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北征乌丸的首功之臣,并非猛将张辽,而是这位幽州隐士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田畴传》,时间是在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主人公名叫田畴。原文如下:

曹操北征乌丸的首功之臣,并非猛将张辽,而是这位幽州隐士

太祖患之,以问畴。畴曰:“此道,秋夏每常有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为难久矣。旧北平郡治在平冈,道出卢龙,达于柳城;自建武以来,陷坏断绝,垂二百载,而尚有微径可从。今虏将以大军当由无终,不得进而退,懈弛无备。若嘿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备,蹋顿之首可不战而禽也。”

曹操北征乌丸的首功之臣,并非猛将张辽,而是这位幽州隐士

太祖曰:“善。”乃引军还,而署大木表于水侧路傍曰:“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复进军。”虏候骑见之,诚以为大军去也。太祖令畴将其众为乡导,上徐无山,出卢龙,历平冈,登白狼堆,去柳城二百余里,虏乃惊觉。单于身自临陈,太祖与交战,遂大斩获,追奔逐北,至柳城。军还入塞,论功行封,封畴亭侯,邑五百户。

曹操北征乌丸的首功之臣,并非猛将张辽,而是这位幽州隐士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曹操非常忧虑,便询问田畴。田畴回答:“这条道路夏秋之际经常有积水,浅处不能通车马,深处不能载舟船,很久以来就是难走之路。过去北平郡的郡治在平冈,取道出卢龙才能到达柳城。从建武年间开始,道路便损毁断绝,至今已有二百多年了。不过,还是有一条小路可以通过。如今乌丸认为我军一定会经过无终,遭遇道路不通的情况只能撤军,因而会懈怠松弛而疏于防备。如果我军做出撤军的姿态,稍微后撤,然后从卢龙口翻越白檀险隘,穿过敌军空虚之处,距离大为缩短而且便利,然后趁其不备发动奇袭,不需要恶战便可战火蹋顿的头颅。”

曹操北征乌丸的首功之臣,并非猛将张辽,而是这位幽州隐士

曹操表示:“好。”于是,曹军率军回师,同时在水边立下一根木头,上面写着“如今正值盛夏,道路不通,暂且等到秋冬时节再来进军”的字样。敌军的侦察兵看到后,真的认为曹军已经远去。而曹操这命令由田畴率领部众作为全军向导,登上徐无山,穿过卢龙,经过平冈,进至白狼堆。当曹军来到距离柳城二百里地的时候,才被敌军发现。单于蹋顿亲自率部上阵,曹操与之交战,斩杀大量敌军,并追击残敌来到柳城。此战胜利结束后,论功行赏,曹操封田畴为列侯,食邑五百户。

曹操北征乌丸的首功之臣,并非猛将张辽,而是这位幽州隐士

本文要介绍的三国成语,便是文中提到的“追奔逐北”,意为追击败逃的敌人。这句成语同时也在《三国志•李恢传》中出现,不过其最早出处是西汉贾谊《过秦论》中的““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曹操北征乌丸的首功之臣,并非猛将张辽,而是这位幽州隐士

本文介绍的这则三国成语故事,发生在曹操北征乌丸期间。由于道路堵塞,曹军无法前进。为此,曹操非常忧虑。后来幽州隐士田畴献计,改为从卢龙口进军,这才改变了战局乌丸单于蹋顿也被张辽斩杀。此役,曹操打败乌丸,并斩杀乌丸单于蹋顿,获得了北征乌丸之战的完胜,田畴也成为此战的最大功臣。

参考书籍:《三国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