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阿里雲在全球市場這麼吃香?靠的是自主研發的「飛天」

不久前,在經歷了一年的雲計算激烈混戰之後,阿里雲打敗了谷歌,在Gartner全球公有云統計報告中穩穩地排到了前三。

為何阿里雲在全球市場這麼吃香?靠的是自主研發的“飛天”

ET城市大腦落地杭州、蘇州等城市,甚至技術出海,幫助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管理城市;路易威登(LV)、洲際酒店集團、馬牌輪胎等等跨國企業都上了阿里雲的合作名單,數字轉型……

不知不覺間,阿里雲已經代表中國雲走向了世界舞臺,與鼎鼎大名的亞馬遜AWS、微軟Azure齊名,讓全世界關注。

為何阿里雲在全球市場這麼吃香?靠的是自主研發的“飛天”

要說為什麼這麼多中國雲廠商,只有阿里雲在全球表現如此出色,我認為最關鍵的因素還是自研。

回憶一下,今年4月雲棲大會上,阿里雲副總裁李津的一句:“中國只有兩種雲,一種是拿來主義的雲,一種是自主可控的飛天雲。自主可控才能走得更遠。”也讓很多人提問:“自主研發技術,到底有沒有這麼重要?”

為何阿里雲在全球市場這麼吃香?靠的是自主研發的“飛天”

如果你瞭解過阿里雲自研技術的故事,你一定會認同這句話。

2008年,阿里巴巴決定集全集團的技術力量研發一套屬於中國自己的雲計算的大規模操作系統,也就是我們熟知的“飛天”。飛天能夠將幾千臺乃至上萬臺普通PC服務器連接到一起,變成像是一臺多功能的超級計算機,去實現超強的計算性能。

但在當時,沒有任何經驗,“摸著石頭過河”,就有這樣一群人義無反顧地投入進去了,但關於“自研雲”能夠成功這件事情,質疑聲一直都有。

2010年,深圳IT峰會上,馬化騰和李彥宏就表達了自己對雲計算不信任的態度,唯有馬雲堅持雲計算才是未來。

為何阿里雲在全球市場這麼吃香?靠的是自主研發的“飛天”

但事實上,阿里雲還是經歷了一段相當難熬的時期。2012年夏天,是大家公認的阿里雲最困難的時候:業務的困難、技術的困難、團隊的困難都沒解決。這更像是黎明前最黑暗的一段時期。但堅持下來後,阿里雲的人看見了破曉時刻。

飛天終於迎來了大爆發。在 2015、 2016 年Sort Benchmark 數據計算能力評測中,阿里雲飛天一舉刷新了 6 項世界記錄,將每TB的計算成本降低了1/3數據。

這可能有點抽象,具體來說,憑藉著飛天強大的計算能力,雲計算處理了2017年破紀錄的每秒鐘32.5萬個訂單請求。

這樣的飛天,也終於摘獲了中國電子學會頒發的15年來首個科學進步特等獎。

飛天的故事也告訴了我們一個很簡單卻很難做到的道理:成功從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嘴上說說就能達到的,唯有堅持與努力才是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