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它或可一窥“激进”运营的风险

小牛在线 | 从它或可一窥“激进”运营的风险

01

最近小牛在线突然重回大家视野,一改2017整年的低调。大力度活动吸引投资者。

不少投资人已经一撇它往日的负面,开始重新接纳它。

那么这家平台是不是已经从2016-2017年的大坑中回血了,可以投入了?

(网络有很多关于小牛的资料。麦芽就不从头到尾测评这家平台了,简要讲我的观点就好。)

02

小牛的招黑体质,开门纳客就遭遇阻击。

3月15日就发生投资人奖励京东卡被盗事件,还由此被指逾期率造假。

麦芽特地想聊聊它,绝非因为这两件事。

这俩都不是什么大事,逾期率更不能太当真。

且不说整个行业网贷平台所披露的逾期率真实性有待考证。就算披露的逾期率为真实,但逾期率本身滞后性,就有相当大的粉饰性。

比如今年1月借的款,明年1月才到期。这个期间压根都没发生还款,怎么会有逾期率呢?

又比如每年的四季度都是网贷平台信贷旺季。不仅借款多,还款也多。那么发生逾期坏账也多。

因此,某季度逾期率陡然高涨,也并不是不可能。

但不太了解内情的投资,就会用脚投票。实际这是对数据非常浅白的看法。

当然,这里不是为小牛在线辩驳。

而是说:这两件事相比小牛在线早些时候爆出的一些消息。这俩根本不算什么。

02

小牛在线一直以来纯民营背景,不找干爹不融资,而是全凭自家大胆的营销运营,走出一波独立行情。

对这早有观点质疑:早期平台迅猛烧钱打广告、请代言、做大牌赞助,小牛的钱从哪里来?

其实跟小牛在线运营风格如出一辙的还有:PPmoney、团贷。

因资本运作导致不同平台的运营分野,尤其团贷的上岸。同样的例子,还有北派的和信贷。赴美纳斯达克上市,已经为之补足先天背景的不足。

让我们很难分的清:这种迅猛做大规模利害。

或许现在已经不能一棒子打死了吧。

当然对于小牛在线最大的bug不在于此,而是这家平台竟然扛过了岌岌可危的2017年。

2017年3月小牛在线被爆出至上之下的离职潮。

这场离职潮的背后:

资产野蛮扩展(以放松风控为代价),大肆挖角带来的各派系内斗,后又因风控不及又战略收缩,大规模关店激化深埋在管理、风控不足的隐患。

最终引发员工联合骗贷恶性事件。

整个离职潮的原委在《小牛分期兴衰录:挖走捷信高管冲量,疯狂骗贷后落幕》一文里,讲述得详细。

2015年小牛在线在余军加盟后资金端大肆扩展,要求资产端急需扩展新的业务。

因而,小牛分期成立,瞄准的就是当时大火的消费分期。业务开启的第一件事,即是从捷信、达飞金融等同行大肆挖角。

团队组建后,分期业务也从3C消费信贷迅速猛涨。甚至以放松风控为代价。在3C业务还没站稳脚跟时,就极速扩展到美容、教育、婚庆等领域

最终的结局:是高增的业务伴随着高增坏账。眼看不盈利,风险控制不及。小牛开始大规模收缩关店。

这彻底激化了深埋在急速扩张业务、扩张人员却管理不足的风险。以至于联合骗贷情况发生。

在这场离职潮爆发之前,网络就已经爆出员工被克扣奖金和拖欠工资消息。

虽平台已经公关否认,但仍然可见那时的小牛员工关系、与业务发展都是极为混乱的。

在大开大关的业务扩展背景下,难言资金宽裕。

小牛纯民营的背景,小牛创始人彭铁又极为年轻。到底是彭铁的能力,还是彭铁背后有力量支撑,原因难以揣度。

但这波过渡是令人惊叹的。

03

那么,对于这家平台可投的观点是什么呢?

以惯常的方式,基本探不到平台的底。

时常的负面、运营激进、资产迅速扩张却内控不足,显示着平台野心与能力的错配,这都是投资这家平台投资人要承担的风险。

另一面,负面又替投资人检验了平台的道德风险。因而以麦芽的观点:这家平台最坏不至于跑路。

但小牛还有的问题是:平台2017年在资产端扩展遭遇的滑铁卢,至今实际还看不到资产稳定发展可以补足的一面。

因此,权衡风险与收益,小牛在线仍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看小牛在线,我们或可以看到激进给平台的风险:是天使,也或是恶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