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和上海誰是中國第一城市?

姓張吧


現在是上海。至於未來,深圳將會對上海造成巨大沖擊。

經濟實力

2017年上海GDP30133億元,名列中國各城市之首。同年 ,深圳GDP22438億元,在中國所有城市中排名第三。深圳是的經濟總量相當於上海的75%,差距還是很大的。但相對於2000年深圳GDP佔有上海的46%相比,17年的時間上升了接近30個百分點。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上海危險了。

企業發展

企業是經濟發展的主體。在大型企業發展方面,深圳的實力不亞於上海。2017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共有8家上海企業入圍。這些企業分別是:上汽集團、交通銀行、寶武鋼鐵、華信能源、浦發銀行、太平洋保險、綠地集團和中國遠洋海運。深圳則有7家企業入圍世界500強,比上海少1家。這7家企業分別是華為、正威國際、招商銀行、平安集團、萬科、恆大、騰訊。但從企業性質看,上海8家企業主要是國有企業,深圳以民營企業為主。(上海最大企業,也是中國最大車企)

城市規模和人口

根據住建部統計年鑑,2016年底,上海市區面積634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20萬,建成區999平方公里;深圳市區面積199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91萬人,建成區面積923平方公里。從城市規模和人口規模看,上海比深圳更大,尤其是人口,上海是深圳的2倍。深圳受制於行政區劃,城市範圍是難以比肩上海的。

文化教育

這方面,上海強深圳太多。上海有復旦、較大、同濟、華東師大等985院校,以及一批211院校。深圳則只有深圳大學和南方科技大學這連鎖本地院校和一些外地大學設立的深圳學院或者研究院,但整體實力明顯落後於上海。

中國目前有4座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這4座城市中,上海體量太大,有點步路蹣跚,深圳很則很年輕,意氣風發。未來,這兩座城市在經濟和科技方面將展開激烈競爭。誰最後能勝出,我們拭目以待。


紅谷新視界


深圳和上海誰是中國第一城市?讓我們來先來看看我國2017最新的城市GDP排名和情況。

首先恭喜上海,成為中國第一座GDP破3萬億的城市,名義增速達到9.23%以上,可以說,像上海經濟體量如此之龐大的城市,依然可以達到如此快速的經濟增長,實屬不易!

然後恭喜深圳,2017年的最新經濟數據是:GDP達到了2.2萬億元,名義增長12.87%;成為了我國第三個兩萬億GDP俱樂部成員。

而且不只是深圳,今年廣州,以2.15萬億的GDP總額也成功加入兩萬億GDP俱樂部。如果真要在經濟上排名的話,上海無疑是我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城市,隨後是北京,深圳,廣州。

那麼整體情況呢,根據大數據中的反饋可以得知:

繁華程度上海因為經濟實力雄厚,整個上海地區的開發都較為完善,在這點無疑超過深圳,而且深圳未來可能很長一段時間無法趕超上海,因為市內市外差距仍然較大。

建設速度可以說,深圳和上海兩地的建設速度都十分之快,然而深圳有著“深圳”速度之稱,不是沒有道理的,所以在這方面深圳略微勝過一籌。

文明程度:這裡所說的是文明,禮儀上的比較,這一塊其實可以說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容易感受到的。快節奏的城市生活往往使人更為暴躁,

而根據大數據,相比之下深圳的文明程度更高。

文化程度:不得不說,一個城市文化底蘊確實需要長久的積累,相比之下,上海擁有更多的海內外人才,受教育程度良好。在這一方面,深圳與上海的差距較大,但是深圳對於人才的引進力度也越來越大。

宜居程度:雖說上海的經濟開發完善,但是無論是人文建設還是綠化覆蓋,在這方面上海並不如深圳,但是不得不說上海的確是非常不錯的城市。

所以,如果單純看經濟上海肯定是中國第一的城市,但是看其他方面的話,就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但是不管怎樣,都是讓中國變強大,又何必爭這一二呢?


