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難取成效?那看看自己是否知道「形成性評價」的這6大知識點

教學難取成效?那看看自己是否知道“形成性評價”的這6大知識點

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受應試教育影響,其特點是用終結性評價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進行評價,導致教師對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理解不全面,不利於教師通過改善教學策略來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與此同時,以考試成績為主的終結性評價也不利於學生的身心發展,此種單一的評價方式導致許多學生對英語閱讀產生排斥心理。

因而,“形成性評價”在教學中至關重要。本期播種閱讀就帶著老師梳理下形成性評價的知識點,還不會的老師可要加把勁啦~

教學難取成效?那看看自己是否知道“形成性評價”的這6大知識點

什麼是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Formative Assessment)是在學習過程中由教師實施的一系列正式和非正式的評價過程,它旨在改善教學活動,增進學生的知識獲得。它通常涉及關注學習內容和表現的定性反饋(Qualitative Feedback),與關注學習結果的終結性評價(Summative Assessment)有很大區別。

為什麼要做形成性評價?

  • 為教師提供教學反饋,以便教師能夠改善之後將要進行的學習活動;
  • 將關注點從取得成績轉移到學習過程上,以便增加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減少外部動機的的消極影響;
  • 提高學生對他們自己如何學習的元認知意識;
  • 經常、持續的評價有助於改善教學和提高學生對自身進步的關注。
教學難取成效?那看看自己是否知道“形成性評價”的這6大知識點

形成性評價有什麼特點?

形成性評價旨在促進學習,它是一種非常積極的評價方式,是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形成性評價考慮到每個個體所取得的進步、付出的努力以及學習的其它方面,而這些在課程中往往是沒辦法具體化的。也就是說,它並不是純粹的標準參照式的評價方式。

在形成性評價中,相比信度(reliability),效度(validity)和實用性是至關重要的,應該被優先考慮。

形成性評價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扮演主要角色,學生需要積極參與到他們自己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們只有逐漸瞭解自己的優勢和弱勢並知道如何對待它們,他們才能取得進步。

形成性評價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反饋”,它通常涉及對學習內容的關注,而不僅僅只是關注測試成績或者估量一個學生離預期標準還有多遠。

形成性評價對教師和學生有哪些好處?

對教師

  • 教師可以決定他們需要做哪些細微的修改或重大改變,以便讓所有學生在即將到來的教學和後續評估中獲得成功;
  • 老師可以為學生群體或個體創建合適的課程和學習活動;
  • 教師可以告知學生他們目前的進展,以便幫助他們制定改進的目標。

對學生

  • 學生們更有動力去學習;
  • 學生為自己的學習負責;
  • 學生可以和老師一起成為評價方式的使用者;
  • 學生能夠學習到有價值的終身技能,如自我評價和目標設定;
  • 學生變得更善於自我評估。

形成性評價vs終結性評價

教學難取成效?那看看自己是否知道“形成性評價”的這6大知識點

//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的目標是監控學生的學習以提供持續不斷的反饋,這些反饋可以使教師改善自己的課堂教學,使學生改進自己的學習。具體來說,形成性評價:

  • 能夠幫助學生認清自己在學習中的優劣之處以及需要努力的地方;
  • 幫助學校教員認識到學生學習的困難之處並及時處理這些問題。

//終結性評價

終結性評價的目標是在一個教學單元結束時用某一標準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

終結性評價的例子包括:期中考試、一篇論文。

形成性評價在第二語言/外語教學中的應用

形成性評價作為一種持續的評價方式,它的關注點是學習的過程。它能夠幫助教師確認學生當前的語言能力,也就是,教師能夠知道學生學會了什麼、沒有學會什麼;它也給學生提供了參與修改和計劃即將到來的課程的機會。

參與到學習中能增加學生學習目標語的動力,同時也能提高學生對目標語的意識從而使他們重新設立自己的目標。這就有助於學生成功實現自己的目標,同時教師作為推動者能夠培養學生的目標語能力。在課堂中,簡單的小測試、學習文件夾(portfolios)等等都可以作為形成性評價的方式。

說了這麼多,形成性評價究竟該如何在實踐中應用呢?它反映到閱讀課堂中又該如何實現呢?6月14日,本期“'悅教大講堂'教師發展系列研修”將聚焦“形成性評價”英語閱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羅少茜教授帶領學員以“理論學習+設計實操”的形式深入學習形成性評價的理論和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