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憲宗成化皇帝朱見深爲什麼深愛比自己大17歲的萬貴妃?

明憲宗成化皇帝朱見深為什麼深愛比自己大17歲的萬貴妃?

成化帝朱見深

成化皇帝朱見深,原名朱見濬,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鎮長子,在位23年(1464年—1487年),在位時間和明成祖朱棣一樣長,在位期間年號成化,是明朝比較長壽的皇帝,享年40歲,不要笑,這個是事實,在明朝16個皇帝中,成化皇帝壽命排第6。

明朝皇帝按壽命長短排,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70歲)、成祖永樂皇帝朱棣(63歲)、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59歲)、神宗萬曆皇帝(58歲)、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熾(47歲),接下來,第六名,就是憲宗成化皇帝朱見深。16個排第六,那算是靠前了。

很多人不解,為何明朝皇帝這樣短命,不少人認為老朱家基因有問題,其實不然,老朱明太祖70歲,人生七十古來稀,二朱明成祖朱棣63歲,也是在及格線之上,所以基因應該沒有問題,問題出在那裡?問題出在制度。我們來看看明朝皇帝的工作生活環境:1.政務繁重。老朱廢除了宰相制度,沒有宰相這個行政首長負責朝廷的具體政務工作,皇帝就要處理具體政務,事必躬親,需要批閱的文件相當多,雖然有內閣票擬,但文件還是要看,看完再決定是批或者不批。國家這麼大,事情很多,每天都是成百上千件文件,才智、體力過人的,勉強能應付,才智體力一般的,根本無法應付。後來內廷產生了司禮監秉筆太監一職,就是幫皇帝抄寫批示的。

2.對付文官。明朝的文官是一大特色,特別喜歡管皇帝的事情,立皇后、立太子、生孩子等等,皇帝的什麼破事都愛管,動不動上書建言、告狀,動不動集體跪諫、死諫,搞得皇帝不得安寧,好心情的時候不多。不是一般的麻煩。

3.後宮問題。明朝皇帝好色的自由程度比較高,後宮佳麗三千,而祖制對此並無約束,也就是說,皇帝想臨幸誰就臨幸誰,想在那個妃子那裡待多久就待多久,容易縱慾過渡。所以叫你不要笑,作為後宮的唯一男人,面對三千佳麗,又無制度約束,要是換作你,不要說40歲,可能也是連30歲都活不過。你看,當年萬曆到老孃李太后宮裡請安,太后不在,萬曆也不白跑一趟,順手把太后的宮女臨幸了再走不遲,並因此生下了太子朱常洛;成化皇帝看到管皇帝私房錢的宮女紀美女,興致來了,就把紀美女給臨幸了,為此生了太子朱祐堂。明朝不像清朝,清朝吸取明朝等前朝的教訓,對皇帝的房事規定的比較嚴格,活動進行到半個小時就被太監打斷了,而且皇帝不能在後妃寢宮留宿,就是說,辦完事就得走,想梅開二度,不行。因此清朝皇帝平均壽命比明朝高多了,當然,因為其他原因,清末咸豐、同治、光緒也是短命鬼。現在可以看出,明朝皇帝的短命,要麼是被美女和政務累死的、要麼是被文官氣死。

明憲宗成化皇帝朱見深為什麼深愛比自己大17歲的萬貴妃?

言歸正傳,成化帝這個人有著比較悲慘的童年。1449年,瓦剌南犯,直逼大同。成化帝的親爹,22歲的明英宗朱祁鎮,在太監王振的忽悠下,不顧群臣反對,倉促之間率20萬大軍親征,立幼小的朱見濬(成化帝朱見深的原名)為皇太子,命21歲的弟弟朱祁鈺居守(其實就是監國)。大家都知道,明英宗親征失利,在土木堡被瓦剌俘虜。

