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權”非“放水”,“三條紅線”不能碰!

前陣子,國務院發佈《關於授權和委託用地審批權的決定》,《決定》來看,

這次放權力度較大,但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沒有改變,土地管理要求沒有放鬆。


“放權”非“放水”,“三條紅線”不能碰!


“放權”非“放水”


土地審批放權,將給省級政府更多自主權,因地制宜、因城施策以破解項目用地“落地難”“落地慢”難題。省級政府將有更大權力自主調整土地利用空間佈局,提高審批效率、項目落地效率和土地利用效率,從而改善營商環境、服務產業發展,同時解決農村建設項目落地難、農村土地利用低效浪費等問題。


然而增效並非增量,決定沒有對建設用地規模“鬆綁”。審批權下放,重在調整佈局,提高效率,而非用地規模增加。


“放權”非“放水”,“三條紅線”不能碰!


“三條紅線”碰不得


土地審批放權,體現了新的土地管理法要求,深化了“放管服”改革,賦予地方更大自主權。但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堅決守住耕地保護紅線的要求沒有絲毫放鬆。委託試點省份必須按要求遵循嚴格保護耕地、節約集約用地原則,按法律政策規定及審查標準規範進行用地審查。


三條紅線沒有放鬆,用途管制要求不會放鬆。生態保護、永久基本農田和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仍然是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在各級國土空間規劃、土地供應計劃、用途管制約束下,建設用地供應重點仍然是存量,控增量。


國家仍從嚴從緊控制建設用地總量。如北京實行減量發展,嚴守建設用地規模底線,至2035年城鄉建設用地規模實現減量發展。上海仍然踐行“總量鎖定、增量遞減、存量優化、流量增效、質量提高”調控思路。地方上要做的是“盤活存量”,而非“盤算增量”。


“放權”非“放水”,“三條紅線”不能碰!


改革過程中深層次矛盾、問題和風險可能顯露,比如在落實省級政府責任、統籌城鄉建設用地、確保耕地佔補平衡等要求方面,地方能不能“接得住、管得好”,要拭目以待。


版權聲明:圖文來源於網絡,僅用於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權,請聯繫小編,將及時更正刪除。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道文旅很榮幸和您分享這篇文章!不落地,不創意,如果您有好的素材案例,也歡迎下方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