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騙局背後不爲人知的內幕!「自建資金池」了解一下

最近,諾亞財富誠摯推出《監管“去”系列》,分別從去剛兌、去嵌套、去槓桿、去資金池、去非標債權、去監管套利等角度,與您深度剖析來龍去脈、前因後果,目的只有一個——在強監管的大環境下,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講清楚金融監管名詞。因為,它們和我們每一個人的投資理財都息息相關。

今天,我們要來聊聊的是,百億驚天大騙局背後的共同特徵-“資金池”!如果說,你所投資的理財平臺沒有將所有募集資金進行第三方託管(注意不是存管而是託管哦),而是存放在自有資金池裡,那麼很遺憾地告訴你,你的理財產品離爆雷可能不太遠了。

作者 | 諾亞財富品牌市場中心 繆欣欣

在當前魚龍混雜的理財市場上,有這樣一群公司,他們通過高息攬儲,用新進資金兌付舊資金利息,而一旦新資金的進入速度放緩,資金鍊就徘徊在崩盤的邊緣。

比如說,前一陣子創始人自首的錢寶網▼

百億騙局背後不為人知的內幕!“自建資金池”瞭解一下

錢寶網創始人張小雷等人在銀行設立資金池賬戶,發佈虛假廣告任務,利用第三方支付平臺,以完成廣告任務獲取40%至60%的高額收益為誘餌,採用“借新還舊”的方式,向社會不特定對象非法吸收資金。

再比如,暴雷P2P平臺唐小僧▼

百億騙局背後不為人知的內幕!“自建資金池”瞭解一下

唐小僧通過年化高達40%-60%的高息返利模式吸引用戶註冊投資,而據媒體報道,成立三年來,唐小僧從未將資金放在銀行進行託管。

觀其商業模式,其背後往往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自建資金池。

顧名思義,資金池(Cash Pool)指的是把所有的資金放在同一個池子裡。

百億騙局背後不為人知的內幕!“自建資金池”瞭解一下

銀行存款就是資金池的一種早期形態。

為什麼資金池操作會給投資人帶來眾多潛在危害呢?

流水不可查、餘額不可知

金融機構自建資金池的危害,簡單用十個字來概括:“流水不可查,餘額不可知”。

百億騙局背後不為人知的內幕!“自建資金池”瞭解一下

特點:資金無監管、無託管

資金無託管無監管意味著,資金管理方几乎可以隨意支取池中資金,甚至捲款跑路,而投資人甚至無法察覺自己的本金被肆意挪用。

特點二:集合運作。

把不同資產管理計劃進行混同運作,投資者無法穿透追溯到最終融資方:投資者無法知悉資金池裡的錢投給了誰,融資方也不知道自己所獲融資的原始出資方是誰,這樣一種理不清的資產對應關係使得產品投向信息披露過於模糊,無法具體到實際資產,將使投資者看不清產品所面臨的風險大小。

此外,資金與資產無法明確對應,項目收益無法獨立核算,也無法保證到期清算資金全部來源於該期資金投資運作收益,還可能發生借新還舊事件。

特點三:期限錯配。

俗稱“長拆短,大拆小”。資金池管理方通過滾動發行或者入池錯配等方式,將長期融資拆成短期(活期)的投資產品給投資者,使投融資雙方獲取或提供的資金期限錯配。

  • 通過期限錯配:實現了用短期理財的錢投資長期資產
  • 通過集中調配:實現了用小額資金投資大額資產的目的

很多金融機構喜歡搞資金池,正是因為通過資金池結構,可以將各種項目的長期融資需求,和投資者的短期理財需求所匹配。

投資人買到了收益高回報固定、投資期限短、滾動發行的理財產品,資產方,也不用但心募集不到資金,投資人和資管方皆大歡喜。

特點四:分離定價。

指資產管理計劃在開放參與、退出或滾動發行時未進行合理估值,脫離對應資產的實際收益率進行分離定價。

比如,A 資產管理計劃投資於除了股票、債券等有公允價值以外的資產,比如投資了 3 億元的信託計劃後,信託計劃的預期年化收益率是8%,於是 A 計劃就按照這個收益率來估值一年以後單位淨值是 1.08。

但是一年後信託計劃發生了投資損失, 3 億元的信託計劃減值後可能只值 2.7 億元,但是 1 年後 A 計劃開放,小明卻以 1.08 的單位淨值進行了申購,造成實際價值與人為定價的背離。

特點五:資產管理計劃未進行實際投資或者投資於非標資產。

在媒體曝光的案例中,虛擬交易項目、無備案情況比比皆是。缺乏監管的條件下,投資標的可靠性、真實性都無法保證。

特點六:投資項目不能及時收回收益和本金,以後期投資者資金,兌付前期本金和收益,將風險轉移至後期投資者。

比如小明一個月前買了 A 計劃 3000 萬,2 個月後 A 計劃定期開放,A 計劃投的信託計劃逾期了,借款人沒有錢償還,A 計劃裡也沒有現金,那怎麼辦呢?

