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告诉我们,沉默未必是金

今天青灯真的就给大家讲解一个“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典故。春秋时期,伍子胥借助吴国的力量,荡平楚国,鞭尸楚平王,为父兄报仇,声名大振,在同时期的历史人物中,风头无俩。但其实在伍子胥波澜壮阔的一生之中,曾经败给过两个人,一个是他的政敌:伯嚭。一个是他的结拜兄弟:申包胥。

伯嚭大家都很熟悉,吴王夫差就是听信了他的谗言,加上对伍子胥看不顺眼,而令伍子胥自尽于大江。至于申包胥,他自小与伍子胥交好,两人结义为金兰。当伍子胥的父兄被楚平王杀害后,在逃亡途中遇到了申包胥。伍子胥咬牙切齿地对他发誓说:“我必覆灭楚国。”申包胥再三劝之无用,也坚定地说:“努力吧!您能颠覆它,我就一定能使它复兴。”两人分道扬镳,不欢而散。

历史告诉我们,沉默未必是金

后来便是伍子胥借吴兵攻进郢都,追杀楚昭王,眼看楚国将要覆灭,申包胥为了曾经的誓言,便去了秦国,求秦伯救楚。当时的秦哀公不愿意蹚这趟浑水,坚决不答应。

于是申包胥站在秦国驿馆里,靠着院墙日夜嚎哭,七天七夜,悲声不断,继泪以血,连续七天没有喝一口水,终于感动了秦哀公,并慨叹世上竟有申包胥这般忠臣。哀公出兵,吴王弃楚回国,伍子胥悻悻而退。伍子胥一生无敌,但申包胥的此举,使得他成为历史上打败伍子胥的人

历史告诉我们,沉默未必是金

穿越时空的苍凉和沉重,我看到了秦末年间揭竿而起的陈涉、吴广。面对“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的处境,他们放弃了沉默。为了自己的性命,也为了“苦秦久已”的百姓,他们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发动了一场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沉默不是金”!

走过历史的长廊,我看到了直言不讳的魏征。在朝堂上,众文武百官面前,魏征敢于进谏,说出自己的观点,指出太宗的错误。他没有沉默,他用直言帮助太宗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唐气象。当他去世时,太宗还为失去一个不会沉默的官员而痛惜。

现实之中,因为你不说或者不愿意表达或者不善于表达,别人就不用去为你着想,你的机会就会转瞬即逝。当今时代,再也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沉默未必是金,即使是金子,搁置久了,也会蒙尘落逅,何况人乎?企业文化宣传,时不我待!

历史告诉我们,沉默未必是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