歷史多怪事,但明朝的奇葩事更多,皇帝御駕親征居然被俘虜,不過被俘還不算奇葩,奇葩的是被俘的皇帝不但沒事,一年後還被敵方瓦剌千里相送回北京,敵方負責送行的人在和明英宗分別之際,眼淚婆娑,十分不捨的明英宗回家。敵方還交代明朝當局,要善待太上皇朱祁鎮,不許欺負他。這英宗朱祁鎮到底有和魔力,連敵人都被他鎮住?我想,朱祁鎮應該是個特別能微笑、特別能握手、特別能合影的好boss。這頗有點像現在的國際引渡,犯罪嫌疑人國際引渡,交人方常常提出條件,比如要求接收方不能判犯罪嫌疑人死刑。

這已經是很奇葩了,但還有更奇葩的。明英宗被俘,全國驚慌失措,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於是在重臣于謙等人的堅持下,朝廷決定擁立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鈺即帝位,改明年為景泰元年,是為景泰帝,以便帶領軍民堅守北京對抗瓦剌進犯,並遙尊英宗為太上皇。朱見深的爹原來皇帝,這下叔叔成了皇帝,朱見深這個2歲的太子如何是好?關鍵是叔叔朱祁鈺也有兒子。太子年幼,不懂事,但太子身邊的人知道情況不妙。終於,叔叔景泰帝朱祁鈺在當皇帝的第四年,景泰三年,1452年,通過各種手段,將太子朱見深廢為沂王,改立景泰帝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歷史上被廢的太子通常只有一個下場,即先於現任皇帝死亡,死亡原因,抑鬱而死或者非正常死亡,比如漢武帝廢太子劉據,康熙廢太子胤礽等等。

叔叔景泰帝當皇帝的8年,朱見深不管是當太子還是沂王,一直活著,雖然活得不算太好,驚嚇是少不了的,但活著,活著就有希望,活到後來身邊只有一個叫萬貞兒的宮女長相陪伴,這個萬貞兒就是後來著名的萬貴妃。景泰八年(1457年),明英宗朱祁鎮因奪門之變而復辟,朱見深又被老爹立為太子,雖然後來幾次差點被親爹再廢,但吉人自有天相,朱見深命大,保住了太子位。天順八年(1564年),明英宗朱祁鎮去世後,朱見深終於當上了皇帝。廢太子當上皇帝的,2000多年封建王朝,獨此一人。看來人生超越股票,退市的股票也能重新上市,而且上市後23個漲停板。

明憲宗成化皇帝朱見深為什麼深愛比自己大17歲的萬貴妃?

對,朱見深就是個福大命大的人。看看他的頭像,頭大脖子粗,不是大官就是伙伕。這個頭大脖子粗的人既是高官,也是伙伕。說他是伙伕,是因為他的智商、情商和行事風格更像鄉野大廚或殺豬賣肉的屠夫,頭腦單純,行事簡單,心地善良,人緣不錯。大家看他的諡號,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聖孝純皇帝,對,純皇帝。明朝的文官真是太有才了,概括的相當好,純,記住不是純淨,是單純。他的一生都處在半睡半醒之間,來看看:

一是至死愛著大姐大萬貞兒。這個大姐比比成化帝年長17歲。萬貞兒何許人也?就是成化帝一生寵愛的萬貴妃,小名貞兒。萬貴妃4歲進宮,正統十四年,就是土木堡之變發生的那一年,19歲的萬貞兒被安排照顧年僅2歲的皇太子朱見深。朱見深的太子位後來被登基為皇帝的叔叔朱祁鈺廢除,由太子變為沂王,直到8年後親爹明英宗朱祁鎮復辟成功才恢復太子位,在這人生最黑暗的8年中,在這隨時有生命危險的8年中,萬貞兒始終是朱見深的貼身保護人,俗話說,患難見真情,可以想象,在這段時間裡,他們結下了深厚的情意。恢復太子位後,萬貞兒仍然陪伴在側。天順八年(1464年)二月,明英宗駕崩,17歲的朱見深登基,是為成化帝,登基後,成化帝想立36歲的萬貞兒為皇后,成化帝的生母周太后堅決反對,成化帝只好退一步講萬貞兒立為妃。另外立吳氏為皇后,成化帝整天和萬貞兒在一起,對吳皇后根本顧不上,萬貞兒底氣十足,對吳皇后也不夠恭敬。吳皇后終於暴發了,下令打萬貞兒,成化帝怒不可遏,馬上廢了吳皇后,打入了冷宮,廢后是很難得事情,但成化帝對廢后一事態度堅決,不可商量,擋我者死。小吳啊,你也不看看人傢什麼來頭?年輕人要多看少動,不然吃大虧,當了一個月的皇后就這樣沒了。

