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金城防御一年,什么战术让美军夜间不敢出来大小便?

本文据《李德生回忆录》整理,李德生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12军35师师长。


朝鲜金城防御一年,什么战术让美军夜间不敢出来大小便?

1951年,12军35师师首长抗美援朝出国前在凤凰车站(靠近丹东的一个小站)留影。右起:刘昌政委、李德生师长、鲁之沫政治部主任、张镰斧参谋长。

我军在朝鲜战场上第五次战役后,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地区,敌我双方形成对峙局面。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了“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的指导方针。军事上则实行了“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以削弱敌人,壮大自己,改变敌我力量对比,最后战胜敌人。

1951年7月10日,敌人被迫与我进行停战谈判,当其无理要求遭我拒绝后,中断谈判,向我发动“夏秋季攻势”。

11月3日至8日,12军奉命接替67军在金城地区的防务。

我师上阵地之初,正赶上敌人“秋季攻势”后的所谓“余威”,敌人不断以一个排到两个营的兵力对我进行骚扰和进攻。我师在第一线的指战员依托野战工事,在上级各种火力的支援下,英勇机智地进行战斗,歼灭了大量的敌人,守住了阵地。

在粉碎敌人的进攻中,我一直在一线阵地上指挥。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引起了我的注意,就是两个团在前、一个团在后的后三角部署,每个团防御正面太宽,一线14.9公里的正面只有4个营防守,兵力太少,通信手段落后,电话线经常被敌人炮火摧毁,团的机动力量少,敌人很容易从某一点突破。此时,电话联系不上,弹药送不上去,伤员运不下来,师预备队远在10多公里之外,被敌飞机、炮火拦阻,不能及时赶到,就是赶到了,因地形敌情不熟悉,也难以发挥战斗力。比如11月17日,南朝鲜军6师2团以两个营向我104团狭长阵地发起进攻,我6连坚决抗击,经4小时激战,歼敌360余人,但敌我力量相差太悬殊,地形又对我不利,工事被毁,阵地被敌占领。后我投入两个连的兵力反击,才收复了阵地,但付出了很大的伤亡。

朝鲜金城防御一年,什么战术让美军夜间不敢出来大小便?

我前沿阵地多次出现丢失后再反击收复的情况,说明我们防御阵地的韧性较差。我们决定打破常规,改变后三角兵力配置,把3个团全部部署在一线。我向军长曾绍山作了请示并陈述了理由:3个团投入一线,每个团的防御正面从7.5公里减少为5公里;兵力集中,空隙减小,纵深增加,韧性加强,各团一线部队和预备队之间距离短,后面和前面联系方便,平时可以轮番到前沿锻炼,熟悉敌情地形,战时能迅速增援前沿,充分发挥战斗力;起伏的山地,敌人能展开兵力的地方少,不可能集结部队进行大规模的进攻,我们占据几个主要制高点,以点制面,多控制预备队,对敌团以下兵力的进攻,各团投入预备队营,就能解决问题;我侧翼有友邻部队防御,防御纵深没有后顾之忧;更有利战斗勤务保障。曾绍山军长经过分析研究,在电话里又跟我进行了讨论,批准了我们的方案。

朝鲜金城防御一年,什么战术让美军夜间不敢出来大小便?

1978年,李德生(左四)、许世友(左三)、曾绍山(左二)、江拥辉(左五)等合影

实践证明这种并列部署是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从1951年12月到1952年3月这4个月时间内,敌人向我发动了大大小小的进攻达40多次,都被我击退,没有丢失一个阵地,并歼灭了大量的敌人。

