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擁有1500年建都史的洛陽,爲何變成了三線城市?

神風之主~羅


今天的洛陽,和歷史上的地位,已經不可能同日而語。

歷史上,洛陽曾一度是中原王朝的都城,在東周、東漢以及曹魏西晉,洛陽是帝國最顯赫的城市,創造了不遜於長安的奇蹟。

在隋唐時期,洛陽一度和長城作為中華帝國的東西兩都。武則天的武周時代,更是將洛陽作為神都。

然而,這一切在北宋之後一去不復返了,洛陽也徹底掉出了一線城市的序列,直到今天也只是一個三線城市。

那麼,為什麼洛陽會沒落?從一線到三線!曾經輝煌的神都洛陽到底經歷了什麼?

1、重心東移,優勢不再

洛陽的興起,和關中的興起密不可分。

雖然夏商等都以河南為中心,但是洛陽真正成為都城是在周朝。而周朝最先定都的地區,在關中。

早在西周時期,周朝就將都城選在關中的鎬京,後來是秦朝的咸陽,西漢、隋唐的長安。

定都長安有利於更好地向西經營,而向東方向發展,則必須經過洛陽,這時的洛陽就成為長安經略東部地區的重要樞紐,地位至關重要。

通過關中平原,中原帝國更好地向西發展,控制西域溝通西方。而通過洛陽,則可以控制整個關東地區。

605年,隋煬帝徵發百萬勞役,修建長達幾千公里的大運河,大運河北抵涿郡,南達餘杭,中間以洛陽作為中轉點。洛陽成為當時天下交通轉運的中心,起著溝通南北的巨大作用。

雖然隋朝定都長安,但是隋煬帝為了加強對關東地區的控制,將事實上的都城遷到洛陽。

此時的洛陽和長安組成統治天下的雙星,一東一西遙相呼應,地位顯赫無出其右。

武周時代,武則天將其定為真正的天下中心,稱為神都。

從那時開始,洛陽的地位就實際上超過了長安。

因為洛陽有長安難以比擬的運河優勢,天下漕運,就是從這裡轉運到長安的。而此時由於過度的開發,渭河已經難以通航,而在唐朝後期漕運經常耽誤時間的情況下,長安的地位就岌岌可危。唐德宗甚至差點因糧食晚點死於譁變的禁軍。

但是,這一盛況在唐朝滅亡後不可避免地逆轉了。

先是朱溫毀滅了長安,長安再也無法成為都城,從後梁到後周,除了後唐,剩下四個王朝都把都城選在了汴梁。因為汴梁和洛陽相比,交通更為便利,漕運更為便捷。而在後來都城遷到南京北京,從此長安的帝都神話徹底終結。所以,與之相伴相生的洛陽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沒有了統治者的重視,再好的地方也不可能翻起波瀾。

2、黃河改道,先天劣勢

隋唐大運河給洛陽帶來了最榮耀的光芒,然而,對於洛陽而言,這只是迴光返照。

因為洛陽的北邊,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

黃河是漕運從洛陽向長安轉運的水上通道,自然非常便利,但此時的黃河因為黃土高原生態退化導致河中泥沙驟增,洛陽段運河的河道淤塞幾乎從大運河開通之日起就開始了。

泥沙的淤塞是可怕的,不僅導致水深減小,不能行船,而且抬高了河床,讓黃河在下游開封段往東成為地上懸河,這成為兩岸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

這種情況下,大一統王朝還好些,有足夠能力整治黃河、疏通運河,而一旦王朝衰落,對河道整理力不從心,下游的人們就會深受其害,而洛陽的噩夢也會隨之而來。

這表現在唐朝滅亡後,中原大地征戰不止,洛陽段的運河基本淤塞。

沒有便捷的漕運通道,洛陽的地位一落千丈。最可怕的是,唐朝滅亡後,由於黃河河道的淤塞,黃河開始改道,河道總體偏北,從海河注入渤海。黃河改道導致洛陽不再是鄰近黃河的城市,徹底失去漕運機遇的洛陽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另外,和長安不同,洛陽沒有八百里關中沃野作為腹地,洛陽周邊群山環抱,盆地狹小,雖然可以有效阻擋敵人進攻,但正因為這樣狹窄的盆地讓洛陽沒有經濟腹地,失去了和其他城市一較高低的機會。

這導致的結果就是洛陽徹底沒落!