成化二年(1466年)正月,38歲的萬貞兒真的生下皇長子,可惜皇長子不到1歲即夭折,萬貴妃從此不再有孕。但是此後,直到3年後的1469年才成化帝才生了皇二子,時隔3年,這3年成化帝在幹什麼?或許真是在陪伴失去兒子的萬貴妃。雖然萬貴妃再無孩子,但是成化帝對他矢志不移,一直到死。因為成化帝對她寵信有加,錢能、覃勤、汪直、梁芳等人紛紛向萬貴妃靠攏,一時間,外戚橫行,奸臣當道,朝綱敗壞。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春,陪伴成化帝近40年的萬貴妃去世了,成化帝悲痛欲絕,輟朝7天,哀嘆說:“萬氏長去了,我亦將去矣!”,同年九月,成化帝追隨萬貴妃於九泉。成化帝對萬貴妃的好是一以貫之的,是毫不動搖的,為你廢后、為你變乖,還差點為你絕種。不少人因此覺得成化帝是個好人,有情有義,其實不然,成化帝對萬貴妃好,無可厚非,畢竟有著生死交情,但這種好超過了正常範圍。這恰恰反映了成化帝是自制力比較差的人,少年時代不可自拔尚且理解,成年之後,對這種情意就應當要有正確的認識,正確處理,避免因此誤國誤民。

明憲宗成化皇帝朱見深為什麼深愛比自己大17歲的萬貴妃?

成化帝和萬貴妃劇照

二是大搞特務統治。明代有“三廠一衛”,東廠、西廠、內行廠、錦衣衛,這些都是皇帝的特務機構。這些特務機構不是國家對外偵察機構,不像國民黨的軍統,既對日本人偵探,也對黨內偵探;這些特務機構是皇帝監督大臣的機構。朱元璋設了錦衣衛,朱棣設了東廠,到成化十三年(1477年),成化朱見深設立西廠。設立西廠是並非偶然,成化十二年,京城發生“妖狐夜出”等神秘事件,傳言有人刺殺皇帝,成化帝認為四周都是危險,不相信東廠和錦衣衛,遂於成化十三年成立西廠,用親信太監汪直擔任西廠指揮。這個汪直就是成化初年平定廣西大騰峽叛亂後和弘治帝朱祐堂的母親紀美女等一起被俘獲進宮的。汪直肯定不是好人好太監,不過雖然此人霸氣十足,但從史料看,筆者認為,這是位有鮮明個性的人,與正德朝的劉瑾相比,汪直心中還是有是非、有底線的,其內心還是崇拜能人、崇尚榮譽的。

西廠正式成立後,汪直在全國範圍內展開了他的特務網絡。西廠的特務人數,在當時比東廠要多出一倍。當時東廠的太監尚銘,也不得不俯首聽命於汪直。憑藉成化的寵信,西廠氣焰非常囂張,成立的當年就連興大獄,逮捕了郎中武清、太醫院院判蔣宗武、行人張廷綱、浙江布政使劉福、左通政方賢。要知道,明朝各省的左、右布政使是從二品官員,品秩相當高。西廠可以不經皇帝同意就擅自抄捕。這是顯然是對文官的極度侮辱,對黨紀國法的肆意踐踏。有人看不下去了,內閣大學士商輅、兵部尚書項忠忍無可忍,於是商輅向成化建議,除去汪直,說汪直在,官員不安於職守,商人不安於營業,百姓不安於生產,再這樣下去要亡黨亡國。