我军接受防务之初,阵地上工事少,只有简单的掩蔽洞。开始,部队在这个基础上构筑开掘式加掩盖的工事,虽然也考虑到了敌人的重型炸弹、炮弹的破坏力,但仅仅强调顶盖的厚度,所谓“坚不坚、一丈三”。战斗实践证明加掩盖的土木工事,经不起敌人重型炸弹和炮弹的袭击。746.5高地105团3连前沿排一个顶厚4米多,被复直径20厘米以上木料6层的土木质掩蔽部,被敌人两发8英寸重炮弹击毁,在掩蔽部内的12名同志全部牺牲。这一血的教训,迫使我们深思一个问题:构筑什么样的工事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11月中旬,天降大雪,我和作战科长狄循爬山越岭,到前沿阵地寻找答案。战士的创造给了我有益的启示。刚上阵地,103团7连2班将原来的“猫耳洞”向里再挖进六七米,构成一个坑道掩蔽部;104团4连副指导员邓从宽同志,带领3班战士也挖了同样的坑道掩蔽部。这两个坑道掩蔽部都经受住了敌人重型炮弹的轰击。以后,守卫在746.5高地上的104团3营指挥所更向前发展一步,他们把坑道挖通,并且加了被复,敌人每日上千发的炮击都安然无事。这充分说明,坑道是适合朝鲜战争这样现代化条件下战争的工事。我组织各团领导在前沿阵地召开了“筑城”会议。大家参观了前沿阵地的雏型坑道,一致认为这是一线官兵摸索实战经验的结晶,可以在全师各阵地上推广。

刚开始构筑坑道时因没有经验,加上每日还要与敌人战斗,进展较慢,特别是在坚石上作业进展更慢,每日只能掘进10几厘米。怎样才能提高速度?我带一名作训参谋到一线阵地查看“筑城”情况。当我们来到600高地时,发现103团5连2班矿工出身的副班长王锁昌同志创造的“分组作业法”,全班40天时间,打穿了一条长90米,高1.3米,宽1.4米,并有4个坑道口的坑道。

朝鲜金城防御一年,什么战术让美军夜间不敢出来大小便?

志愿军依托坑道作战

我问王锁昌:“你怎么想起分组作业法?”

王锁昌回答说:“人多工具少,坑道里转不过身来,你碰我,我碰你,我觉得这样下去又累人又误工,就把全班分成3个组,每组3个人,8个小时换一次,日夜不停工,人不疲倦了,进度也快多了。”

我又参观了他们的坑道,发现他们还搞了3个铁匠炉,自修钢钎等工具。我觉得王锁昌这个班不等不靠,想办法,动脑筋,创造了“筑城”的好经验。我给这个坑道取名叫“红旗洞”。我们在这里又开了一次现场会,推广他们的经验,并给王锁昌同志记一等功一次,5连2班记集体二等功一次。全师上下很快行动起来,工具缺乏时像王锁昌班那样搞铁匠炉,自制和修理工具;爆破缺乏炸药时,拆除没爆炸的炸弹、炮弹掏炸药。同时,我们还把二线部队和各后勤分队组成强大的运输队,不停地给前沿阵地送工具器材和炸药。10几公里长的前沿阵地,锤击声叮当,爆破声隆隆,展开了热火朝天的“筑城”竞赛,开展了立功运动和给坑道命名活动。短短几个月,共挖成坑道675条,全长21065米,各种掩体7172个,交通壕217020米,屯兵、屯粮、屯弹有了可靠的保障,人员伤亡大大减少,为进一步稳固阵地,战胜具有优势装备的敌人,创造了可靠的物质基础。

朝鲜金城防御一年,什么战术让美军夜间不敢出来大小便?

在两军相持、战线较为稳定时期,毛主席提出了“零敲牛皮糖”、“积小胜为大胜”的作战指导思想。为了贯彻执行这一重要指示,我们要求部队,大力开展冷枪冷炮狙击敌人的活动,积小胜为大胜,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为了把这个活动开展好,师里办了教导队,组织班、排骨干集训各营连的神枪手们努力掌握敌人活动规律,认真总结冷枪冷炮消灭敌人的经验,在几百米距离内,敌人一露头,就把他消灭,搞得敌人心惊肉跳,白天不敢随便出来。

在以冷枪冷炮狙击敌人的同时,我们还主动出击,积极歼灭敌人,把斗争焦点推向敌人前沿。我师一线上的作战分队,广泛采取偷袭、强袭、伏击、反伏击等作战手段,积极歼灭和消耗敌人,搞得敌人不得安宁。12月9日夜,103团5连李汉章等7人,组成战斗小分队,深入敌轿岩山主阵地,连续打掉5个地堡,歼敌5个班。敌人误以为我军发动反击了,整个阵地一片混乱。敌人连遭我小分队的袭击后,十分惶恐,日夜龟缩阵地,有些美军到夜间都不敢出来大小便。后来,敌为防我偷袭,在阵地前沿安放了许多微型无线电侦听器材,我军很难再摸入敌阵地。