這時候小紅正好有閒錢,小跑入場了,申購了3500 萬的 A 計劃,於是 A 計劃管理人就用小紅申購進來的錢支付小明的贖回款,小明不僅拿到了本金還享受了投資收益。

平臺跑路、龐氏騙局…

背後都有一個自建資金池

資金池的規則是一把雙刃劍,資金配置便利的同時也容易滋生“龐氏騙局”,給投資者帶來致命風險:資管平臺不僅可以進行信用風險的掩蓋,甚至可以攜款跑路。

1、跑路風險

“資金池”風險,關鍵在於形成了一個金額龐大並且能被平臺進行全權處理的資金,有跑路風險。

據統計所有跑路平臺均涉及“資金池”風險,均未進行第三方資金託管或銀行存管。換句話講,在資金池風險下,一看到情況不對平臺可以捲款走人,反正錢在自己手上。

2、龐氏騙局

一個平臺不斷的借新還舊,其所有壞賬與利息均以新債覆蓋,並不來源於項目收益本身,長此以往就形成了所謂的“龐氏騙局”。

此時項目的收益對機構運轉不重要,而唯有不斷有新資金進入才能維持機構運轉,其本質類似於“傳銷”。

百億騙局背後不為人知的內幕!“自建資金池”瞭解一下

資金池業務能夠一直玩下去的大前提是:資管方需要有源源不斷的收入來源,否則當系統性風險集中爆發、或者出現現金流斷裂,即使雷曼兄弟也難逃倒閉的命運。

壞賬率的高低是識別龐氏騙局的主要指標。

在徵信系統發達的美國,大型P2P網貸公司lending club的數據顯示,其壞賬率一度高於10%。而在徵信制度缺失的國內,一些P2P平臺自身提供的壞賬率竟長期低於1%。

如果壞賬率被人為掩蓋,那麼為了遞補投資者收益,平臺以“資金池”為依託借新還舊(龐氏騙局)的概率是很大的。

3、挪用與自融

未經授權平臺拿“資產池”去買股票,買債券,做回購,甚至借給其它平臺等,都屬於挪用。

所謂“自融”,指的是“自我融資”,屬於是資金挪用中的一種,也就是平臺把錢拿來擴展自己的經營,收益由平臺獨享,而風險則由投資者隱性承擔。

4、風控制度形同虛設

既然所有的資金都在一個賬戶裡,並且平臺能隨意挪用這些資金,那麼實際上也不需要區分所謂的“風險保障金”(用於補償企業違約),平臺可以隨意擔保(反正最終用的是資金池)。

監管下死命令:到2020年底,所有資金池清理完畢

綜上所述,金融機構自建資金池的行為容易引發諸多非法金融活動界限模糊不清,難以區別。

如果將上面的平臺跑路比作急性病變,那麼龐氏騙局就是一種更加危險的慢性病,它會使得風險雪球越滾越大,當騙局被揭露往往對行業造成巨大沖擊。

以上種種問題也引發了監管層對於“資金池”運作模式的理財產品的擔憂。

自2011年下半年,監管層已經開始通過會議及下發通知推動商業銀行摒棄多個產品對應多筆資產的模式,尤其是1個月以下的超短期產品被叫停,因為此期限段產品存在“高息攬儲”和無真實投資的重大問題。

自2018年4月起,隨著大資管新規的落地,可以說是給資金池模式畫上句號:截止2020年12月31日,所有的資管產品破除剛性兌付,所有存量的資金池清理乾淨。

另一方面,今年以來,監管層也曾多次喊話投資者加強風險意識。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樓繼偉曾提醒投資者,不能一看到收益高就被“忽悠”進去,“保證6%以上回報率的就別買,那是騙子”。

央行行長易綱也曾說:“天上掉餡餅的事是不會發生的,如果你看到一個投資機會,他告訴你又保本,又有一個兩位數的收益,一定要小心,一定要問一問,它投什麼項目才能夠有這樣的結果。”

多學習,不傻白

為了幫助廣大投資者更好地瞭解市場上五花八門金融陷阱的背後規律,近期,諾亞財富推出了資管新規的系列解讀稿件《“去”系列》,相信通過這些監管政策的解讀,您不僅可以掌握大資管政策的由來和邏輯,還可以進一步獲得保護自己投資的盔甲和方法!

更多財富資訊,請關注諾亞財富(微信ID: NoahGroup)、諾亞研究工作坊(Noah_Research)、歌斐資產(gopher-asset),稿件轉載請聯繫原公號獲取授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