你知道成化怎麼回答?成化說:“我就任用了一個內廷太監,有你說的這麼嚴重嗎?你們是不是別有用心?”你看看,成化帝糊塗到什麼程度,手下人飛揚跋扈、為非作歹到這個程度,他對危害性、嚴重性還一無所知。由於汪直“官憤極大”,成化最終拗不過眾大臣,罷免汪直得了職務,雖然汪直不管西廠了,但成化照樣寵幸汪直。後來汪直藉機誣陷商輅受賄,這個節骨眼上,御史戴晉火上澆油,上書成化,歷數汪直的功勞,要求恢復汪直職務。商輅這次失敗了,成化帝重新啟用汪直管西廠,商輅於是堅決辭官,一代名臣商輅回家養老。這下汪直就更囂張了,西廠一直到成化十八年(1482年)汪直失寵以後撤銷,總共在歷史上存在了五年零幾個月,那些年,汪直和他的西廠壞事幹了一火車,當然也幹了些好事。汪直竟然得以善終。

明憲宗成化皇帝朱見深為什麼深愛比自己大17歲的萬貴妃?

西廠特務劇照

商輅從成化十三年(1477年)辭官離開,到成化二十二年去世(1463年),再也沒有步入仕途。商輅是浙江淳安人,明代唯一一個“三元及第”(解元、會元、狀元),其實建文朝有個叫黃觀的,安徽池州人,也是三元及第,不過後來被朱棣除名。

你看看這御史戴晉,十足的官場敗類。政治家和政客有什麼區別?其實這是官場君子和小人的區別。主觀上說,君子一心在公,追求的是國泰民安、追求的是國家民族利益、大集體的利益;而小人追求的是個人利益或小團體的利益。從客觀上來說,君子追求勵精圖治,團結能人幹大事,幹成事,心胸開闊,對事不對人;小人拉幫結派,自成山頭,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對人不對事。陳雲同志曾經經常要求黨員和領導幹部“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有的人就是相反的路徑,“只唯上、不唯書、不唯實”。

嘉靖朝的首輔,江西分宜人嚴嵩就奉行三個“凡是”,即:凡是皇上不喜歡的話一句不說,凡是皇上不高興的事一件不做,凡是皇上不喜歡的人一個不留。有時你不得不佩服奸臣的本領,顛倒是非、欺下瞞上一套一套的,臉不紅、心不跳,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做政治家要能力,做小人也要能力,流芳百世很難,遺臭萬年也不容易做到。當然,做昏君更不容易,不是真傻還真做不了昏君,看著奸臣為非作歹盡然還能笑口常開,昏君一般都是幹敵人想幹幹不成的事,基本是“第五縱隊”的角色,比如崇禎帝等。昏君是奸臣的土壤,沒有昏君,奸臣無處藏身。

明憲宗成化皇帝朱見深為什麼深愛比自己大17歲的萬貴妃?

成化帝的書畫作品:一團和氣

三是政府組織一團糟。我們熟知的“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就發生在成化年間,當時內閣有萬安、劉吉、劉翔3人,這3人都是貪位不敢擔當的小人,對國家大事毫不關心,整天忙著爭權奪利,時人諷刺他們尸位素餐,是“紙糊三閣老”。萬安憑著和萬貴妃同姓,主動巴結萬貴妃,主動認親戚,《明史·萬安傳》:“安無學術,既柄用,惟日事請託,結諸閹為內援。”成化帝中後期很少召見大臣,有一次好不容易召見大臣,彭時、商輅等大臣準備了好多問題彙報,才剛說一個,萬安卻突然頓首高呼萬歲,按照規矩,大臣高呼萬歲,會見就結束了。彭時、商輅等大臣好不容易見到一次憲宗皇帝,有滿肚子話要向皇帝說,這種情況下,彭時、商輅等人也只好退了出來。此事成為笑談,於是大家就把萬安戲稱為“萬歲閣老”。劉吉是當時少見的官場不倒翁,明代彈劾成風,劉吉成為言官們的主要攻擊對象,但劉吉的心理承受力好,言官說什麼都權當沒聽見,越受彈劾越得成化帝寵信,所以人稱“劉棉花,不怕彈”,單背地裡單機報復好不手軟。

劉珝市成化帝的老師,成化帝尊稱他為“東劉先生”,還曾賜給他印章一枚“嘉猷贊翊”。但劉翔卻抱著明哲保身的處世哲學,吃飽不幹活,尸位素餐混日子等死。

“泥塑六尚書”市指這幾位哥們:吏部尚書尹旻、戶部尚書殷謙、禮部尚書周洪謨、兵部尚書張鵬、刑部尚書張鎣、工部尚書劉昭。這6人膽小怕事,對紙糊三閣老不敢多嘴,對惡化的朝政束手無策,整天喝茶吹牛看報紙,所以當時的人稱他們是“泥塑六尚書”。

明憲宗成化皇帝朱見深為什麼深愛比自己大17歲的萬貴妃?

