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PaaS平台開發的五個大坑

但凡做平臺,總是會遇到一些坑。

尤其始對剛剛開始做PaaS平臺的廠商而言,更是如此,肯定會遇到一些大坑。

當記者對紛享銷客的平臺研發團隊進行深入採訪時,年輕帥氣的產品和技術小哥哥們很坦誠但很執著地談起他們這幾年來遇到的大坑。

不過他們沒有抱怨這些曾讓人痛不欲生的大坑,反而對此充滿感謝。他們相信,該過的坑一定要過。這些難過的大坑,現已成為紛享銷客PaaS平臺的最大優勢。

“軍用”與“民用”

給記者的感受,這是紛享銷客平臺團隊遇到的第一個大坑。

這是一個意識上的大坑,是一個理念上的大坑,是一個關乎初心、關乎出發點的大坑。

紛享平臺小哥們把當前的PaaS平臺大體分成兩大類。一類是為技術人員而生、為技術人員研發使用的平臺,他們形象的稱為“軍用”平臺;一類是為業務人員(客戶自己的業務團隊,廠商或夥伴的顧問等)而生、為業務人員創新業務使用的產品(對,是產品,而非平臺),他們稱為“民用”的產品。

紛享銷客的平臺團隊發現,在當前市場上,90%的平臺屬於“軍用”平臺。很多廠商尤其是SaaS廠商,甚至是為平臺而平臺,為VC為資本故事而平臺。

這種初心做出來的平臺,往往是請了全國乃至全球知名的技術大牛,用了最完整最先進的技術框架,找了各種最新最酷的開源軟件,最後搞出來一個看似大而全的PaaS平臺。

作為技術人員,小哥們發現,這種平臺最大的特點是,不實用。即使是技術人員,用起來也非常費勁,更不用提業務人員。

從決定做平臺的第一刻起,紛享產品與技術團隊就決心要做一個“民用”產品,而不是做一個難以上手的“軍用平臺”。

小哥們告訴記者,他們的初心是,打造從“軍用”到“民用”的、不再僅僅服務於技術人員、做業務人員能懂的PaaS,並且要打造平臺歷史上少有的“所見即所得”的極致用戶體驗。

自定義對象與拖拽式開發,傳統開發過程的產品性解耦

通過拖拽和配置,就能快速實現用戶的個性化業務需求。

這是所有PaaS平臺追求的一個關鍵目標。但紛享平臺團隊的技術小哥認為,這也是平臺研發的一個大坑。做到這點的技術路線有千千萬條,但真正實現的、真正能應用卻沒有幾個。

在經歷了多種深度的嘗試和探索之後,紛享平臺團隊採用了“自定義對象”技術來實現這一理想。

技術小哥們向記者介紹,紛享PaaS平臺自定義對象是一種可視化的建立數據模型和業務模型的定製化開發模式。它的目標是把一切可產品化的、業務場景所需要的技術能力產品化。這些產品化之後的“自定義對象”,可以很輕鬆地被業務人員所識別、所理解,並且所使用。通過簡單地對“自定義對象”進行拖拽和配置,就可以快速實現個性化業務。

例如,用戶可以將增加新門店、客戶拜訪、竄貨管理、投標報價等各種業務場景作為自定義對象。這些場景被抽象以後,就可以作為通用的“自定義對象”供其他業務人員開發新系統使用。

相對平臺中常用的組件,紛享平臺的“自定義對象”和其有很大不同。主要的不同點在於:第一,紛享自定義對象是一個完整的業務處理,包括了業務邏輯、業務數據封裝。第二,紛享平臺本身有豐富的預設字段及業務組件,比如支付組件、簽到組件。通常很多平臺都需要做很大開發工作量才能支持的能力,我們通過對業務邏輯和支付、定位等能力的封裝,讓客戶即拖即用。第三,支持在業務對象間創建多種關係,如查找關聯、主子明細等。第四,業務對象支持豐富靈活的權限規則,既支持數據隔離也支持數據共享;第五,對象數據支持企業級搜索;第六,支持圖形化的UI設計,並且多終端支持,包括Web、iOS、Android。

總之,自定義業務對象是紛享平臺的基礎構建模型。它可以把傳統高門檻開發過程,拆分成可拼湊的業務組件,通過可視化配置,實現個性化開發。

可視化流程設計器與流程引擎,所見即所得

流程是業務系統中的重要內容,流程設計是業務系統研發的關鍵節點。

如何進行快速高效、靈活多樣的流程設計,是PaaS平臺研發的一個常見大坑。

工作流、業務流、審批流、信息流,一個企業包括各種各樣的流程。很多人認為,解決這些流程設計,一個流程引擎就夠了!

不過,紛享平臺團隊通過對不同業務場景的分析和深刻思考,對於一個希望業務人員就能用的平臺而言,只有一個流程引擎還遠遠不夠。

紛享平臺團隊向記者介紹,紛享平臺將流程引擎向客戶業務的方向更進了一大步。雖然都是通過一個引擎, 但平臺展現給客戶的是截然不同的三種甚至更多業務場景支撐能力。對於辦公流程、業務流程和審批流程,紛享平臺有專門的流程支持模式。

並且,紛享平臺的流程引擎不僅是一種企業級業務流程的建模工具,而且還是流程分析平臺。它不僅能支持圖形化流程建模,還能支持業務流程數據分析。紛享的業務流程管理不僅僅是一個流程設計工具,它是一整套企業梳理業務流程、建模、多方參與且自動化執行,持續監控執行過程,並不斷分析改進的管理過程和方法。

