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品要賣生鮮蔬菜了,這個不靠賣書掙錢的書店會不會離書越來越遠

據誠品官網預告,誠品臺北信義店近期正在改裝,會在3F出現一個“誠品知味MARCHE市集”

誠品要賣生鮮蔬菜了,這個不靠賣書掙錢的書店會不會離書越來越遠

除了如往常的“誠品知味”主題館一般提供包裝食品、零食和飲料等選項外,誠品打算在這裡嘗試售賣一些新品類的商品,包括超過150種本地農民培育的生鮮蔬果、魚蝦肉品,及廚房和咖啡器具等

這是誠品開業29年來首度跨足此領域。


. . .

“書菜配”

誠品準備了一個“書菜配”的推廣活動,生鮮櫃中擺著新鮮食材和對應的菜譜,消費者按菜譜購買指定的食材,還能獲得優惠。

誠品要賣生鮮蔬菜了,這個不靠賣書掙錢的書店會不會離書越來越遠

誠品要賣生鮮蔬菜了,這個不靠賣書掙錢的書店會不會離書越來越遠

誠品表示,“書菜配”是針對現代人生活形態所設計,鎖定上班族、小家庭,只要加熱就能愉快將家常美味輕鬆上桌,並依照四季推薦當令食材製作食譜。

目前先在信義店試營運,6月9日正式開業,未來會擴展到更多誠品門店。


. . .

看起來離掙錢有點遠的情懷生意

誠品每年接待顧客1.2億人次,遊客約佔一成。臺灣總人口2,300餘萬,算下來灣灣們每年人均去誠品近5次,他們不在家,就在誠品,不在誠品,就在往誠品的路上,這種吸引力著實讓人震撼。

1999年誠品敦南店首開24小時營業,成功經營出特殊的誠品書店文化。後來逐漸擴張到出版、畫廊和策展等諸多行業,成為臺灣地區著名的文化產業座標之一。

誠品要賣生鮮蔬菜了,這個不靠賣書掙錢的書店會不會離書越來越遠

“無商業不能活,沒文化不想活。”這是誠品創始人吳清友常說的一句話。居然有那麼多在大陸買不到的書、居然可以隨便喝咖啡聊天、居然像個藝術殿堂…這大概是很多書迷對臺北誠品書店最深刻的記憶。

誠品要賣生鮮蔬菜了,這個不靠賣書掙錢的書店會不會離書越來越遠

然而這些事,剛開始都離錢挺遠的。

令吳清友始料不及的是,書店的生意一賠就是長達15年之久。

終於,誠品在2006年扭虧為盈。這時候,書店的收入主要在三部分:賣書、租金和餐飲,其中賣書金額僅佔三成,出租獲取的租金才是營利的主要來源。


. . .

跨業態經營

跨業態經營後來變成誠品的強項。誠品在臺灣有40餘家家門店,其中臺北信義和敦南等的大型門店中,圖書銷售區只佔總經營面積的20%到30%,剩餘的區域則被餐飲、文具、傢俱甚至是服飾佔據。

誠品要賣生鮮蔬菜了,這個不靠賣書掙錢的書店會不會離書越來越遠

據誠品官網介紹,誠品書店目前的業態已經有文具館、音樂館、黑膠館、COOKING STUDIO、咖啡館等十多種。

現在,誠品要拓展的業態模式還不僅於此。據臺灣媒體報道,上週誠品召開股東會,公司章程中又增加了多項營業項目,包括寵物食品及用品零售、寵物美容服務、藝術品諮詢顧問、兒童遊戲場、競技及休閒運動場館、美容美髮服務等生活娛樂產業。

誠品要賣生鮮蔬菜了,這個不靠賣書掙錢的書店會不會離書越來越遠

誠品現任董事長同時也是吳清友的女兒吳旻潔在上週誠品生活的股東會上就表示,未來將繼續保持由“綜合商場”主導的策略。

誠品要賣生鮮蔬菜了,這個不靠賣書掙錢的書店會不會離書越來越遠

這種策略給許多“只想來翻翻書,不打算買書”的顧客們提供了更多消費選擇和體驗,也不違背母公司設立誠品書店的初衷。同時,誠品生活的通路事業也能帶來租金收入。

誠品要賣生鮮蔬菜了,這個不靠賣書掙錢的書店會不會離書越來越遠

不過,涉足生鮮等對供應鏈溫度和效率都有要求的品類,對習慣了經營書籍、文具、家居產品等商品的書店而言,將面臨供應鏈方面的挑戰。

儘管誠品的神話是靠著人文精神的加持,靠著一份連續虧損15年也要堅持的初心,但也許誠品在第16年開始盈利之後,就再也沒有打算靠賣書掙錢。

畢竟在這個階段的線下,書的確是越來越難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