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法」借出17万没要借条被赖账,凭微信截图要回来了!

点击标题下「法治中原」可快速关注

李女士与王先生是老同学,之前王先生因经营需要,向李女士借10万元。2016年1月27日,李女士向王先生的账户汇款10万元。2016年2月26日,王先生再次恳求李女士帮忙,想再借7万元。李女士顾及同学情谊,又于当天向王先生的账户里汇款7万元,当时王先生承诺,过几天会将17万元一并归还。

可是,“说好的几天就还”变成了“好几个月也没有还”,李女士心急如焚。且因为借钱时,王先生说他身在外地,一直没有出具借条,李女士越想越后怕,还去找了律师帮忙。

在李女士多次催促后,王先生在2016年8月4日通过微信向李女士出具借条一份,并再次承诺,会于当年2月25日前,将17万元借款全部还清。然而这次借款期满后,王先生仍未还款,李女士便将微信借条截屏打印后,起诉到杭州市上城区法院,追要这笔欠款。

该案件由诉调对接中心的人民调解员张桂侠做了诉前调解。“你看,你们都是同学,关系也一直不错。这个案子中,虽然没有借条,根据法律规定,微信也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的。”张桂侠耐心地向王先生进行说明。

看到那份微信截屏的打印件后,王先生二话没说,与李女士达成了分期付款的调解协议。看来保留证据很重要,没有借条,微信聊天记录也可以。

「以案说法」借出17万没要借条被赖账,凭微信截图要回来了!
「以案说法」借出17万没要借条被赖账,凭微信截图要回来了!

借条为什么比欠条更具有法律效力?

生活中,少不了借钱或被借,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别人钻了借条的漏洞。借条和欠条均是债权债务的凭证,但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怎么写借条才有法律效力?借条为什么比欠条法律证明力大?看图了解↓↓

「以案说法」借出17万没要借条被赖账,凭微信截图要回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