加上安史之亂導致大量人口南遷,在南宋後經濟重心徹底轉移到南方,整個北方都失去了競爭力,洛陽更是被徹底拋棄。

13朝輝煌,終歸如夢一場!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在中國古代曾經有過許多重要的城市都先後成為過首都,其中最為著名的,根據古都學會的說法,有九大古都之說,分別是北京、長安、洛陽、開封、安陽、南京、杭州、鄭州和大同。在這些古都之中,北京依然是今天的首都。而西安、杭州、鄭州也都是所在省的省會。按照目前國家所設立的中心城市,這些都應該屬於一線城市。而洛陽等城市無疑和歷史時期曾經有過的榮耀相比,明顯地衰落了。至於洛陽是不是三線,或許有人有不同的看法,但今天的洛陽無疑和北京、西安、杭州、鄭州等古都是無法比擬的。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也是多種原因造成的。

首先,從唐朝開始起,中國的經濟重心已經絕對地轉移到了長江流域,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經濟發展水平在進一步拉大。在這種情況之下,作為首都,需要南方提供經濟的支撐。而洛陽周圍交通並不是很便利。隋煬帝曾經修建了大運河,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江南地區的物資通過大運河被源源不斷地運到了洛陽,進而運到長安。但到了唐朝後期,洛陽附近的運河已經淤塞。開封以其便利的交通,發達的運河體系,取代了洛陽,成為了北宋王朝的首都。

其次,洛陽自古就是天下的中心,也成為各方爭奪的焦點。早在春秋時期,楚莊王就曾經問鼎中原。到了後來,幾乎每次戰亂都是以洛陽為中心戰場而展開的,每次戰亂洛陽都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比如北魏末年分裂為東魏和西魏之後,洛陽成為東魏和西魏爭奪的重點。實際控制東魏的高歡為了安全起見,決定將都城遷移到鄴城。為了修建鄴城,高歡下令拆掉了洛陽城。漢魏時期的洛陽城就此一蹶不振。漢魏洛陽的故城就在今天洛陽城東白馬寺的東邊,殘存的城垣在無聲地訴說著洛陽昔日的輝煌和曾經的苦難。到了北宋末年,洛陽再度遭遇兵燹。金朝後期,金宣宗南遷中原以後,一度也以洛陽為中京。但是蒙古鐵騎的南下,又一次帶給洛陽以巨大的破壞。明朝建立後,也曾經在洛陽分封了伊王和福王。但明朝末年,李自成攻打洛陽的時候,洛陽也又一次遭遇戰禍。就這樣,多次的戰亂使得洛陽城遭受了嚴重的破壞,最終衰落。

再次,近代以來,洛陽也曾經有過輝煌。先是吳佩孚曾經把洛陽打造為他的根據地,洛陽城迎來了近代以來的第一次擴建。今天洛陽市西工區就是在吳佩孚的時代裡成為了洛陽市區。但後來的抗戰中,洛陽城也曾經被日軍佔領,洛陽上升的勢頭沒有能夠延續下去。1949年後,中央政府比較重視洛陽的建設。尤其是,在一五期間,曾經將洛陽拖拉機廠、洛陽軸承廠、洛陽礦山機械廠等幾個大型項目落戶洛陽。今天洛陽市的澗西區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誕生的。在計劃經濟的時代裡,洛陽一個市的GDP就相當於沿海地區今天經濟非常發達的省份了。但是,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之後,洛陽也再度沉寂下去了。