馮玉祥將軍辦公室的對聯

有著些活寶坐鎮中樞要職,成化帝也是夠可以的。

設立皇莊、不過經過內閣大肆人任命傳奉官的事情就不多說了。

不是說成化帝一無是處。成化帝繼位之初,朱見深任用名臣李賢為相,重用彭時、商輅等能臣,可謂是人才濟濟,朝政一時清明無比。成化元年(1465年)正月,征討廣西瑤族的叛亂,韓雍大破廣西大藤峽的瑤族叛亂。成化三年(1467年)正月,征討毛裡孩。十二月,有人提起明代宗景泰皇帝廢黜朱見深太子之位的事情,成化帝說:“景泰年間的事情已經過去了,朕不會在意,況且這些也不是臣下當說的。”遇到天災,成化皇帝都及時救災,因為接手的攤子不咋地,國庫錢不多,遇上朝廷財政無錢,成化皇帝會慷慨拿出私房錢賑災。上述種種表現,讓成化皇帝一時恍若明君。可惜只是恍若,時間久了,醜媳婦總是要見公婆的。成化終究不是一個明君,首先他就不是一個明白人,不是明白人,自然成不了明君。

四是處裡李賢丁憂一事失策。

內閣首輔李賢是成化帝的老爹明英宗留給成化帝的政治遺產,此人是宣德八年(1433年)進士,明英宗駕崩的時候,李賢是內閣大學士、吏部尚書,是英宗的託孤大臣。吏部在明代號稱天下第一部,尚書非重臣不可擔任。此人比較開明,愛惜人才。成化二年三月,李賢的父親去世,根據明朝祖制,李賢必須離職回籍丁憂三年。李賢三番告請成化帝要求回鄉丁憂,成化帝都不准許,當然這也是慣例,每次都得臣子有告請、皇帝不準、再告請幾個回合,之後皇帝再批准回去,知道為什麼嗎?這是為了體現皇帝離不開大臣的意思,顯示皇帝看重你。當然,也有皇帝真“奪情”的時候,就是國家確有危難,非重臣不可挽救危局,這時,皇帝把應該回鄉丁憂守制的重臣留下辦公,稱為“奪情”。

不過成化初年也不算太平,有廣西等地起義,但也肯定不是大廈將傾的危難時刻,走了李屠夫,皇帝也不會吃帶毛的豬。這位李賢沒有堅持回鄉丁憂,順水推舟,回單位上班了。這下熱鬧了,這一年的新科狀元、翰林院修撰羅倫,聽說這事,就跑去李賢家裡勸阻,勸告李賢,情理法等等任何一方面說,都要回去守制,可是李賢不聽。羅倫見說不動李賢,乾脆上疏朝廷,慷慨陳詞,震撼朝野。這份奏摺引經據典、句句在理、十分雄辯,但在成化帝眼裡,這個羅倫是不近情理的迂腐狂悖之言。年輕的的成化帝不明事理,但知道李賢對自己有擁戴之功,又是老爹的託孤重臣,所以偏袒李賢,把羅倫被貶到泉州,所有為羅倫說情的言官都遭申斥。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按當時官場規矩,李賢應為羅倫向成化帝求情,請求皇帝免於責罰羅倫,當時吏部尚書王翱也要求李賢站出來為羅倫說句話,可是,素有賢名的李賢拒絕了。在“以孝治天下”的明代,丁憂守制是頭等大事。但貪戀權位的總有不少,比如後來的張居正,也是父親死了不回湖北老家丁憂守制,弄得沸沸揚揚,滿城風雨。正德朝的內閣首輔楊廷和在這方面就是很好的表率,無論正德帝如何勸說留下來,楊廷和堅決回家丁憂,而且堅持3年期滿。不過,同年十二月,李賢就病逝了,爭來爭去,還是爭不過命,這位李賢還是命薄了點。