敌人龟缩在工事里对我筑城是好事,但也使我们对当面敌情变化了解少了。我向几个团长交代,能不能在近期内抓几个“舌头”来。正巧105团阵地746.5高地前一个石洞里原住着一户朝鲜人家,只有姑嫂俩,最近搬走了。团长谭笑林与侦察股长陈德平、侦察排长姜兴福反复研究,决定选两名侦察兵巧装这朝鲜姑嫂俩,将敌诱出阵地。12月22日至30日,“姑嫂俩”每天在石洞里出没,侦察排在石洞附近的雪地里设伏7昼8夜,终于引出美军一个排,被我杀伤20多人,活捉2人,经过审问,弄清了当面敌情。这一成功战受到了志愿军司令部的嘉奖。

我前沿部队越打越聪明,采取各种手段打击敌人。1952年1月22日夜,103团5连连长李阎贵率领两个排摸入敌阵时与敌巡逻队遭遇,他们抢占有利地形,采取拦头、截尾、击腰的战术手段歼敌39名,俘敌4名。104团、105团侦察也连续设伏成功,歼敌50多人,俘敌3人。我们还经常组织一线分队前出阵地,采取抵近爆破、发射枪榴弹和埋设反坦克地雷等方法,与敌坦克周旋,打击“乌龟壳"的威风。103团4连张再云班,根据敌人坦克外出活动的特点,巧布地雷阵,在中芳坪附近,一次就炸毁美军坦克6辆。

1952年5月31日,南朝鲜军6师19团两个连兵力向我105团4连1排阵地发起进攻。激战3小时,歼敌一部。因敌我力量太悬殊,为减少伤亡,1排各班分别转入坑道坚守,表面阵地遂为敌人占领。这时我主阵地集中20余门火炮,对阵地上敌人轰击,坑道内我军向坑道口附近敌人射击,内外夹击下,敌遭重大杀伤。战斗中,敌人曾向坑道内投掷了一个约30公斤的炸药包,共产党员、排长常国华冲至坑道口,拔下导火索,保护了全排人员及坑道安全。这次战斗持续8个多小时,歼敌150余名。常国华荣立一等功。

7月7日23时55分开始,南朝鲜首都师1团3营,在飞机和大量火炮的配合下,向孤岘西南我105团9连2排阵地猛攻,1小时内阵地落弹1万余发,我野战工事大部被毁,经4小时激烈战斗后,2排转人坑道作战。当晚,105团7连进行反击,在炮火支援和我转人坑道人员的配合下,仅24分钟就夺回全部阵地,并连续击退敌一个排至两个连兵力的10余次反扑。战斗至9日结束,共毙伤敌450余名,使敌完全丧失战斗力。我7连荣立集体一等功一次。

经过巩固与扩大阵地的斗争,我大量消灭了敌人有生力量,阵地更加巩固,部队士气越来越高。而敌人在这3个多月的时间内向我师阵地发动的13次大的进攻都以失败告终,士气更为低落。我军大规模向敌出击的时机已经成熟。按军要求,我们冲定选择座首洞东南无名高地与690.1东北无名高地,作为主动出击的目标。

8月5日,我104团两个连,一举攻占座首洞东南无名高地(敌称“京畿山”,因守敌是南朝鲜军“京畿师"部队),全歼守敌。接着我与敌展开了连续两昼夜的争夺战,歼敌500余名。在这次激烈的争夺战中,我104团4连出现了舍身杀敌的英雄杨春增。8月6日,4连3排副排长杨春增,率一个班打退敌人7次反扑,阵地上只剩他和卫生员牟元礼时,敌人又开始反扑,他命令牟元礼去找弹药,自己待敌接近后,手持最后一个手雷冲人敌群,壮烈牺牲。战后,志司给他追记特等功,授“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他“共和国英雄”称号。我军广泛开展“向杨春增烈士学习,做杨春增式英雄”的活动。为了纪念杨春增烈士的英雄业绩,他的家乡河北省沙河县为他修建了纪念碑。

朝鲜金城防御一年,什么战术让美军夜间不敢出来大小便?

