梳理中國經濟十年來放水之路,以及中國經濟的風險泡沫累積之路,為大家觀察剖析這一場中國式放水,能否為中國人避開那資產價格崩盤的明斯基時刻。

130萬億貨幣:10年3倍放水

當中國的房價十年漲了3倍甚至5倍的時候,最近十年中國經歷了三輪大放水,貨幣和準貨幣M2從十年前的44萬億飆升至今的177萬億——比美國還多一倍,增漲逾300%。

金融小知識

我國對貨幣層次的劃分是:

M0=流通中的現金;

狹義貨幣(M1)=M0+企業活期存款;

廣義貨幣(M2)=M1+準貨幣(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其他存款)。

另外還有M3=M2+金融債券+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等。

其中,M2減M1是準貨幣,M3是根據金融工具的不斷創新而設置的。

廣義貨幣 (M2)是一個金融學概念,和狹義貨幣相對應,貨幣供給的一種形式或口徑,以M2來表示,其計算方法是交易貨幣以及定期存款與儲蓄存款。

可以說,每一次的放水,都大幅推升了資產價格,尤其是房價,當然中間還間或的包括股市。只是潮來潮去,2014年的槓桿牛市帶來的卻是2015年一場中國式救市的股災,而且以股災1.0、2.0乃至3.0的方式蒸發著中國人的財富。

故事要從10年前追溯。

2008年11月,財政刺激4萬億出爐,其中包括1.5萬億的鐵公雞基建上馬,1萬億災後重建,保障房、廉租房5000億,還有就是其他投資、補貼、減稅措施。

為配合4萬億財政刺激出爐。央行在08年下半年5次降息,3次降準。其中2008年11月26日,更是降息1.08個百分點,降準1個百分點。這也是央行史上最大一次幅度的降息降準。

08年這一輪的央行和財政齊放水可算的上是大水漫灌。同時,央行的放水行動完全不亞於財政刺激的4萬億。

但是,這一場4萬億的財政刺激以及貨幣放水,10年來一直是備受市場爭議。雖然中國順利的度過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市場普遍卻認為其只是延緩了經濟風險和金融風險,而且存在飲鴆止渴的問題,繼續推升了資產價格泡沫,以及大幅推升了金融風險。

正是在一片爭議聲中,中國經濟依然走入下滑通道。經濟增速依然從2007年的14.2%,降至今年上半年的6.8%,最近10年的中國經濟增速腰斬。對比歷史數據,實際上經濟下行的壓力依然較大。

這期間,即便有來自於12年那一輪央行降息2次降準3次,15年那一輪央行降息6次降準5次,中國經濟的下行依然無法阻止。2017年看起來,一切開始有復甦的期望。但是,2018年繼續下滑的經濟,給了市場再一次的恐慌。

經濟下行風險沒有止住,高房價卻綁架了中國經濟。可以說,這三輪中國式放水,每一次都不斷推升了中國資產價格,尤其是房價。就拿深圳而言,房價每平米已經從08年的1.2萬元,飆升至今的5萬元了。一套千萬來計,也是稀鬆平常,而且還得排隊乃至搖號。

正如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所言,房價只取決於央行發多少錢。確實,房價中從首付比三成來計算,其中有2/3就是金融槓桿。放水的過程,就是一個加槓桿的過程。

同時,從另一個層面而言,這三輪也全面推升了中國系統性金融風險。尤其是2008年那一輪的4萬億刺激,給本屆政府留下了巨大的挑戰。

這也就有了中國經濟的供給側改革以及金融去槓桿。

明斯基時刻:資產價格崩潰的風險

一邊是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一邊是剛有所復甦的經濟——下行風險累積。在進退兩難之下,中國最終選擇了經濟復甦之路,防風險下的去槓桿被降溫降速。因為防風險去槓桿也是為了服務於中國經濟。

只是,去槓桿因為力度過大節奏過猛,已經變相成為殺跌經濟的因素。其對經濟的負面反作用開始顯現,尤其是在今年上半年。

股市是金融系統的流動性指標,但在今年更可以說是中國經濟的先行指標,今年上半年的整體下跌就是佐證,即便有A股納入MSCI指數也不起作用。

今年1月底至7月初,中國股市10萬億市值被蒸發。尤其是6月份世界盃期間,受中美貿易摩擦的衝擊,中國股市暴跌,市值蒸發4萬億。這些都可以說是去槓桿過程中帶來的資產價格回落的代價。

只是,很遺憾,中國股民先捱了刀。話說,中國股民經常挨刀——割韭菜。這次也算是為國挨刀了。

但問題是,中國經濟到底怎麼了,為什麼迫切需要一次放水?