新科狀元剛剛看了幾眼長安花就被成化貶到福建泉州看臺風去了。李賢死後,過了兩年,內閣大學士商輅舉薦羅倫去南京翰林院修撰,旋即羅倫以身體不適辭官從此再不出仕,專注於講學、著述。羅倫是江西吉安人,成化帝欽點的成化朝第一個狀元,就這樣淡出了官場,不過在羅倫看來,遠離昏君就是遠離痛苦,昏君在,也很難實現理想,看來狀元的境界就是高。明代的科舉狀元不像現在的高考狀元,明代狀元很多是很有成績的,比如商輅、謝遷等等。從後世來看,羅倫的選擇也無不妥,其人品和治學成績得到後世承認。嘉靖初年,嘉靖帝追贈羅倫諡號文毅。這個諡號是很高的榮譽,當年舉薦他去南京任修撰的內閣大學士、吏部尚書商輅,死後的諡號也是文毅。按規矩出牌是政治家的職業操守,否則騙的了一時騙不了後世。筆者認為,以張居正之功,諡號文正本是實至名歸,可就是“奪情”一事,只能讓他屈居第二,諡號文忠。自宋代以來,文官諡號最高榮譽是文正、其次文忠。

明憲宗成化皇帝朱見深為什麼深愛比自己大17歲的萬貴妃?

崇禎帝劇照

楊廷和諡號也是文忠,筆者覺得楊廷和沒有被評為文正是因為在“大禮儀之爭”一事上有錯在先、又過於執拗。筆者分析過,在古代官場,一般來說,過於剛直的官員是評不上文正的。比如弘治、正德、嘉靖朝的李東陽、謝遷就是文正,就是這種確有才能和工作實績,又方方面面都能接受的人才能評上文正這個最高榮譽。文正、文正,四平八穩、方方正正。

趕走了新科狀元,李賢也去世了,陳文當上了內閣首輔。陳文是江西吉安人,正統初年進士,當初附和李賢趕走了吉安同鄉羅倫,這是個恣意妄為、睚眥必報、桀驁不馴的小人。留不住賢人,趕不走奸佞,這就是昏君的表現。不過,歷史總體是文明的趨勢,就是說人類總體是走向文明的,這是歷代先賢的功勞。奸臣可以一時得勢,一時壞事做絕,但從未聽說奸臣的家族後代可以興旺發達,可以一直做壞事,要真是如此,人類肯定走不到今天。倒是君子的家族往往可以一直做好事,岳飛曲死,文天祥寧死不屈,但岳飛、文天祥的後人大有人在;林則徐等忠臣的後人更是人才輩出,綿延不絕。

縱觀橫看成化帝短暫的一生,此人並不是像嘉靖帝、崇禎帝那樣的惡人、壞人,他只是天資平常,加上跌宕的童年生活,導致他的智商和情商發育受到影響,心智始終不成熟,對萬貴妃的分離焦慮症一直困擾著他。他有當好人、好皇帝的願望,無奈,中萬貴妃的毒太深,以至於長期能力不足、精神懈怠,使其無法成為一個好皇帝,後世史學家普遍認為,明朝的綱紀是從成化朝開始敗壞的,到他的孫子嘉靖這裡一發不可收拾。但這個人身體不錯,明朝16個皇帝中,除了明太祖,就是成化帝的兒子最多,共生了14個兒子,成年12個。此後,弘治、正德、嘉靖、隆慶、萬曆、泰昌、天啟、崇禎這8位明朝皇帝已經沒有男性後裔活在這個世界上。

成化二十三年九月九日,帶著對萬貴妃的無比思念,40歲的成化帝終於來到了九泉,分離焦慮的問題終於一勞永逸地解決了。

成化帝死後諡號憲宗,史稱明憲宗。“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不知道成化帝憲在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