而近三十年來,在河南省內,洛陽則是被鄭州全面超越。由於京廣線和隴海線兩大鐵路的交匯,鄭州以其巨大的交通便利優勢成為河南省的省會,併成為河南省經濟發展的中心。在改革開放以來,鄭州獲得了巨大的發展,從而形成了很大虹吸效應,周邊的各種資源都被源源不斷地吸納到鄭州之中。今天的鄭州已經成為一個人口近千萬,經濟總量將近萬億的城市。無論人口還是經濟總量,都在洛陽的兩倍以上。而且河南省政府也在著力打造鄭州,無論當年的中原城市群建設,還是後來的中原經濟區建設,鄭州都是最大的受益者。而近年來鄭州航空港區更是河南省的工作重點。即便是在河南省內,洛陽都不是河南省的第一選擇,洛陽雖然也在不斷髮展,先後擴建了洛南新區和伊濱區,但和鄭州的差距在不斷拉大。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今天的洛陽雖然也是一個影響很大的城市,但和其昔日的榮耀相比,就顯得無比落寞了。


野叟雜談


洛陽,地處黃河中下游地區,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建城史,1500多年建都史。先後有夏、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後梁、後唐、後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但是進入明清與近代“政治地位”與“經濟發展”不如以前了。


我個人認為,一個城市發展的快慢主要看:城市交通、建築、商業街的人流量、公民素質、歷史文化修養。也就是說看一個城市發展快慢主要是看該城市的“交通”。

這些年,洛陽的交通發展挺快的。

洛陽龍門高鐵(洛陽龍門站),2008年12月,龍門高鐵正式開工建設,2010年02月01日正式投入運營。是鄭西高鐵除鄭州東站、西安北站之外最大的客運站,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是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的特等站之一。

洛陽龍門站是鄭西高鐵、鄭登洛城際鐵路、焦濟洛城際鐵路、洛平城際鐵路及規劃建設的呼南高鐵豫西通道等交匯的重要高鐵樞紐站。


洛陽地鐵是服務於中國河南省洛陽市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第一期規劃由4條地鐵線路組成,2016年2月正式上報到國家發改委,2016年8月25日正式獲國務院批准,標誌著洛陽成為河南省第二個擁有地鐵的城市,也是中西部地區首個擁有地鐵的非省會城市。洛陽地鐵1號線預計2021年底前開通運營,洛陽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預計2022年底前開通運營。

所以說,不要看以前的城市排名,要看以後城市的發展,以前排名靠後,以後就要加勁努力發展,總會趕上來的。


下圖為“洛陽火車站”,這是老火車站,在西工區道南路,“洛陽龍門高鐵站”在新區,二者相距約12公里

下圖為洛陽“龍門石窟”的“盧舍那”大佛

下圖為洛陽“天子六駕”博物館


人在風上走


首先洛陽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毋庸置疑,尤其是在隋唐時期,洛陽是陪都即全國的經濟中心,地位僅次於長安,地位等同於今天的上海,妥妥的一線城市。但是今天的洛陽卻是一座三線城市,即便在河南省也是位居第二,全國綜合排名也在五十開外了。

洛陽的衰落並不是從近代開始,而是從唐末就開始了。我以前也引用過這麼一張隋朝的洛陽漕運圖,從這張地圖不難看出,洛陽是運河永濟渠和通濟渠的中間節點,天下的物資財富在這裡聚集,穀倉遍佈洛陽城。這時候洛陽的沿河港口就相當於今天上海的洋山港,船隻來往穿梭,人聲鼎沸。

唐朝末年加上五代十國的動亂,通濟渠和永濟渠長期淤塞失修,再加上戰火對洛陽基礎設施的破壞,中國的政治經濟中心開始東移到開封,開封成了京杭運河的中間節點,交通地位超越了洛陽,這就給洛陽的持續衰落埋下了伏筆。

元明清時期,中國政治中心北移到北京,經濟中心轉移到了江南地區,主要就是現在的長江三角洲。近代海上貿易的興起,東南沿海就成了經濟發達的地區,地處中原腹地的洛陽就沒有這樣的地緣優勢,衰落也就必然了

。歡迎發佈您的觀點,歡迎關注我!


