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梁家河》第34期」華楊: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感悟《梁家河》第34期」华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感悟《梁家河》第34期」华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感悟《梁家河》第34期」华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梁家河》講述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村插隊時的工作生活,再現了總書記由一名知青成長為大隊黨支部書記的歷程,真實記錄了幾十年來梁家河村發生的巨大變化。該書在我市發行以來,不但受到全市各級黨員幹部的熱捧,也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大家紛紛提筆,寫下了自己的心得體會。

自5月24日起,“天漢先鋒”微信公眾平臺開通“感悟《梁家河》”欄目,精選最深刻的體悟,最樸實的情懷,讓我們同總書記一起,回顧人生道路上的不變初心。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佛坪縣交通運輸局 華楊

讀完《梁家河》,好幾次想提筆寫些什麼,卻又不知從何下手。每一次翻開這本書,帶給我的都是震撼,一次次精神上的洗禮。

我從來都不敢說自己已經真正讀懂了這本書,因為每一次的研讀都會有新的體會噴湧而出,而下一次,又在這本書中成長。梁家河,這一片貧瘠卻淳樸的黃土地,一方艱苦卻磨礪的紅色熱土,不由得讓我心馳神往。

習近平總書記說:“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過跳蚤關、飲食關、勞動關、思想關,讓他獲得了人生的真諦: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別人抽菸休息時他讀書,別人拉話聊天時他亦讀書,吃飯時他讀書,別人已進入夢鄉時他仍在挑燈夜讀,始終堅持學習,使他走向了更好的未來;帶領鄉親們建沼氣、打壩地、挖水井、辦鐵業社等等,鑄就了他偉大的為民情懷……

習近平總書記把七年最珍貴的青春歲月留在了延安那個山溝溝裡,把汗水和理想留在了那塊土地,把自己看作了黃土地的一部分,也留下了自己人生最好的沉澱,也構成了他走向未來的人生底蘊,為他擔當黨國大任奠定了堅實的人格基礎。

2016年9月,我通過公務員招錄考試來到佛坪,次年4月主動申請到西岔河鎮銀廠溝村駐村扶貧。剛到村上的時候,村裡的老人們開玩笑似的對我說到:“這個年輕娃皮膚白的,一看就知道沒吃過啥苦,來我們村上吃苦來了……”

誠然,我這個從城裡來的90後,從一出生就生活在好時代,對於吃苦真的沒什麼概念。而在走訪群眾時,看到還有少部分村民生活依舊困難,增收沒有支撐,極少數貧困群眾還走的是泥土路,住的是土坯房,甚至缺乏自主脫貧的動力,我的內心是沉重的。

而距離我來到銀廠溝駐村已經整整一年多了。在這段時間裡,我同鎮村幹部、“第一書記”,以及其他駐村工作隊員一道,在脫貧攻堅戰場中克難攻堅,盡己所能幫助村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問題。

現在,通過幹部群眾共同努力,村裡的產業興了、道路寬了、路燈亮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然而,在駐村扶貧期間,壓力大、瑣事多,難免遇到一些挫折、委屈,也有身累心累、堅持不住、心灰意冷的時候。但是,讀了《梁家河》這本書後,想到自己吃的苦和總書記吃的苦相比,和村民們吃的苦相比,我吃的那點苦又算得了什麼呢?《梁家河》讓我從中汲取了苦而彌堅、克難奮進的精神力量。

上世紀六十年代,總書記在陝北延安梁家河那樣一個艱苦的山溝溝裡,和村民情同手足、同甘共苦,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精神戰天鬥地,一干就是七年。

如今,我們工作環境條件,遠遠好於過去梁家河的那個條件。我們在一個地方,不可能工作一輩子,服務時間是有限的,在銀廠溝駐村扶貧,是一個為民做實事的機會,我一定要在有限的服務時間裡,像總書記一樣以吃苦為樂,扎牢信念之根,奮力拼搏脫貧攻堅工作一線;以基層為家,紮緊實幹之根,在實幹中練就過硬本領;以群眾為師,扎深服務之根,為村民們做更多的實事好事。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當代青年是同新時代共同前進的一代。”讀完《梁家河》後,不禁引人深思,我作為一名青年人特別是一名青年幹部,如何在新時代選擇人生道路呢?習近平總書記用他的七年知青歲月,給了我響亮的答案——讀書修身,在實踐中錘鍊,在艱苦奮鬥中磨礪意志,在平凡崗位中砥礪前行。

「感悟《梁家河》第34期」华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總編:黃學鋒

審核:劉平

「感悟《梁家河》第34期」华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