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標題,可能很多人都知道答案。《呂氏春秋》的作者,就是戰國時期的呂不韋,只不過如果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呂氏春秋》只是呂不韋主持編撰的,最後署上他的姓名,真正的作者,並不能算是呂不韋。而另一個很有名的成語“一字千金”,正是從呂不韋編撰這本書的過程當中流傳下來的,那麼,具體又是怎樣的故事呢?
呂不韋其人,原本身為一個衛國商人,不見得能夠對一個國家的走勢起到什麼作用,但是他偏偏就做到了。他還是一個商人的時候,往來各地,低買高出,給自己累計起了千金的家產。當時,還是太子的秦孝文王嬴柱有二十幾個兒子,而他最寵愛的妃子華陽夫人卻沒有兒子。在他的這些兒子當中,有一個排名不先不後,在中間位置的兒子,名為異人,異人的母親是夏姬,並不怎麼受寵。
異人作為人質,被送到趙國,但是由於秦趙兩國是世仇,所以異人在趙國的待遇並不怎麼樣,生活窘迫。某次呂不韋到趙國都城邯鄲做生意,遇見了異人,他的態度和其他人可不一樣,完全把異人當做寶貝。他認為異人就像是一件奇貨,囤積居奇,日後定然能有高價售出的一天。他勸說異人聽從他的安排,異人留在趙國結交賓客,而呂不韋前往秦國,說服了華陽夫人和她的弟弟陽泉君,從華陽夫人沒有兒子下手,勸她讓異人成為太子,如此一來,異人感念華陽夫人的恩情,華陽夫人以後的日子也有著落了。
正是由於呂不韋的協助,原本不是儲君的異人,最終回到秦國,更名子楚,秦孝文王去世後,子楚繼位,史稱秦莊襄王。莊襄王奉自己的生母夏姬為夏太后,尊華陽夫人為華陽太后,公元前249年,任呂不韋為秦國稱此昂,封文信侯,河南洛陽的十萬戶都是他的食邑,家中奴僕更是上萬人。莊襄王即位僅三年就去世,太子政繼位為秦王,也就是後來的秦始皇。秦王政尊呂不韋為相邦,稱他為“仲父”,可以說,呂不韋此時的地位是極其榮耀的。
而《呂氏春秋》,是先秦時期一部黃老道家的重要鉅著,當時,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趙有平原君,齊有孟嘗君,這四個人合稱為“戰國四公子”。由於秦國越來越強大,各國貴族為了對抗秦國,盡力網羅人才,擴大自己的勢力,養“士”非常盛行。這裡的“士”,包括學士、方士、術士等,而這四個人,就是在這方面非常著名的四個人。
人多了,就容易想要爭個高下,不僅他們之間是這樣,秦國的呂不韋也是如此。畢竟秦國這麼強大,所以他也同樣招攬文士,而且待遇非常優厚。呂不韋與四公子有一點不同,他不看重勇士,而是非常注重文采。因為呂不韋本人善於謀略,所以人以群分,他也不怎麼看得起那些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人。更何況,他身處秦國,秦國的勇士難道還少嗎?
另外,當時很多嘴皮子利索的人一個二個都喜歡著書立說,不僅聞名天下,還能夠名垂青史,這一點讓呂不韋羨慕不已。只是,他本人出身商賈,做生意是一套一套的,寫文那可就真是夠為難了。於是他就藉助這些能說能寫的文人,來實現自己的願望。
最後,書終於成了,他又找來幾位高手,對那些門客們的文章進行篩選分類,修改定稿,綜合成一本,名字就叫做《呂氏春秋》。但是別忘了,呂不韋是商人,《呂氏春秋》作為自己的商品,生產出來了算什麼,還需要推廣宣傳。於是,呂不韋想到了一個絕妙的方法。
他找人把書謄抄整齊,掛在咸陽城門口,說,要是有誰能夠在上面改動一個字,就賞給他千金。這樣的誘惑力是非常大的,但是看得人雖然多,卻沒有一個人能夠改動一個字。不過,這也不是說裡面的文字已經達到完美,也很可能是人們畏懼呂不韋的權勢,誰也不敢當這個出頭鳥罷了。這的確是一個相當好的辦法,沒多久,呂不韋連同《呂氏春秋》,就上了當時戰國的熱搜。
這就是一字千金的典故。雖然說,呂不韋這個人,連同他編書的目的,都帶有很明顯的求名的氣息,但是不得不說,這本書卻保存了不少現在原作已經失傳的文字和思想,以道家為主,匯合先秦時期的諸多學派,借別人的功勞,提升了自己的光輝形象,對於研究先秦學說,的確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閱讀更多 黑思拓睿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