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盡處是憂愁——悔教夫婿覓封侯

閨怨

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王昌齡的這首詩《閨怨》詩也是素負盛譽之作。

詩題是“閨怨”,本應渲染其“怨”,但開篇卻寫“閨中少婦不知愁”,少婦,已婚青年女子,呆中閨中,說明其丈夫不在家中,原本應有孤獨寂寞之感,然而,她卻是“不知愁”。何故,此處省略無數字,讓讀者思考。“不知愁”心情自然是愉悅的,於是在明媚的春日,精心打扮,登樓賞景,說明少婦的心情是歡快的,家境也是富足的,能凝妝、有翠樓,自然不會是貧窮之家。帶著愉悅的心境欣賞春日的美景,又是素來“不知愁”,何來“閨怨”呢?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楊柳色,也指春色。古人有折柳送別之俗。見到楊柳,想到自己折柳送別丈夫。心情徒然發生變化,一個“悔”字,使主人由歡快跌入幽怨,迅速而突然。何以如此?詩人卻沒有道出跌宕變化的具體原因和過程,留下充分的想像空間,讓讀者盡情地去想像回味。

全詩語言樸素,沒有摻加典故和套用。一人一景兩心境,一“愁”一“悔”顯真情,雖短小卻見波瀾,雖細微卻顯內蘊。

本詩用語雖不精雕細刻,卻是樸素而又雋永。“凝”十分用心,十分莊重地打扮裝束。“忽”偶然之意,並非專為看陌頭楊柳,而是無意看到,為情緒突變設置情境。“悔”字意蘊深厚。既然是“悔”,說明當初對丈夫建功立業,追求封侯是十分支持,而且引以為榮耀的。此等決定也是夫妻共同做出的,一個“悔”包括當初二人不滿現狀,為家為國而“覓封侯”的志向。然而,丈夫遠離家鄉,只有自己登高望景,望見陌頭楊柳,想當初折柳送君去,而今又見楊柳卻難見夫君,當初的豪情瞬間轉為孤寂和相思,這一個“悔”全數概括了。一個“覓”字,尋找、追求之意。說明建功心之切,建立功業不易。而這些與“悔”字相映初,更能說明少婦心情的變化之迅速,“悔”字內涵之豐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