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把乾隆皇帝路過的兩個村,南邊的叫南尋村,北邊的叫北尋村

話說清朝時懷慶府河內縣(即今沁陽市)城西有一姓劉的孩子,從小酷愛讀書,可惜家裡一貧如洗,難買書讀。村中借到的書,他都讀過了,可還不能夠滿足他的讀書欲。後來,在王曲村一戶郎秀才的幫助下,總算有了更多的書讀和深造的機會。為感念郎家的助學之恩,就將自己的名字改作“劉郎”。劉郎學識淵博,年年上舉,步步高昇,終於進到京城作了高級部員,官居郎中,因而人稱“劉郎中”。十年來進出於朝廷內外。

人們把乾隆皇帝路過的兩個村,南邊的叫南尋村,北邊的叫北尋村

有一年乾隆皇帝在朝上議完事後,問道:“眾愛卿,誰的家鄉有什麼好景緻,說來與朕聽。”這下可喜壞了向來善說愛笑的劉郎中。他上前稟道:“陛下,俺的家鄉美景可多啦。三百一眼井,百一十一棵龍掐花;裡一孔橋,三里一寶塔:九里十八廣,處處蛤蟆叫呱呱。要知寺院有多大?三間房子一塊琉璃瓦;廟裡燒香廟外來磕頭,只聽到砰、砰、砰,叭、叭、叭。”

人們把乾隆皇帝路過的兩個村,南邊的叫南尋村,北邊的叫北尋村

只說這一年乾隆下江南,穿過“天下第一州”,踏進懷慶府,在府西的濟源遊覽了奇險的盤谷寺,並御書《韓愈送李願歸盤谷序》及《盤古考證》兩文。接著沿垂柳成蔭的沁河大堤向東往河內縣奔來,見河中鯉魚跳躍,太行山翠柏搖曳,心中好不歡喜。皇上問隨行的劉郎中道:“劉愛卿,如今特去你的故里。你說過的那許多美景都在哪兒呀?”劉郎中回道:“陛下好記性哇!臣是說過‘三柏一圓井’什麼的。”“那好,今日不妨領朕前去觀光觀光。”不覺來到一座廟院,下的車輦。

人們把乾隆皇帝路過的兩個村,南邊的叫南尋村,北邊的叫北尋村

只見茂林修竹,曲徑通幽,小橋流水,壇閣樓殿,好一派北國江南。走到廟內一角,劉郎中指著一處說道:“這裡就是‘三柏一圓井’,陛下,請欣賞。”皇上近前細看,“噢,這上有三棵巨柏,下有一眼圓井。”又近前探身望井內,只見巨石砌井壁清激明朗,沁心透涼,水質不錯,連說:“好,好。”又問:“那麼,,‘一百一十一棵龍掐花’怎麼解釋?”劉郎中趕忙說:“陛下看真:三棵柏樹圍著一眼井,那樹中一棵柏樹上長有一棵龍掐花的,且不知什麼時候被人摘掉了,故‘一柏遺失棵龍掐花’。”

人們把乾隆皇帝路過的兩個村,南邊的叫南尋村,北邊的叫北尋村

“這麼說來,為朕聽錯是‘三百一眼井,一百一十一棵龍掐花’了。”劉郎中趕緊說:“臣不敢欺君,“罷,罷。看在這三棵奇特的柏樹倒也有意思,恕你無罪。劉愛卿,再引見去看其他的‘寶塔’、‘琉璃瓦’的什麼吧!”乾隆皇帝說完,登上車輦走了。這一下,確實把劉郎中嚇得出了一身冷汗。他心想,我說的是“三柏一圓井,一柏遺失棵龍掐花,”他理解成了“三百一眼井,一百一十一棵龍掐花”,這諧音字,鬧出了誤會,差點惹出欺君之甲。這日後一再引出誤會,還不新賬、老帳一塊算,我還不掉腦袋?罷罷罷,不如趁早三十六計一走為上!

人們把乾隆皇帝路過的兩個村,南邊的叫南尋村,北邊的叫北尋村

車楚裡的乾隆,一心想的是我這個真龍天子要去登“寶塔”,要去看那“一塊琉璃瓦”的大寺院。走著、想著,想著、走著,老不見劉郎中前來指引。就傳劉郎中近前。宮人回報:“劉郎中不見了,”“什麼?不見了!”“是,陛下,不知啥時不見了。”“還不趕快去尋!”到哪裡去尋呢?他們下了官道,上了鄉間小路。找啊找,找不見。又向南,到了漢光武劉秀當年的“上輦”之地還是尋不到劉郎中。

人們把乾隆皇帝路過的兩個村,南邊的叫南尋村,北邊的叫北尋村

又往東,依然如此,尋找不到。乾隆不由得喃喃自語:“真‘難尋’啊!”正好被貼身宮人聽到了,趕緊接過句,“皇上英明,是‘難尋’。”可乾隆還是想讓劉郎中領他去看懷慶美景,又命手下人再往北,上官道尋去。又走了四里,還是尋不到。皇上無奈,最後學著懷川土話一字一句說:“不一尋一了!”隨眾們早已累得氣喘吁吁,上氣不接下氣了,巴不得“不尋”,齊聲應到:“領旨,不——尋——了!”

人們把乾隆皇帝路過的兩個村,南邊的叫南尋村,北邊的叫北尋村

是眼看夜幕降臨,乾隆一行人就在一村莊裡下榻了一宿,次日繼續他的江南之旅了。因皇帝是“金口玉言”,人們便把他路過的那兩個村,南邊的叫“南(難)尋村”,北邊的叫“北(土話‘不’音)尋村。”這兩個村現為我市葛村鄉的兩個自然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