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中国式放水:不过这次要换主场了

中国股市,历来都是宏观政策风向的映衬指标,一说央行放水,财政刺激加码,立马就各种欢腾。各地政府又开始摩拳擦掌想着可以好好干一番了。而老百姓估计又担心,我手里的钱是不是又要毛了?能止住经济下行的风险吗?

注意,这一次的中国式放水,要换主场了。在央行大放水的基础上,有一个提法更明确,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

我们试图梳理中国经济十年来放水之路,以及中国经济的风险泡沫累积之路,为大家观察剖析这一场中国式放水,能否为中国人避开那资产价格崩盘的明斯基时刻。

130万亿货币:10年3倍放水

当中国的房价十年涨了3倍甚至5倍的时候,最近十年中国经历了三轮大放水,货币和准货币M2从十年前的44万亿飙升至今的177万亿——比美国还多一倍,增涨逾300%。

金融小知识

我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是:

M0=流通中的现金;

狭义货币(M1)=M0+企业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另外还有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其中,M2减M1是准货币,M3是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设置的。

广义货币 (M2)是一个金融学概念,和狭义货币相对应,货币供给的一种形式或口径,以M2来表示,其计算方法是交易货币以及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

可以说,每一次的放水,都大幅推升了资产价格,尤其是房价,当然中间还间或的包括股市。只是潮来潮去,2014年的杠杆牛市带来的却是2015年一场中国式救市的股灾,而且以股灾1.0、2.0乃至3.0的方式蒸发着中国人的财富。

故事要从10年前追溯。

2008年11月,财政刺激4万亿出炉,其中包括1.5万亿的铁公鸡基建上马,1万亿灾后重建,保障房、廉租房5000亿,还有就是其他投资、补贴、减税措施。

为配合4万亿财政刺激出炉。央行在08年下半年5次降息,3次降准。其中2008年11月26日,更是降息1.08个百分点,降准1个百分点。这也是央行史上最大一次幅度的降息降准。

08年这一轮的央行和财政齐放水可算的上是大水漫灌。同时,央行的放水行动完全不亚于财政刺激的4万亿。

但是,这一场4万亿的财政刺激以及货币放水,10年来一直是备受市场争议。虽然中国顺利的度过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市场普遍却认为其只是延缓了经济风险和金融风险,而且存在饮鸩止渴的问题,继续推升了资产价格泡沫,以及大幅推升了金融风险。

正是在一片争议声中,中国经济依然走入下滑通道。经济增速依然从2007年的14.2%,降至今年上半年的6.8%,最近10年的中国经济增速腰斩。对比历史数据,实际上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

这期间,即便有来自于12年那一轮央行降息2次降准3次,15年那一轮央行降息6次降准5次,中国经济的下行依然无法阻止。2017年看起来,一切开始有复苏的期望。但是,2018年继续下滑的经济,给了市场再一次的恐慌。

经济下行风险没有止住,高房价却绑架了中国经济。可以说,这三轮中国式放水,每一次都不断推升了中国资产价格,尤其是房价。就拿深圳而言,房价每平米已经从08年的1.2万元,飙升至今的5万元了。一套千万来计,也是稀松平常,而且还得排队乃至摇号。

正如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所言,房价只取决于央行发多少钱。确实,房价中从首付比三成来计算,其中有2/3就是金融杠杆。放水的过程,就是一个加杠杆的过程。

同时,从另一个层面而言,这三轮也全面推升了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尤其是2008年那一轮的4万亿刺激,给本届政府留下了巨大的挑战。

这也就有了中国经济的供给侧改革以及金融去杠杆。

明斯基时刻:资产价格崩溃的风险

一边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一边是刚有所复苏的经济——下行风险累积。在进退两难之下,中国最终选择了经济复苏之路,防风险下的去杠杆被降温降速。因为防风险去杠杆也是为了服务于中国经济。

只是,去杠杆因为力度过大节奏过猛,已经变相成为杀跌经济的因素。其对经济的负面反作用开始显现,尤其是在今年上半年。

股市是金融系统的流动性指标,但在今年更可以说是中国经济的先行指标,今年上半年的整体下跌就是佐证,即便有A股纳入MSCI指数也不起作用。

今年1月底至7月初,中国股市10万亿市值被蒸发。尤其是6月份世界杯期间,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冲击,中国股市暴跌,市值蒸发4万亿。这些都可以说是去杠杆过程中带来的资产价格回落的代价。

只是,很遗憾,中国股民先挨了刀。话说,中国股民经常挨刀——割韭菜。这次也算是为国挨刀了。

但问题是,中国经济到底怎么了,为什么迫切需要一次放水?