杨春增

9月6日,军决定由我统一指挥34师101团和35师104团,同时出击座首洞东南无名高地、690.1东北无名高地和618高地。敌先后投入南朝鲜首都师第1团、机甲团及南朝鲜第3师10团等部,在航空兵、炮兵掩护下,不惜代价,轮番攻击,妄图夺回阵地。我101团与敌反复争夺54个昼夜,先后与敌约150个连的兵力激战197次,共歼敌3954人。

经过座首洞东南无名高地和690.1东北无名高地的6次争夺战,南朝鲜“京畿师”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我取得多次争夺战的胜利后,士气更加高涨,战斗经验更加丰富。为了扩大防御阵地,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我又向栗洞东山611高地之敌发起攻击。

朝鲜金城防御一年,什么战术让美军夜间不敢出来大小便?

志愿军抢占高地

栗洞东山地势较高,面积约1平方公里,是敌防御前沿较突出的一个支撑点,因其形似圈椅,故名椅子山,为南朝鲜“京畿师”机甲团2营6连、5连两个排、两个营属火器排,共8个排兵力防守。为了迅速占领阵地,减少我方伤亡,大量消灭敌人,我们攻打611高地时,准备工作做得非常充分。我带作战科长狄循和103团团长王西军等,到离敌阵地最近的龙鹤山上观察敌人阵地,看了整整两天,并派103团3连试攻一次,敌火力点暴露后,3连立即撒回。摸清了敌火力点,我们就想对策,决心发挥直瞄火炮的威力,迅速有效地摧毁敌人的工事和火力点。我决定把配备我师的坦克、自行火炮全部运到龙鹤山我阵地前沿。为了不被敌人发觉,一到夜晚,要求炮兵火力掩护,在隆隆的炮声中我们组织大家连推带拖,硬是把4辆坦克、4门自行火炮开到了山上,挖好掩体,对坦克、火炮进行充分伪装。火炮到位后,我们采用解放战争中打襄阳西门的办法,把敌阵地上的火力点编号,各门火炮打击的目标都明确分工。主攻分队103团2营还选择相似地形进行了演习。

10月6日16时15分,我坦克、自行火炮、迫击炮等大小60多门火炮一起开火,摧毁了敌人的火力点,配属我师的12门卡秋莎火箭炮打两个齐放,敌阵里一片火海。我103团2营6连仅以4分钟时间就夺取了主峰。18时,611高地被我全部占领,共毙敌300余名,俘敌63名。在以后的4天中,敌人以一个营的兵力向我反扑21次,均被我击退。此次战斗,共毙伤俘敌营长以下1000余名。

经过此次战斗,进一步扩大了我方阵地,改善了我们的防御态势,同时,使部队得到了更大的锻炼,特别是丰富了对敌坚固设防阵地进行攻击的经验。这次战斗,后来被军事科学院编为抗美援朝作战经验战例之一。

攻占栗洞东山主峰战斗中,我师屡建战功的著名英雄、103团6连1排长刘凤勇同志,为人民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为表彰刘凤勇同志的功绩,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了特等功,并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他所在的6连1排也荣立集体一等功。

遭到多次打击后,南朝鲜首都师几乎完全丧失了战斗力,不得不仓皇撤离阵地。该师师长也因“作战不力”,被李承晚撤了职。

朝鲜金城防御一年,什么战术让美军夜间不敢出来大小便?

1952年,时任12军副军长的李德生在朝鲜战场前线指挥所坑道口

9月间,我被任命为第12军副军长,仍在师前线指挥所继续指挥战斗。11月1日,我师胜利完成阵地防御任务,后把阵地交给67军防守。

金城防御一年,我师先后与美军24师,南朝鲜3师、6师、8师、首都师进行大小战斗421次,共歼敌19000余人,胜利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防御作战任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