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和郎中,誰才是真正的醫生?到底哪些人才是真正的大夫和郎中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人們普遍把醫生稱作大夫,也有不少地方把醫生喚作郎中。那麼,大夫和郎中有什麼區別呢?

最初,大夫和郎中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官職。

大夫本是一種官階,並不是官職名稱。先秦的諸侯國中,在國君之下設卿、大夫、士三級官階爵位,大夫有自己的封地,世襲罔替。秦漢以後,大夫才成為一種官職,如中央要職有御史大夫,備顧問的有諫議大夫、中大夫、光祿大夫等。明代以後,大夫這種官職便被廢除了。大夫和郎中,誰才是真正的醫生?到底哪些人才是真正的大夫和郎中

郎中原本也是官名,是帝王侍從官的通稱,其職責是集護衛、陪從、提建議、備顧問於一身,郎中官位始於戰國,至秦漢固定設置下來,後來即以侍郎、郎中、員外郎等為各部重要官職。

大夫和郎中雖然都是重要官職,但都不是醫官。到了宋朝,我國的醫務制度和醫學管理都有了相當的發展。當時負責管理醫療行政的官職很多,翰林醫官院把醫官分為七種級別,官職有22種之多,官階也有大夫、郎中、醫效、祗侯等。就大夫而言,有和安大夫、成安大夫等等。後來。人們因大夫是醫官中最尊高的職位,就把大夫作為醫生的尊稱。又因為醫官中有郎中一職,因此很多地方也把醫生稱為郎中。大夫和郎中,誰才是真正的醫生?到底哪些人才是真正的大夫和郎中

不過,醫生和郎中還是有區別的:一般認為,設館坐診的醫生稱大夫,流動行醫的稱郎中,如江湖郎中,遊走郎中。因此,人們一般稱醫院的醫生為大夫,而不叫郎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