一組數據,也許更能說明中國經濟為什麼需要一次中國式放水,抑或說,這並非是一次放水,而是在短期內打通流動性的阻斷之牆,以及將流動性進行定向的投放。

2季度GDP增速6.7%,又迴歸到2016年的歷史性低位。更為糟糕的是,中國經濟學家乃至企業主和投資者的預期越來越悲觀,因為投資消費和出口三駕馬車全部下滑。

尤其值得關注的數據是,2018年5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只有8.5%,不僅遠遠低於預期,而且創下15年以來新低。在中美貿易摩擦之下,出口備受打壓無望回升,投資拉動不能走回大水漫灌的老路,消費還如此低迷,這就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在去槓桿背景下,還一邊放水,一邊抽水。6月末的社融餘額增速降至9.8%,創下03年有數據以來的新低。更為值得關注的是,6月份中國銀行業資產增速僅為6.9%,已經低於7.6%的全社會融資成本,保證不了存量債務利息的償還,這自然會導致債務違約風險以及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增加。

看起來,泡沫退潮的風險越來越臨近。因此,不斷有人發出危機的警示聲音。

根據相關金融官員的統計,中國全社會的負債率達到了250%的歷史高點,企業部門負債率為159%,居民負債率為55%——如果用居民負債比居民收入負債率則超過90%,這些都是全球處於最高水平位置。而政府部門,地方政府則是存在地方債風險,隱性債務率也是超高水平。

資產價格崩潰的明斯基時刻越來越讓中國的經濟學家們擔心。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債券市場各種信用違約蔓延,P2P領域頻繁爆雷甚至發生擠兌,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頻繁出現閃崩爆倉風險,民企作為中國經濟的最大活力,更是成為違約重災區。

因此,連企業家們也開始體會到這種“危機時刻”憂慮。在危險來臨得時候,信心比黃金還金貴。但,恰恰企業家和投資者的信心開始慢慢缺失。

毫無疑問,在過往的十年來,2018年才是中國經濟最為複雜和艱難的一年,甚至還有投資者更加擔心2019會否成為萬劫不復之年。

也許,當看到這一輪中國式放水之後,我們不應該那麼悲觀。至少從中國股市的資產價格上已經處於歷史上的底部區域。

中國式放水:主場要換了

央行確實很努力,財政從來不積極?

這一次財政部也算是被央行將軍了,但依然覺得冤枉。因此,有財政官員就站出來了,銀行是財政出資啊,而且金融機構在地方債亂象中,很大程度上扮演了“共謀”或“從犯”的角色。

事實上,財政的小心翼翼,核心還是來自於當年的4萬億備受爭議——財政官員們被罵怕了。但在央行將軍之下,財政就不得不為上馬財政刺激而準備子彈了。

所以,大家看到,財政部開始問責地方——通報了多起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舉債擔保問責案例。同時,7月24日財政部發文指出,財政部門對金融機構享有選擇管理者等權利。一邊收緊財政亂舉債亂擔保的行為,另一方面明確要求將金融機構納入管理。

更為重要的,財政刺激已經是不得不動。

7月23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積極財政更積極”。除了要求“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財政金融政策要“根據形勢變化相機預調微調、定向調控,應對好外部環境不確定性”,重點還包括“減稅降費”、“加快今年 1.35 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進度”和“在推動在建基礎設施項目上早見成效”等方面。

所有人可能都會擔心,這一輪放水會否走向“大水漫灌”式強刺激?這一點,被中央明確否定了——不會搞。歷史的疼痛,此刻還是能記住的,因為這個傷疤根本就還沒好。

積極更多是定向調控,而且這一次積極財政政策著力點是減稅降費而非擴大支出,而以往的重點顯然在於擴大財政支出。

因此,接下來“中國式放水”的主場將會換至財政。雖然,央行一直說,央行的工具箱裡面寶貝有很多,但隨著貨幣政策效用的遞減,真正對經濟的刺激作用已經在降低,而且還很容易變相增加系統性金融風險。

今年以來,央行弩著勁繼續定向寬鬆,降準、MLF操作,連銀保會和證監會兩大監管部門也調集上陣,把壓箱底的寶貝“去槓桿”也拿出來了——資管新規細則微調,去槓桿嚴監管放鬆。窮盡手段,依然面臨風險的央行,自然就跟財政著急了。

而對於這新一輪的中國式放水,中國股市也已經明確反映,基建投資大幅領漲之下,就是鐵公雞為首的基建投資將會持續加碼。只是對工程完成會更有明確的要求,而不至於變成半拉子工程的無效刺激。同時,企業的運行成本會變相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是通過減稅降費來增加企業活力和擴大內需。

央行奮力一搏,財政跟進。一根陽線改變情緒,二根陽線改變觀念,三根陽線改變信仰。中國股市就是以連續三天的大漲迎接。

但,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去槓桿力度放鬆節奏放緩,核心還是要保持防範系統性風險的去槓桿。接下來,我們依然需要通過經濟的增速回歸,以及企業信用風險的累積上,乃至地方債風險的累積上,來觀察這一輪中國式放水的效用。

我們相信,並非一劑猛藥下去中國經濟就能全盤皆活,40年改革開放下面臨的中國經濟轉型,乃至中國經濟需要擺脫“中等收入陷阱”,加上美國以貿易為名持續壓制中國崛起,都在警示著我們復甦之路必將坎坷。

同時,不管是央行的主場,還是財政的主場,最終還都是中國經濟轉型的競技場上,考驗我們能否闖過“中等收入陷阱”的魔咒之門。

我們不能太悲觀,也不能太樂觀。但對於投資者而言,一切的資產價格泡沫終究需要擠壓甚至破裂。正所謂不破不立,退潮之後,一切都將回歸價值,才會迎來一輪歷史性的大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