心懷17


探索歷史真相,述說身邊事,我是大胖尊者,我用事實跟你討論。

大胖尊者:

洛陽其實是一個很尷尬的地方,上比不過鄭州,下比不過開封。當地人把一個歷史文化故地,活生生打了一手爛牌。

最近老看洛陽在和各個城市做比較,我一度懷疑洛陽不是一線城市,也應該是個二線城市。可如果真沒題主提醒,還真沒發現,洛陽是一個三線城市。在這裡先感謝題主給大家普及城市知識。

洛陽目前保存比較完好的,就數龍門石窟了。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有一把洛陽鏟,你就可以啟程出發了”這裡有數不盡的地下珍藏與地面古蹟,不過現在這些已經十不存一了。不得不說洛陽鏟給中國的考古發掘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不過洛陽在這幾年在三線城市中也是偏中上的。不過在東方財富網上流傳洛陽的GDP有些不可信。

所以洛陽為三線城市並不是沒有道理的,說是古都實為陪都。歷史遺蹟基本沒有,現在都靠仿古建築死撐。GDP數據和洛陽人生活條件沒有提升。


大胖尊者


首先提問並不嚴謹,洛陽並沒有1500年建都史,更多的是陪都史,或者分裂史。比如西周陪都,東周(春秋戰國的分裂),隋唐陪都等。

有一種觀點認為,長安興則洛陽興,長安敗則洛陽敗。周秦漢隋唐定都長安的時候,洛陽作為陪都,也是洛陽最為輝煌的時候,但到了安史之亂後,長安開始走了下坡路,陪都洛陽也沒有存在的必要。等到了元明清,洛陽已經不如一個普通的縣城。

下面用西安,洛陽,平遙縣做對比。看看明清洛陽實力。

明清時期,西安城牆14公里,鐘鼓樓,都城隍廟僅次於兩京,還有明清十大商幫的秦商,西安綜合實力當時在全國前五。


明清時期,平遙縣城城牆6公里,鐘鼓樓等都是以縣級標準。

明清時期,洛陽城牆4公里,鐘鼓樓也為縣級標準。洛陽建國後人口僅為14萬人。


綜上來看,元明清時期,雖然西安不是國都,但憑藉著地理優勢,在全國也位列前茅。但陪都洛陽下場就很淒涼,已經比不過一個普通縣城。

那麼洛陽又是怎麼從縣城規模變為三線城市的?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新中國,歸功於蘇聯的156項目。

156項目是蘇聯援助中國的156個項目,其中河南有13項項目,洛陽佔8項。一個洛陽市得到的項目比很多省得到的項目還多,這也就是洛陽迴光返照的原因。洛陽是一個新興的工業城市。在90年代,一直領先鄭州也是因為156項目哺育了洛陽。

隨著市場經濟的到來,洛陽國企再次衰落,會走向下次的歷史輪迴。


井蓋遇賊


看到標題第一感覺洛陽怎麼會是三線城市?起碼應該也是二線城市呀,在中西部非省會城市中有比洛陽強的嗎?

我迅速上網查了一下,根據最新的中國城市等級劃分,共分為五個層次,洛陽竟然還真被劃分到了三線城市行列當中,不可思議。

雖然知道洛陽進入近現代之後,政治地位及經濟實力大不如前,但是洛陽究竟為何如今衰弱自此呢?有人說是歷史原因,自從唐宋之後,中原動盪不堪,幾經北方少數民族洗禮,才一蹶不振,但是我認為這不是主要原因,北方目前大城市依舊多的很,我認為最大的原因莫過於如今洛陽不是河南省會,民國時期河南省會為開封,新中國後河南省會為鄭州,在中國的經濟制度下,一省資源基本都會集中在省會,尤其是中部地區資源有限,比如交通、教育、工業等都會有限考慮省會,加上省會中央及省級單位眾多,自然形成了中部省份往往是一家獨大的局面,尤其是湖北、安徽和河南最為明顯。一家獨大了,自然其他地級市發展就會緩慢。比如古代和洛陽同等地位的西安,如今雖然經濟大不如前,但是政治地位、城市面貌、影響力和城市綜合實力還是很強的,就是佔了省會的優勢,又比如,安徽合肥,建國初期鐵路公路都不通的5萬人小縣城,比省內安慶蚌埠蕪湖差了十萬八千里,如今港口鐵路航空公路甩了安慶蚌埠蕪湖十萬八千里,這不還是這個原因嗎?如果河南省會定於洛陽,如今洛陽至少是二線城市。但是在建國初期,估計考慮到洛陽是古城,不適宜發展工業,且交通不如鄭州,怎麼也不會定洛陽為省會,這就是歷史的巧合。