廣東任你行


謝邀請,有幸兩個城市都工作生活過,現居上海,談談我的看法。

上海自上世紀初開埠以來,在殖民半殖民地的催化下,迅速由一個浦江岸邊的漁村成長為東方第一都,號稱東方巴黎,無論日據之時還是解放後中共治下,上海一直是中國第一城,時尚之都,開放之都,發達之都,通航之都。改革開放之後,浦東成為特區之後,上海更是成為東西方交融共通之地,成為中國金融、航運、經濟中心 ,長三角城市群的帶頭大哥,它在中國仍舊扮演超級之都的角色,並號稱魔都。



深圳的發展堪稱奇蹟,與上海近似,由一個漁村發展而來,它的發展一是依靠香港的地緣優勢,二是國家經濟特區的獨特政策支持,三是深圳各層次人民的努力和打拼。深圳的優勢是一張白紙 ,沒有多少包袱 ,二是移民群體的創造力,這是深圳的魅力所在。

二者相比較,上海是肱骨之都,與北京並列,底蘊深厚。深圳是後起之秀,活力四射,大有趕超之勢,但真的要完全超越上海,還有很多路要走。



上海的問題首要是老齡化,活力和創新下降,二是國企比重很大,民營企業不佔主導地位,導致官僚主義和保守思想比較重,三是強勢政府主導城市的管理和發展,大政府小市場,這樣的計劃經濟的遺毒時刻影響上海的市場化程度。

深圳的問題是香港問題,只有解決好深港一體化,才是深圳最終走向何方的關鍵。我個人認為,深圳只有在未來融入香港,他們才能與廣州一道成為珠三角的引領者。深圳既不可能超越香港獨領風騷,也不可能獨立發展,只有與香港一體化一圖。



也許未來,北京如華盛頓,上海如紐約,而深圳香港如洛杉磯,各自有各自的優勢和定位。但不管如何,都是中國的驕傲。


體壇快訊V


那自然還是上海,因為無論是經濟體量還是城市底蘊、綜合實力,上海作為中國第一城還是要超過深圳不少的。但是從長遠看,我覺得深圳未嘗沒有機會超過上海成為中國第一城。原因如下:

1.大家都知道,上海是全國的金融中心,深圳是全國的科創中心,兩座城市都有自己明確的定位和核心競爭力。金融與科技創新,要說誰的競爭力更強,這不好說,我只知道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而且全國有三大證券交易所,除了上海之外,香港、深圳也有。所以在金融這塊,上海其實不佔多少優勢。而科技創新上海則落後深圳一大截,各大互聯網科技巨頭如華為、騰訊、大疆、中興等等皆出自深圳,上海則基本看不到;

2.這點其實已經說爛了,但還是要說:深圳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為全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僅僅用了不到40年,深圳速度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一大奇蹟。即便到今天,深圳經濟增長的速度依然全國領先,2017年深圳GDP增速為8.8%,而上海僅6.9%,深圳可以說遠超上海,按照這個增速用不了20年,深圳就能全面超越上海;

3.從城市定位看,上海是直轄市,深圳是計劃單列市,一個省級,一個副省級。深圳還是不能和上海比的,但是從未來看,國家將深圳、上海都定位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排名尚在上海之前,這說明深圳的政策紅利並不會比上海差;

4.最最重要的是深圳對人才的吸引力超過上海,甚至超過北京,居全國第一,雖然在生產人才上(教育和高校資源),深圳遠不及上海,但在吸引人才上,上海又遠不及深圳了。總體來看,深圳的人才活力和人才質量要超過上海,尤其是人才活力上。21世紀什麼最重要?人才啊!

綜上,目前來看上海是中國第一城市,長遠來看,深圳才是。



廣東包打聽


這樣的提問更像是在表達“北京不在中國的第一城市候選之列”。

如何定義第一城市呢?既然沒有明確比較規模還是政治經濟文化實力及影響力,就應該綜合評判了,我們逐項分析一下會有什麼結果呢?

