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究那些低價股的技術分析——這就是你一直掙不到錢的原因!

“十個便宜九個愛,還有一個在等待”,這句在A股流傳多年的股諺形象表達出散戶投資者貪便宜、喜好低價股的心理。【破滅的低價幻覺:低價股群體年內表現疲弱 “低臺跳水”殺傷大!】在今年,A股的低價股不僅普遍沒有像樣的表現,更出現了所謂的“低臺跳水”的現象,不少看似已經中線超跌、絕對股價進入低價區的低價股,經常冷不丁大幅殺跌,向下破位,跌跌不休。

技術分析在投資低價股時有嚴重的侷限性。接下來咱們就仔細的講一下這些模式為什麼是不可靠,然後再講一些有用的技術分析。

技術分析是對趨勢圖的深入細究,並以此推測接下來股票價格走勢的線索。比如,某些技術分析模式通常會在幾周或幾個月的時間內出現,導致股價暴漲或下跌。在相對大的股票或指數中,技術分析是相當可靠的。但不幸的是,只有一些特定的組合才能被認為是廉價股。

技術分析靠不住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交易量少。股東流動性亦或是創造技術模式的交易量越大,該模式就越值得信賴。簡單講就是,假如你以為你看見了一個技術分析的建立,但是它僅僅是交易的1%的股票,或者幾千只股票,那麼從技術分析的位置來看,股票大概不會像預期的那樣運作。

第二種原因,技術分析不如低價股票可靠,為什麼?因為價格驅動因素是不同的。低價股的交易基於投機和潛力,而大型藍籌股的交易是基於基本面和運營結果。比如,一個趨勢在每股167元左右的情況下會比在42%的低價股中更持久。物體越小,移動它所需的能量就越少。

細究那些低價股的技術分析——這就是你一直掙不到錢的原因!

交易量激增或下降:

交易量的突然激增普遍會增加技術分析模式的可靠性。如同低成交量(幾千股)的價格走勢在第二天往往會逆轉一樣,當一隻低價股的價格走勢遠高於平均成交量時,這種走勢通常是可持續的。反過來亦是如此。當股票在大量交易中大漲,但是要注意交易活動突然開始減少,此時,股票通常是會跌回原來的價格。

低價股支持水平:

低價股中最靠得住的技術分析模式之一。不論是由於投資者對某些數字、公司股票回購的心理,還是個人買家對交易量較小的股票可能產生的影響,你常常會看到低價股的支撐水平。舉個例子,即使是非常不穩定的股票,也可能會持平,或者永遠不會跌破1元,或2.50元,甚至是0.25元。最靠得住的組合是在很多情況下對於支撐位進行“測試”,如此使股票下跌到支撐位。如果股價將接近特定價格時反彈得更高(更好的是你看到交易量同時增加),那麼支撐價格更有可能保持住。

低價股阻力位:

就像支持低價股一樣,也有阻力位。這是完全相反的——在價格上,購買需求不夠大,或者銷售供應如此重要,以至於股票被持有在某個點以下。同樣,這些阻力水平通常以重要的心理價值為中心,比如1美元或2.50美元。通常情況下,在股票交易清淡的情況下,只需要一到兩名投資者以特定的價格賣出他們的股票,以保持低價股的下跌。就像支撐位一樣,最值得信賴的阻力位也不止一次被測試過,當股價下跌時,交易量就會增加。

趨勢是你的朋友…有時:

這可能看起來是一種趨勢,但通常不是。股價極有可能繼續沿著它們已經在走的方向走下去。然而,只有在交易量(以及股東流動率)足夠大的情況下,才會相信這一趨勢。那麼,就交易量而言,多少才算足夠呢?在這個趨勢中,你希望看到超過5%的股東流失率,但這個百分比越大越好。這裡有一個很可笑的例子來解釋這一點。想象一下,一隻總共只有100股的低價股,看起來是在上漲。如果第一天的成交量僅為2股,而第一週的總成交量為6股,那麼這一趨勢或許是合理的,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還不值得信任。然而,如果第二週有12只股票在交易,那麼第三週又有11只,而且便士的股票一直處於上升趨勢,你可以肯定地預期這種趨勢會繼續下去,股票會繼續攀升。記住,趨勢也可能是向下的,也可能是橫向的。此外,確定一種趨勢何時會崩潰,與發現一開始的趨勢一樣重要。你可以在便士股票的第12章中瞭解到這一切。

價格上漲和下降:

與大型藍籌股相比,低價股的價格上漲和價格下跌更為常見。在交易量極低的情況下,由於技術原因,交易清淡的股票的交易活動往往會導致價格大幅波動。在最小的股票中,一個賣出3000股的賣家可能會使股價下跌20%甚至更多。假設交易背後沒有重大的根本原因(這通常會引發更大的交易量),那麼它可以被視為一個潛在的買入機會。同樣的情況也同樣適用,當一隻便士的股票因為技術原因而不是基本面原因而上漲時。

頂部和底部的模式:

這是一種技術分析模式,適用於低價股和數十億的藍籌股。簡單點就是,當長期、持續的上行趨勢似乎遇到阻力位,交易量下降時,這可能表明該股已經“失去動力”。“下降的天數與上升的天數之比增加了。”這通常是股東們考慮繼續前進的時候同樣的規則也適用於走出谷底的模式。這代表著極好的買入機會,而將下跌趨勢逆轉為上漲趨勢可以帶來相當大的利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