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兒與禪詩: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有很多禪詩,雖通篇未明顯地談佛理,但是,作者把自己的禪修體悟用景物描寫的方式生動地表現了出來,使得全詩充滿禪趣和禪機,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而且禪詩裡又怎麼會少了花兒呢。

花兒與禪詩: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棕櫚花滿院,苔蘚入閒房

1.《題僧房》

唐朝.王昌齡

棕櫚花滿院,苔蘚入閒房。

彼此名言絕,空中聞異香。

花兒與禪詩: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2.《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

唐朝.劉長卿

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屐痕。

白雲依靜渚,春草閉閒門。

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

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花兒與禪詩: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3.《題破山寺後禪院》

唐朝.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唯餘鐘磬音。

花兒與禪詩: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不知疊嶂夜來雨,清曉石楠花亂流

4.《無題》.

宋代詩僧.祖可:

坐見茅齋一葉秋,小山叢桂鳥聲幽。

不知疊嶂夜來雨,清曉石楠花亂流。

花兒與禪詩: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門外春將半,閒花處處開

5.《春日示眾》

.宋代高僧.重顯禪師

門外春將半,閒花處處開。

山童不用折,幽鳥自銜來。

花兒與禪詩: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幽禽忽來藤花落,澗瀑飛聲渡石橋

6.《山居詩》

宋末元初高僧.雪巖祖欽禪師,

竟日窗間坐寂寥,巖前稚筍欲齊腰。

幽禽忽來藤花落,澗瀑飛聲渡石橋。

花兒與禪詩: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不雨花猶落,無風絮自飛

7.《晚春》

南宋詩僧.守璋

草深煙景重,林茂夕陽微。

不雨花猶落,無風絮自飛。

花兒與禪詩: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盡日無言談,巖花落滿衣

8.《寄太虛上人》

明朝.陳獻章

太虛石洞居,孤寂少人依。

遠客攜琴至,逢師乞食歸。

一莆青草上,四面白雲飛。

盡日無言談,巖花落滿衣。

花兒與禪詩: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佛前供花

在佛前以虔誠的心奉上新鮮花束,有許多功德:

1、能使人變得如花朵般的美麗、令人歡喜,吸引眾人目光,人緣極佳,對你過目不忘。

2、能使人嗅覺正常。不會有鼻腔的毛病而無法發揮正常嗅覺功能。

3、能使人身體不會有惡臭,聞起來氣味香甜,令你全然的純淨。

4、能使人的道德聲名遠播,如花香氣四溢,傳遍各方。

5、能使人在世界、人群中成為領導者。

6、能使人成就至善至美的事物。

7、能使人獲得很大的財富。

8、能使人出生在較好的來世。

9、能使人很快地完成懺罪的功課,併成就解脫,圓成證悟。

花兒與禪詩: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天女散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