對於規模,無外乎面積與人口。而面積和人口涉及到按轄區計算還是按市區(城區)計算的問題。筆者以為顯然應該城區為考量指標,否則面積最大的前幾位是呼倫貝爾、酒泉、日喀則、哈密等,與城市概念無多大關聯。(轄區人口重慶以近3400萬位列第一)

市區面積上海 1563 平方公里,北京約為1268 大約相當於上海的4/5, 深圳 661只有上海的2/5。

市區人口 上海 2400萬, 北京2170萬相當於上海的90%, 深圳 1140萬相當於上海的48%。

綜合以上兩項如果以上海為滿分10分,北京得分約8.5分,深圳4.5分。就是在此意義上有我們通常的上海是中國第一大城市之說。

對於政治,北京作為首都和政治中心是其他任何城市無法比擬的。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北京也是世界矚目的政治中心之一。這項以北京的10分,直轄市上海可得6.5分,特區深圳約3.5分。

經濟方面,以GDP為主要參考指標。

如圖,以上海為10分,北京得分約9分,深圳得分為7.5分。

文化方面,北京不但是歷史底蘊深厚的古都,也是無可爭議的全國文化中心,世界文化交流中心和中華文化、東方文化的薈萃之地。這項排第一應該沒有多大爭議。以北京為10分,上海是區域文化中心、也體現一定的國際多元文化,可得6分。深圳這方面乏善可陳,可得3分。

我們將各項得分彙總(按四項等權重計算):

可見深圳除經濟得分稍高能與京滬並列外,其他方面還是有很大差距的。深圳的重要性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先鋒和新時期的科技創新城市,相信深圳人也沒有把成為中國的第一城市作為目標。

北京與上海相比,雖各有兩項位列全國第一,但北京位列第二的規模和經濟僅僅是稍遜於上海,而上海的政治和文化則都與北京有不小的差距。所以最終得分高出5分,雖然個別項目給分有一定主觀性,但把上海得分拉高超過北京是幾無可能的。

中國的第一城市還是非北京莫屬


文字波


毫無疑問,中國第一城市絕對是上海,總感覺深圳要比上海第一個檔次,深圳的歷史文化底蘊跟上海還是相差一大截的,深圳感覺是一個早產兒然後吃了催化劑一直在成長的城市,媒體那忙碌的科技互聯網人群在這裡研發著中國頂尖的技術,賺著中國最多的錢的公司都在這裡。然而上海從古代到近代都是中國排名前幾的城市,尤其近代,他經歷了很多的戰亂滄桑,到現在他有著中國的世界級的地標,上海迪斯尼樂園是世界級別的,每天吸引著全國甚至世界各地的遊人前來遊玩,上海的黃浦江養育了上海人,長江的匯入大海的最後一道關口,上海的金茂大廈是中華第一高樓,這裡是有名的金融中心,東方明珠電視塔相比大家小時候就在電視上看到過了,上海體育場是全國數一數二的的體育場,能夠擁有八萬人的體育場,而上海博物館的藏品也是十分的眾多,質量也是很好的,在國內外都是有名的。


旅行的信仰


說深圳是中國一線城市為時尚早,且不說和上海相比,中間還有北京,廣州兩座城市呢。

這兩座城市都比較熟悉,在深圳生活了十多年了,出差經常去上海,實話實說,從近年發展速度而言,深圳的確比較猛,成績也有目共睹,但說到誰是中國第一城市,深圳還不足以扳倒上海吧,畢竟第一城市不僅僅是經濟實力,還要更很多綜合因素,上海是國際一線城市,深圳不是,單從這一點看,勢頭迅猛的深圳還要低頭謀發展,還要彌補城市發展中的短板。

說一說深圳和上海相比的一些優勢吧:2017年深圳的GDP預計超過2.2萬億元,超過了廣州 ,位居經濟實力第三城,經濟總量與上海的近3萬億相比還有差距,若論地均GDP或者人均GDP,深圳還是有優勢。深圳的高科技產業發展,創新能力十足,並正在打造中國的硅谷,深圳擁有一大批實力強勁的本土企業,這一點也略勝於上海。但深圳有不少短板和發展瓶頸,比如深圳的轄區面積僅1997平方公里,人口達到1190萬,人多地少成為深圳面對的最嚴峻問題。

