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工筆畫到陶瓷裝飾,他開創了一個青花表現的個人時代

從工筆畫到陶瓷裝飾,他開創了一個青花表現的個人時代

今天壹瓷君要為大家介紹一位對恢復古代名窯和在工藝美術界中有過獨特貢獻的一代大家——鄧白(1906——2003)。

鄧先生身上的身份很多,他不僅是我國著名的美術大師,也是我國工藝美術界的學術泰斗和美術教育家,同時他還是一名優秀的古瓷藝術研究專家。

鄧先生一生所著的文獻十分豐富,在眾多文化領域裡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鑑於本期文章篇幅有限,就不一一列舉了,今天我們只講述鄧先生在陶瓷領域的建樹和趣事。

從工筆畫到陶瓷裝飾,他開創了一個青花表現的個人時代

鄧先生是中國陶瓷藝術理論研究的翹楚,陶瓷領域裡最具權威性的學術鉅著《中國陶瓷史》聘用其為唯一的藝術顧問。他撰寫的《略談我國當代陶瓷的裝飾藝術》和在古陶瓷國際研討會上的學術報告《中國古陶瓷的藝術成就》,掀開了研究中國當代陶瓷裝飾及其演變規律的序幕。

除了在學術理論上取得的巨大成就,鄧先生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實踐者。龍泉青瓷、南宋官窯、以及衢州瑩白瓷的建設和恢復都離不開他的領導。其中在他領導下的南宋官窯的恢復還獲得了國家輕工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從工筆畫到陶瓷裝飾,他開創了一個青花表現的個人時代

鄧白(左)

很多人對瓷器的形象,是從“青花”開始的。

而鄧先生在開始自己的青花創作前,則是在自己的美術理論、工筆畫、書法、陶瓷造型與設計等多方面都已經成熟了的背景下,所以鄧先生的青花藝術就是在這樣一個豐富的學養和超強繪畫能力的基礎上展開的。

從工筆畫到陶瓷裝飾,他開創了一個青花表現的個人時代

(鄧白先生創作)

鄧先生畫青花,多是搨筆,很少會用到分水的技法。元青花上的紋飾裝飾就是採用的搨筆,沒有分水,分水那是在明末清初的時候才出現的。

搨筆的充分使用是鄧先生青花的一大特色,這是毛筆直接在胎面上的一種運動。所以鄧先生的青花作品非常沉著,有種入木三分的感覺,有種筆在泥胎上頓挫的力量感。

從工筆畫到陶瓷裝飾,他開創了一個青花表現的個人時代

《荔枝知了筆筒》

除了搨筆,鄧先生在工藝上的另一個特色是他對刻刀的運用。鄧先生畫青花,用料很濃,他就常在濃重的料上刮線,刻上樹葉的葉莖等,非常有力量感。

除了工藝上的一些特色,鄧先生還把自己在中國畫方面的一些創作方法和理念非常巧妙的運用到了陶瓷青花藝術上面。

在陶瓷上作畫與傳統平面繪畫不同,陶瓷是立體的,360°的展觀,這就要求作品的每個角度都儘可能完美,而鄧先生將文人畫的理念、想法、趣味、格調很巧妙的運用到陶瓷之上,這說明他有著很老道豐富的處理經驗和掌控能力。

從工筆畫到陶瓷裝飾,他開創了一個青花表現的個人時代

《芙蓉圖》

作為一名當代一流的藝術家、畫家和學者,鄧先生對青花創作有著非常深刻的認識。這種認識體現在他的青花作品往往能表現出一種深思熟慮,藝術家式的個人化、風格化的表達語言。

可以說鄧先生的青花作品是我們這個時代裡學院的代表,亦是我們這個時代青花繪畫史上的一個重要開始。

從工筆畫到陶瓷裝飾,他開創了一個青花表現的個人時代

《葡萄圖》

關於鄧白先生的精彩故事還有很多,壹瓷將會在後期的推送中繼續為大家介紹,敬請期待吧~

如果您對陶瓷感興趣,想了解更多相關知識,可以關注我們查看往期精彩內容。或者您還有那些想知道的,都可以關注景德壹瓷。

瞭解更多景德鎮和陶瓷的資訊盡在景德壹瓷

文 / 景德壹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