其實如今洛陽還不錯了,我們普通人都認為洛陽是中西部地區非省會城市第一,城市建設也很好,城市底蘊也雄厚,知名度世界聞名,只是以前太輝煌,如今發展不理想而已,比洛陽慘的城市還多著呢,比如還是河南的開封,古稱東京汴梁,民國還是省會,現在三線都排不到,還有鄰省的安徽安慶,清末洋務運動的發源地之一,民國安徽省會,如今在安徽都排不上號。

我相信洛陽憑藉這自身的優勢和知名度,早晚有一點依舊會領跑河南。


曹小翔xixi


謝邀,農業社會時期,洛陽是個好都城,屬於天下之中,更便於控制中原,從而輻射到周邊,進而控制整個帝國。

洛陽處在黃河,南北大運河旁邊,水運發達,全國各地的產品能夠快速運送到這裡,中原又是個產糧之地,在洛陽基本不缺糧食,所以洛陽是個建都的好地方。

因為洛陽處在天下之中,洛陽的統治者更加方便管理和監視東南西北的地方政府,防止有變。控制了中原就等於控制了天下,而控制了洛陽就等於控制了中原。

當代社會經濟已經改變,都開始發展工業經濟,世界已經進入工業時代,以前洛陽的優勢,現在反而有的阻礙洛陽的發展。

洛陽處在天下之中,限制了洛陽的運輸。海運?沒有,空運?航線太少,陸運?鐵路系統不發達。交通促進發展,交通不便就限制了洛陽的發展。

當代中國經濟發達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南方沿海城市,內陸幾乎沒有發達的城市,鄭州現在進步迅速,主要在於鄭州的鐵路運輸,洛陽沒有鄭州那樣發達的鐵路系統,發展難上加難。

中國發展分三個階段,第一東部沿海,現在已經發展的差不多了。第二階段中部地區,第三西部地區,目前開始進入第二階段,已經著重發展中部地區,洛陽將來會發展起來的,現在只是時間問題而已。ps:以前去那邊玩時感覺洛陽還是不錯的,風景優美,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


河邊蓑客


洛陽地處中原,古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從東漢開始,洛陽正式成為大國都城,所以經濟發展和人口數量都是首屈一指的。可就像一塊肥肉擺在那裡,中原之地無險可守,也就成了戰火瀰漫之處。洛陽城經受的大戰實在太多,導致根基受損,唐朝以後,經濟重心向東南偏移,進一步使得洛陽缺乏重建的經濟基礎了。到了近代,傳統的封建經濟基礎被打破,民族資本主義崛起,洛陽缺乏生產原料,又缺乏與國際交流的渠道,所以進一步處於下風。到了現代,經濟發展趨勢進一步國際化,洛陽人口多,卻缺乏主要經濟支柱產業,所以,時至今日,已經淪為三線城市了,如果不是文化底蘊深厚,恐怕還會更低。


天涯孤鴻客


洛陽有山又有水,城貌時尚古風隨。名花牡丹甲天下,國之重城不讓誰。大小花園滿城錦,四時小吃滋味美。管他一二三四線。跟咱何干不必隨。自古就是帝王地,如今咱住就是美。一線二線城雖大,沒錢幹看自嘆息。洛陽不在線劃,自有特色自美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