總之,紛享平臺的流程管理是“所見即所得”。它通過可視化的流程設計器,可幫助企業把PPT上的流程,原封不動的搬到系統中,不需要再進行復雜的系統設計,即能在系統中實現自己所想要的運營流程。企業的員工也不再需要去理解需要在什麼時間點什麼按鈕,而是通過業務流程讓系統在合適的時間自動處理合適的事情即可。

自定義函數與低代碼開發

無代碼開發是很多平臺人的夢想,也是很多平臺人爬過的典型大坑。

紛享平臺團隊在這件事情上,倒是想得很明白。首先,他們認為,所有業務場景都能完全地依靠無代碼開發實現,這是不可能的。其次,他們進一步認為,低代碼開發是可行方案。但要想盡辦法,儘可能地實現超低代碼的開發。也即,能不用代碼就儘量不用代碼;能少用代碼就儘量少用代碼。最後,他們將業務場景進行了分類,有些場景可以完全依靠無代碼開發襪,而有些場景則採用低代碼開發。

在經歷了各種試錯、補坑之後,紛享平臺團隊最終採用“自定義函數”來實現低代碼開發。

據紛享平臺團隊的小哥介紹,紛享平臺的自定義函數是一種用戶自定義業務邏輯的低代碼開發方式。它通過預設豐富的API和函數,通過指引式交互,可低門檻實現業務邏輯的二次開發。

例如,對於銷售返利,用戶可以自定義一個根據業務規則來制訂的銷售返利函數,將每個銷售訂單應得到的返利實時計算出來。

有了自定義函數,紛享平臺可以實現一些帶有算法性質的業務應用,而不僅僅是流程性的業務應用。

據紛享平臺團隊的小哥介紹,紛享平臺自定義函數有三個典型特點。第一,提供多種場景的業務邏輯定製能力。例如,流程節點後動作(流程節點執行的附加業務邏輯),自定義按鈕響應邏輯,預定義按鈕的前置後置動作邏輯(可以在出廠預置的業務邏輯的前後增加新的用戶自定義的業務邏輯)等。第二,創建新的定製化語法,擁有豐富的開放API。例如,有的業務規則會來自於ERP、HR等其他相關係統,紛享預製了和很多系統的API接口。第三,支持靜態語法檢查,安全驗證,在線的函數編輯器,支持語法高亮、自動語法提示等。

有了自定義函數,紛享平臺可以在業務對象上進行業務組件創新,支持上下游企業間的業務互聯。最重要的是,它實現了“通過調整配置實現的定製化能力”和“通過函數實現的輕量級二次開發能力”的有機統一。

BI引擎與數據分析

為業務運營提供更好的數據分析,是所有業務系統應該具備的一大功能。

不過,從數據分析應用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要做到這一點並非易事。否則,就不會誕生一個專門的BI應用產業,就不會有那麼多專門研發BI而成巨頭的軟件公司。

對於PaaS平臺而言,提供數據分析、報表工具是個必要部分。但紛享平臺團隊的技術小哥告訴記者,具體實現過程,也是有大坑所在。

在經歷了眾多考察與實踐之後,紛享PaaS平臺的數據分析採用了單獨的BI引擎,而不是作為平臺的一個組成部分。

紛享BI引擎是一種面向用戶的自助式敏捷數據分析工具。由於採用獨立引擎,因此它有非常非常優秀的特點。例如,它可根據對象間關係自動生成報表可用模塊,用戶可通過拖拽點選方式進行自助式的數據統計分析;具備豐富的圖形化展現形式,配合獨有的預聚合機制,並支持逐級下鑽、查看明細;支持自定義數據看板,不同角色按需定製個性化DashBoard;支持報表訂閱,日報、週報、月報定時自動推送;深度融合業務數據權限,保障報表中的數據安全性;基於業務最佳實踐預置了豐富的圖表和數據看板,無特殊需求可開箱即用。當然,它還有良好的移動端適配,能支持各種移動終端,讓用戶可以隨時隨地掌控數據最新變化。

尤其是它可以按主題對數據進行預聚合,可同時查看多項統計指標。例如,在員工主題下,可以在同一張統計圖內同時查看到員工的整體銷售情況,例如負責的線索數、客戶數、聯繫人數、商機數、商機金額、訂單數、訂單金額、回款數、回款金額、拜訪數、銷售記錄數……

和獨立BI廠商提供的數據分析工具不一樣,紛享BI引擎與紛享PaaS平臺、業務應用有著天然的耦合度。它們之間無須再二次開發,再做接口,開箱即用。並且,基於PaaS定製的個性化業務,也天然支持BI分析

互聯網技術與企業應用

面對紛享平臺團隊的技術小哥們,記者的感受是,這個經歷過互聯網洗禮的團隊,正在和企業應用開始深度融合。

他們正在紛享PaaS平臺中引入互聯網級技術,讓PaaS平臺插上互聯網化的翅膀。例如,他們利用互聯網的搜索引擎技術,支撐數據模糊查重與清洗等傳統軟件計算難以支持的業務場景;他們正結合IM和Feeds流引擎,將業務融入社交場景,讓業務更生動、互動更高效更積極。

紛享平臺技術小哥們認為,互聯網技術和企業應用的深度融合,是業務系統發展的必然。他們也預言,這個融合過程也必將是大坑不斷。但小哥們相信,紛享PaaS平臺將一如繼往,腳踏實地,為民用平臺樹立典型,為PaaS平臺撐起標杆。

关于PaaS平台开发的五个大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