一组数据,也许更能说明中国经济为什么需要一次中国式放水,抑或说,这并非是一次放水,而是在短期内打通流动性的阻断之墙,以及将流动性进行定向的投放。

2季度GDP增速6.7%,又回归到2016年的历史性低位。更为糟糕的是,中国经济学家乃至企业主和投资者的预期越来越悲观,因为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全部下滑。

尤其值得关注的数据是,2018年5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只有8.5%,不仅远远低于预期,而且创下15年以来新低。在中美贸易摩擦之下,出口备受打压无望回升,投资拉动不能走回大水漫灌的老路,消费还如此低迷,这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在去杠杆背景下,还一边放水,一边抽水。6月末的社融余额增速降至9.8%,创下03年有数据以来的新低。更为值得关注的是,6月份中国银行业资产增速仅为6.9%,已经低于7.6%的全社会融资成本,保证不了存量债务利息的偿还,这自然会导致债务违约风险以及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加。

看起来,泡沫退潮的风险越来越临近。因此,不断有人发出危机的警示声音。

根据相关金融官员的统计,中国全社会的负债率达到了250%的历史高点,企业部门负债率为159%,居民负债率为55%——如果用居民负债比居民收入负债率则超过90%,这些都是全球处于最高水平位置。而政府部门,地方政府则是存在地方债风险,隐性债务率也是超高水平。

资产价格崩溃的明斯基时刻越来越让中国的经济学家们担心。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债券市场各种信用违约蔓延,P2P领域频繁爆雷甚至发生挤兑,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频繁出现闪崩爆仓风险,民企作为中国经济的最大活力,更是成为违约重灾区。

因此,连企业家们也开始体会到这种“危机时刻”忧虑。在危险来临得时候,信心比黄金还金贵。但,恰恰企业家和投资者的信心开始慢慢缺失。

毫无疑问,在过往的十年来,2018年才是中国经济最为复杂和艰难的一年,甚至还有投资者更加担心2019会否成为万劫不复之年。

也许,当看到这一轮中国式放水之后,我们不应该那么悲观。至少从中国股市的资产价格上已经处于历史上的底部区域。

中国式放水:主场要换了

央行确实很努力,财政从来不积极?

这一次财政部也算是被央行将军了,但依然觉得冤枉。因此,有财政官员就站出来了,银行是财政出资啊,而且金融机构在地方债乱象中,很大程度上扮演了“共谋”或“从犯”的角色。

事实上,财政的小心翼翼,核心还是来自于当年的4万亿备受争议——财政官员们被骂怕了。但在央行将军之下,财政就不得不为上马财政刺激而准备子弹了。

所以,大家看到,财政部开始问责地方——通报了多起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担保问责案例。同时,7月24日财政部发文指出,财政部门对金融机构享有选择管理者等权利。一边收紧财政乱举债乱担保的行为,另一方面明确要求将金融机构纳入管理。

更为重要的,财政刺激已经是不得不动。

7月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积极财政更积极”。除了要求“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财政金融政策要“根据形势变化相机预调微调、定向调控,应对好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重点还包括“减税降费”、“加快今年 1.35 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和“在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上早见成效”等方面。

所有人可能都会担心,这一轮放水会否走向“大水漫灌”式强刺激?这一点,被中央明确否定了——不会搞。历史的疼痛,此刻还是能记住的,因为这个伤疤根本就还没好。

积极更多是定向调控,而且这一次积极财政政策着力点是减税降费而非扩大支出,而以往的重点显然在于扩大财政支出。

因此,接下来“中国式放水”的主场将会换至财政。虽然,央行一直说,央行的工具箱里面宝贝有很多,但随着货币政策效用的递减,真正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已经在降低,而且还很容易变相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

今年以来,央行弩着劲继续定向宽松,降准、MLF操作,连银保会和证监会两大监管部门也调集上阵,把压箱底的宝贝“去杠杆”也拿出来了——资管新规细则微调,去杠杆严监管放松。穷尽手段,依然面临风险的央行,自然就跟财政着急了。

而对于这新一轮的中国式放水,中国股市也已经明确反映,基建投资大幅领涨之下,就是铁公鸡为首的基建投资将会持续加码。只是对工程完成会更有明确的要求,而不至于变成半拉子工程的无效刺激。同时,企业的运行成本会变相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减税降费来增加企业活力和扩大内需。

央行奋力一搏,财政跟进。一根阳线改变情绪,二根阳线改变观念,三根阳线改变信仰。中国股市就是以连续三天的大涨迎接。

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去杠杆力度放松节奏放缓,核心还是要保持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去杠杆。接下来,我们依然需要通过经济的增速回归,以及企业信用风险的累积上,乃至地方债风险的累积上,来观察这一轮中国式放水的效用。

我们相信,并非一剂猛药下去中国经济就能全盘皆活,40年改革开放下面临的中国经济转型,乃至中国经济需要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加上美国以贸易为名持续压制中国崛起,都在警示着我们复苏之路必将坎坷。

同时,不管是央行的主场,还是财政的主场,最终还都是中国经济转型的竞技场上,考验我们能否闯过“中等收入陷阱”的魔咒之门。

我们不能太悲观,也不能太乐观。但对于投资者而言,一切的资产价格泡沫终究需要挤压甚至破裂。正所谓不破不立,退潮之后,一切都将回归价值,才会迎来一轮历史性的大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