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技法新解之石譜

本素材摘錄自安徽美術出版社《觸類旁通 中國畫技法新解 石譜》,吳靜初編繪。

一、花鳥畫中石頭的畫法

花鳥畫中所補置石頭是以特寫的手法呈現在畫面中的,其不過與山水畫中的石頭略有不同,因兩者在畫面中所處地位不同。但兩者用筆用墨的道理則完全一樣,即同樣注意“石分三面”,取勢得氣,要注意所畫石頭與花、鳥等內容在筆墨上取得諧調和聯繫,使兩者相得益彰。所謂“石分三面”,即注意凹凸、明暗、陰暗的互補互滲。若能取形得勢,則“氣”也隨勢而生,一言以蔽之,曰“活”。

中國畫技法新解之石譜

畫石頭用筆尤為重要,用筆應有提按頓挫,以表現石頭輪廓凹凸不平;另外,必須注意畫面中的虛實、濃淡、粗細、輕重、快慢等關係,如左邊勾濃墨則右必為淡墨。無論是花鳥畫還是山水畫,其所補之石皆合乎此理。

石之造型切不可太過乖巧,太過規矩,乖巧則輕薄惡俗,規矩則平滑板滯,須“醜”中有美,“怪”中有凡,“皴”中有厚,“透”中有靈,知此方可為畫石之高手。

圖為太湖石,俗稱假山石,形態變化不一,多孔。畫此類石頭要注意“瘦、漏、透”,先設想好其大體形狀,然後連勾帶皴,一氣呵成。用筆的特點是以中鋒為主,轉折處略頓即收、挺健有力,少露圭角折筆;蘸墨時不宜過濃,一次用守後再蘸取,如此則筆意連綿,氣韻相通,最後以淡墨烘染暗部。↓↓↓

中國畫技法新解之石譜

此亦為太湖石,然畫法略變:中鋒行至轉折處稍轉筆以使線條柔韌、靈動輕快,最後以淡赭石輕染。↓↓↓

中國畫技法新解之石譜

太湖石的又一畫法。以中鋒帶側的線條勾石頭的輪廓,同時在暗部以小斧劈皴法厾出,邊勾邊厾,注意石頭的整體效果、大小塊面以及孔洞的安排,然後先染石綠,最後以赭墨色在暗部烘染。↓↓↓

中國畫技法新解之石譜

小品一幅。圖中太湖石亦以中鋒帶側鋒的線條連勾帶皴(小斧劈皴法)畫出,最後用淡墨烘染。朱竹後加。↓↓↓

中國畫技法新解之石譜

二、畫石的幾種常用皴法

1.斧劈皴法

以大斧劈皴法畫石,切忌先將石頭輪廓全部勾出,而是連皴帶勾,最後罩染顏色。↓↓↓

中國畫技法新解之石譜

以水墨大斧劈皴法畫石的底部時,用筆不應太實,畫法與上圖基本相同。↓↓↓

中國畫技法新解之石譜

水墨大斧劈皴法石塊參考。↓↓↓

中國畫技法新解之石譜

赭墨罩染斧劈皴法石塊參考。↓↓↓

中國畫技法新解之石譜

圖中石壁與塊石均先用濃墨以大斧劈皴法畫出,待幹後以淡墨或螺青(花青調淡墨)罩染,有森嚴之氣。↓↓↓

中國畫技法新解之石譜

2.雲頭皴法

昔王叔明、郭熙畫奇峰常用此法,有雄麗古雅之趣,今以此法入花鳥畫亦有別趣。中鋒線條作雲紋狀行筆,從上至下層層疊疊,最後淡墨烘染。↓↓↓

中國畫技法新解之石譜

以闊筆大寫意法所畫塊石有秀潤蒼茫之感。畫時以淡墨為主,濃淡相間,最後再用焦墨趁溼皴擦(即濃破淡法,擦時注意行筆方向的統一)。↓↓↓

中國畫技法新解之石譜

3.米點山石皴法

此法為北宋米芾父子所創。畫時筆端飽含墨水橫向層層點染,則石頭少露稜角,此類石塊略帶泥土,花鳥畫家喜畫之。↓↓↓

中國畫技法新解之石譜

吳昌碩先生常用此法畫石,羊毫飽蘸水墨,濃淡墨互相滲透,畫面可得渾厚華滋之感。若能從全局著眼,隨機應變,畫面很容易產生整體效果。↓↓↓

中國畫技法新解之石譜

以此法畫石,勾、點、皴並用,簡約概括。圖上部略帶小斧劈法,下部則有米氏家法痕跡。↓↓↓

中國畫技法新解之石譜

4.破筆披麻皴

用淡墨以披麻皴法掃出(要有力度),再適當以濃墨點苔。任伯年慣用此法且技法純熟,雖無心逼肖而能自得清淡儒雅之趣。↓↓↓

中國畫技法新解之石譜

圖中坡石為淡墨破筆披麻皴法畫成。↓↓↓

中國畫技法新解之石譜

5.亂柴皴法

先以中鋒用筆,濃淡墨並用,從上披皴而下,看似不拘章法,然線條疏密有致;最後以青綠(或赭綠、水墨)烘染,烘染之目的為求得整體效果。↓↓↓

中國畫技法新解之石譜

三、作品賞析

《嘉年華》

以太湖石與豆冠花組合成圖。↓↓↓

中國畫技法新解之石譜

《游魚圖》

圖為“米點”法畫石。↓↓↓

中國畫技法新解之石譜

《竹石圖》

圖中石塊類似鐘乳石,方中寓圓,畫的同時加些皴擦便能得其質感。注意用筆輕重濃淡變化。↓↓↓

中國畫技法新解之石譜

《秋色》

此圖試將焦墨石壁烘染以襯托出紅蓼主體。↓↓↓

中國畫技法新解之石譜

《石筍》

此為松皮石,這類石頭在江南園林均可見到。畫時可先作松樹皮狀,用幹筆皴勾,而後以色罩染。↓↓↓

中國畫技法新解之石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