上海城市風光(東方IC)

再來看看上海,做為直轄市,中國第一大城市,全球性的國際化大都市,全球一線城市,國家中心城市,國家門戶城市,國家經濟,金融,貿易,科創,航海中心。先不談GDP,看看這一大堆城市定位,深圳想跟上海爭中國第一城的稱號,還有很遠的路要走。2017年上海的GDP預計達到3萬億元,依舊是中國第一城,這一點毫無懸念。從醫療,高等教育等方面而言,深圳與上海差距也比較大,上海擁有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大等一批知名大學,教育實力雄厚。

上海外灘(東方IC)

綜述,第一城不僅僅是指GDP,還包括很多城市要素,深圳的發展全球矚目,這一點要承認,而且深圳發展的後勁十足,不斷拉近與上海之間的差距是有可能的。上海也不能守著第一城的位置閒庭信步,上海也面臨諸多發展難題,得揚鞭奮蹄才行。


途蟲的百味人生


從目前看,綜合考量,中國第一城市,非上海莫屬!

當然,深圳也是相當不錯。雖然不過四十多年的城市歷史,但深圳速度創造了深圳奇蹟,後來居上。了不起!

深圳雖然發展很快,2.2萬億的年經濟總量位居中國城市第三,而且城市規劃也非常好,人才擁有量也在全國領先。但是,目前,無論從人文方面,還是從經濟方面,深圳還不能與上海相提並論。

至於說五年十年以後,深圳會不會超過上海?這個完全有可能。就同若干年後上海有可能超過日本東京一樣。當然,條件就是,同一時期,你比人家看得更準,抓得更緊,付出的更多,發展的更快、更好。

上海深圳都是我們中國的明珠,寶貝,經濟重鎮。祝願這兩個城市比翼雙飛,齊頭並進,越來越好。




誰憐一燈影


中國綜合第一城市,也就是中國的第一大城市或者稱為中國綜合第一大城市是首都北京無疑!



上海不是首都,非中國政治中心,不是領導決策中心,只個擺設而已。而且城市規模很小,城區面積小於天津很多,總面積和人口小於重慶很多,肯定不可能是中國綜合第一大城市。



目前只有北京才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綜合性大都市,中國第一大城市。



至於廣東省深圳市嘛,目前只是副省級計劃單列市,非國家中心城市,注水型超大城市(中央人為拉抬),城市規模只有一個示範村大小(全境面積1997,山區和臺地佔95%以上),用彈丸之地描述最為貼切。其城市綜合實力低於京津的中央京畿直轄市太多了,和中國第一大城市的差距有一個太陽系的距離……



上海可以稱為經濟量第一的城市,彈丸深圳可以稱為特新區之地,不具有大城市的屬性的不適合和傳統大城市相比較。目前千年大計雄安橫空出世,取代彈丸深圳也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巴驃縟



所謂的中國的第一城市是經濟總量全國第一。上海市和深圳市都是我國的一線大城市。

其中上海無疑是我國最大的城市。人口僅次於重慶市,達2400多萬人,經濟總量突破3萬億人民幣。是我國重要的金融、科技、航運、旅遊和製造業城市。其中上海的洋山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自動化碼頭,上海外灘也是上海的著名名片。作為亞洲第二大城市,上海是我國國際化大都市,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

深圳市是除廣州市又一個一線大城市,也是我國著名的科技、高新技術、服務業和創新產業的活力城市,被稱為鋼琴之都和創新之城。其中深圳的一夜崛起之城也是深圳市經濟發展成就的縮影,由一個落後農村經過幾十年發展成國際化大都市之一。人口雖然僅1000萬人左右,但經濟發展速度和質量在全國名列前茅,深圳市很有可能會超過廣州市經濟總量,僅次於上海市和北京市,位居第三,真正形成我國四大一線國際化大都市(上海市、北京市、深圳市和廣州市)。

所以上海市是我國最大的城市,深圳市是我國最大的創新城市,一點也不為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