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tify的坎坷上市路,能否爲騰訊QQ音樂提供成功範本?

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流媒體音樂平臺,Spotify近來的動作著實有些頻繁。

先是被曝出將以新服務Spotlight進軍播客市場,繼而又嘗試推出了名為“Station”的音樂電臺應用,儼然是要把老朋友“Pandoro”徹底掃進流媒體音樂的垃圾堆。

雖然兩者尚處於實驗階段,但自從2017年正式將上市提上日程以來,Spotify便成為了亞馬孫河岸的那隻蝴蝶,再為輕微的翅膀扇動都可能觸發巨大而深遠的連鎖反應,引爆長久的憋悶。

Spotify的坎坷上市路,能否為騰訊QQ音樂提供成功範本?

對於擁有1.4億活躍用戶、7000萬訂閱和將近200億美元估值的Spotify來說,這份憋悶來自於始終未實現盈利的尷尬處境。佔比八成的鉅額版權開銷夾雜著與唱片公司和音樂人之間的小規模摩擦,直到2017年末驟然加劇:Spotify最終站上了被告席,被指控侵犯版權並索賠16億美元。

而在這場流媒體和音樂人的戰爭中,美國版權部門似乎選擇了後者,在1月將收入分成比由10.5%提升至15.1%,讓Spotify本就不被資本市場看好的上市道路顯得困難重重。

同樣感到擔憂的也許還有早前與Spotify完成換股的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從版權問題遭遇進一步打擊到主動尋求新的突破,不管其中留有怎樣的想象空間,一旦Spotify再次上市受挫,難免會對其海外佈局造成負面影響。

這場對流媒體音樂的考驗,也許要比我們想象中來得更早。

Spotify的坎坷上市路,能否為騰訊QQ音樂提供成功範本?

Spotify:免費模式的雙刃劍

回顧Spotify的發展歷程,基於免費的商業模式註定是逃不開的話題。

Spotify的坎坷上市路,能否為騰訊QQ音樂提供成功範本?

如果說音樂流媒體的出現打破了傳統唱片的時空限制,那麼免費增值服務則讓舊有的邏輯變得不再奏效:用戶只需在點歌和切歌等功能上忍受些許限制,定期插入的音頻廣告便會代為支付聽歌所需的版權費用。

在知識產權高度成熟的歐美市場,免費帶來的誘惑自然吸引了大批受眾。他們有的在智能歌單、“音樂+運動”、“音樂+場景”等優秀用戶體驗下走入了增值付費道路,有的則默默為Spotify貢獻著微薄的廣告收入,但無論如何,這種模式已經被證明了價值所在。

據數據顯示,廣告收入和付費訂閱收入分別以9%和91%的佔比構成了Spotify的盈利來源。

而隨著Spotify迎來了蘋果和Youtube的競爭,9%背後的7000萬免費用戶也從搶佔市場的利器變成了站穩腳跟的隱患。

矛盾最先來自於話語權更加強勢的版權方,他們能從Spotify獲取的版權費用要遠低於只能付費訂閱的Apple music,就差在屢次衝突中拉起“免費是禍害”的抗議橫幅了。

事實上,來源有限的廣告收入和訂閱轉化率的確沒能跑贏居高不下的版權開支,加上背靠龐大設備體系和現金儲備的Apple music在近年來不斷圍堵,Spotify堅持的免費模式如今很難稱之為優勢。

Spotify的坎坷上市路,能否為騰訊QQ音樂提供成功範本?

簡單來說,一切路線之爭都可以被理解為利益的左右。只是這份利益正在從早期的擴展需要演變為劇烈競爭下的生存問題,尤其在美國市場2%的用戶增長率被Apple music超越的關頭。免費模式究竟是未來的金礦還是當下的累贅,留給Spotify證明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中國模式”真的萬能嗎

正如早已離不開支付寶的我們難以理解歐美對信用卡的固執,身處截然不同的市場環境,過度神化與矮化都同樣是不可取的。

Spotify的坎坷上市路,能否為騰訊QQ音樂提供成功範本?

