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它或可一窺「激進」運營的風險

小牛在線 | 從它或可一窺“激進”運營的風險

01

最近小牛在線突然重回大家視野,一改2017整年的低調。大力度活動吸引投資者。

不少投資人已經一撇它往日的負面,開始重新接納它。

那麼這家平臺是不是已經從2016-2017年的大坑中回血了,可以投入了?

(網絡有很多關於小牛的資料。麥芽就不從頭到尾測評這家平臺了,簡要講我的觀點就好。)

02

小牛的招黑體質,開門納客就遭遇阻擊。

3月15日就發生投資人獎勵京東卡被盜事件,還由此被指逾期率造假。

麥芽特地想聊聊它,絕非因為這兩件事。

這倆都不是什麼大事,逾期率更不能太當真。

且不說整個行業網貸平臺所披露的逾期率真實性有待考證。就算披露的逾期率為真實,但逾期率本身滯後性,就有相當大的粉飾性。

比如今年1月借的款,明年1月才到期。這個期間壓根都沒發生還款,怎麼會有逾期率呢?

又比如每年的四季度都是網貸平臺信貸旺季。不僅借款多,還款也多。那麼發生逾期壞賬也多。

因此,某季度逾期率陡然高漲,也並不是不可能。

但不太瞭解內情的投資,就會用腳投票。實際這是對數據非常淺白的看法。

當然,這裡不是為小牛在線辯駁。

而是說:這兩件事相比小牛在線早些時候爆出的一些消息。這倆根本不算什麼。

02

小牛在線一直以來純民營背景,不找乾爹不融資,而是全憑自家大膽的營銷運營,走出一波獨立行情。

對這早有觀點質疑:早期平臺迅猛燒錢打廣告、請代言、做大牌贊助,小牛的錢從哪裡來?

其實跟小牛在線運營風格如出一轍的還有:PPmoney、團貸。

因資本運作導致不同平臺的運營分野,尤其團貸的上岸。同樣的例子,還有北派的和信貸。赴美納斯達克上市,已經為之補足先天背景的不足。

讓我們很難分的清:這種迅猛做大規模利害。

或許現在已經不能一棒子打死了吧。

當然對於小牛在線最大的bug不在於此,而是這家平臺竟然扛過了岌岌可危的2017年。

2017年3月小牛在線被爆出至上之下的離職潮。

這場離職潮的背後:

資產野蠻擴展(以放鬆風控為代價),大肆挖角帶來的各派系內鬥,後又因風控不及又戰略收縮,大規模關店激化深埋在管理、風控不足的隱患。

最終引發員工聯合騙貸惡性事件。

整個離職潮的原委在《小牛分期興衰錄:挖走捷信高管衝量,瘋狂騙貸後落幕》一文裡,講述得詳細。

2015年小牛在線在餘軍加盟後資金端大肆擴展,要求資產端急需擴展新的業務。

因而,小牛分期成立,瞄準的就是當時大火的消費分期。業務開啟的第一件事,即是從捷信、達飛金融等同行大肆挖角。

團隊組建後,分期業務也從3C消費信貸迅速猛漲。甚至以放鬆風控為代價。在3C業務還沒站穩腳跟時,就極速擴展到美容、教育、婚慶等領域

最終的結局:是高增的業務伴隨著高增壞賬。眼看不盈利,風險控制不及。小牛開始大規模收縮關店。

這徹底激化了深埋在急速擴張業務、擴張人員卻管理不足的風險。以至於聯合騙貸情況發生。

在這場離職潮爆發之前,網絡就已經爆出員工被剋扣獎金和拖欠工資消息。

雖平臺已經公關否認,但仍然可見那時的小牛員工關係、與業務發展都是極為混亂的。

在大開大關的業務擴展背景下,難言資金寬裕。

小牛純民營的背景,小牛創始人彭鐵又極為年輕。到底是彭鐵的能力,還是彭鐵背後有力量支撐,原因難以揣度。

但這波過渡是令人驚歎的。

03

那麼,對於這家平臺可投的觀點是什麼呢?

以慣常的方式,基本探不到平臺的底。

時常的負面、運營激進、資產迅速擴張卻內控不足,顯示著平臺野心與能力的錯配,這都是投資這家平臺投資人要承擔的風險。

另一面,負面又替投資人檢驗了平臺的道德風險。因而以麥芽的觀點:這家平臺最壞不至於跑路。

但小牛還有的問題是:平臺2017年在資產端擴展遭遇的滑鐵盧,至今實際還看不到資產穩定發展可以補足的一面。

因此,權衡風險與收益,小牛在線仍然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看小牛在線,我們或可以看到激進給平臺的風險:是天使,也或是惡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