這裡所指的正是在吞併海洋系後拿下國內龍頭地位的騰訊音樂。依靠酷狗、酷我和QQ音樂以及瘋狂掃貨攢下的九成版權,2017年超過90億的營收似乎加強了騰訊開疆擴土的決心。而“音樂泛娛樂”模式也屢屢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甚至被寄予了彎道超車的期望。

這種圍繞音樂版權為基礎,聯結演藝直播、音樂社區等娛樂社交元素的生態體系固然富有潛力,但真的能幫助騰訊音樂避開Spotify面臨的種種問題嗎?

首先,經歷了流媒體對傳統唱片業造成的顛覆性衝擊,上游版權方仍然牢牢掌控著議價權,且渠道間的競爭愈加激烈,其地位就愈加難以撼動。雖然版權方在國內原本處於弱勢地位,但由於缺乏成熟中立的版權管理制度,加之以近年來版權大戰的影響,讓版權費用水漲船高的同時,賦予了上游更多籌碼,這樣的強弱態勢在短期內是無法改變的。

而對於騰訊來說,依靠獨家版權獲取用戶的老路也在廣電總局的介入下面臨著難以為繼的風險。尤其是其多項版權合約在今年到期後,倘若與早已迫不及待的競爭對手掀起新一輪獨家版權大戰,很可能遭受官方的強制打壓。不再有獨家版權作為王炸的騰訊音樂,前景實在有些危險。

Spotify的坎坷上市路,能否為騰訊QQ音樂提供成功範本?

其次,就像免費策略之於Spotify,沒有人能夠同時押注硬幣的兩面,主打粉絲與直播經濟的騰訊音樂同樣如此。

從酷狗音樂頗具“快手”風的直播秀場到QQ音樂上活躍的低齡化粉絲群體,我們無意評判任何審美需求的高尚與否,但“彼之蜜糖”難免會是“吾之砒霜”,以騰訊系在一線城市偏低的佔有率便可見一般。當越來越多的佛系青年和音樂愛好者隨著互聯網分眾趨勢出現,而酷狗、酷我和QQ音樂又未能有效走向差異化,此部分用戶的流失將很難避免。

除此以外,國內用戶的版權付費意願也是另一個頭疼的話題。以QQ音樂為例,由於消費認知及習慣的差異,3%的用戶付費率自然無需與歐美市場動輒30%起步的水平相比,但誰又能說兩者間的差距恰恰就是龐大的增長潛力呢?要知道,近兩年的增長引導的是本就具有付費意願的潛在消費群體,當第一輪紅利被吸收殆盡,整體付費意願的低下也就會暴露出來。

Spotify的坎坷上市路,能否為騰訊QQ音樂提供成功範本?

一家獨大:我們需要怎樣的流媒體市場

客觀上說,騰訊的確在推動國內音樂正版化的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當昔日的屠龍少年變成了揮舞著獨家版權作為武器的惡龍,這份來自普通用戶的批評可以說一點都沒有冤枉。

在一方面,不得不切換於多個App間的“反互聯網”體驗並未得到實質改變。只要“獨家版權+轉授權”的模式沒有相關部門或者第三方加以約束,版權為王取代產品至上的現狀就難以徹底杜絕。所謂原創音樂造血也只會是錦上添花的噱頭,而非基於生存壓力的內在動力。從長遠來看是不利於產業健康發展的。

Spotify的坎坷上市路,能否為騰訊QQ音樂提供成功範本?

另一方面,站在音樂流媒體發展的關鍵節點,市場比任何時候都需要諸如Spotify和Apple music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商業模式在競爭中迸發出新的火花:前者在對免費服務的堅持中尋求更廣闊的盈利渠道,後者則以付費門檻保障了純粹的使用體驗。無論兩者間孰對孰錯,握有選擇權的用戶都是這場競爭中最大的受益者。

而倘若音樂的“聽”、直播的“看”以及K歌的“唱”正式成為了每個國產音樂App的標配,我們固然迎來了無所不能的數字音樂生態,卻也失去了純粹的流媒體播放平臺。

總而言之,沒有壟斷的市場才是好市場。只有當版權秩序打開良性競爭的空間,渠道優勢為原創音樂專心提供新的活力;吃瓜群眾、追星粉絲和音樂愛好者都有各自選擇的空間;免費的“全家桶”有之,付費的“佛系播放器”亦有之,才能讓音樂與科技的魅力真正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