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新娘究竟有多美?

中國農村新娘究竟有多美?

“大紅棉襖棉褲、大朵牡丹、金色鯉魚、黃藍孔雀繡花” 王沂東筆下的新娘有著濃郁的中國農村的古典味,古樸又精細。無論是抬花轎、洞房花燭夜、挑蓋頭......王沂東的作品讓新娘、讓這些農村習俗變得鮮活又生動,有了獨特的屬於民族文化的鄉土魅力。

中國農村新娘究竟有多美?

王沂東筆下的紅色新娘

中國農村新娘究竟有多美?

中國農村新娘究竟有多美?

中國農村新娘究竟有多美?

中國農村新娘究竟有多美?

洞房昨夜停紅燭,

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

畫眉深淺入時無?

中國農村新娘究竟有多美?

王沂東

作為中國當代最具實力的油畫藝術家之一,王沂東,1955年出生于山東蓬萊,1972年考入山東藝術學校,開始了他畫之路,所圍繞的主題正如他名字中的“沂蒙”沂字一樣是他所生長的地方。

對於民族風格的熱愛,王沂東力求把西方古典油畫的技法和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相結合,凝造出了屬於自己的特有風格。尤其是在他新娘系列作品色彩的運用上,以大面積的大紅為主間配金黃色加上暗黑色的背景,畫面凝重不呆滯,“有種抽離感”但又有“古典”含蓄的韻味。

中國農村新娘究竟有多美?

01

中國農村新娘究竟有多美?

王沂東油畫啟蒙之路

中國農村新娘究竟有多美?

王沂東和油畫的緣分,始於一個特殊的年代。

中國農村新娘究竟有多美?

王沂東小時候和弟弟合影

1967年的一天,王沂東從學校放學回家,路過父親所在部隊的大門口時,看見一些戰士正在大門裡邊不遠的地方壘一堵高牆。

高牆當仁不讓地佔據著路的中央部位,處於最顯眼的地方。大約半個月後,一位當時在駐地部隊中被公認的“大畫家”來了,他在那面牆上用一些特殊的顏料畫了一幅毛主席的巨幅畫像。

中國農村新娘究竟有多美?

毛主席的巨幅畫像

這個看似很普通的作品,當時對王沂東的,影響是如此巨大。

以至於後來每天放學後,王沂東都要在那面高牆前面久久駐足,不肯離開。

就是那時,他聽周圍的人說,這種畫叫油畫,不僅好看,而且不怕雨淋、不怕風吹、不怕太陽曬。

中國農村新娘究竟有多美?

02

中國農村新娘究竟有多美?

當過工人、考入中國美院

中國農村新娘究竟有多美?

自那以後,王沂東的父親得知他,有心學習油畫,非常支持。無奈當時社會處於動盪之中,沒有學習的條件,再說,山東臨沂是個小城,找不到相關書籍和顏料。

為了滿足他的學習,父親特意去了一趟省城,給王沂東買了一些顏料,對於現在的人來說,當時油畫顏料的種類,真是少得可憐,而對於當時的我,已經是相當奢侈了。

中國農村新娘究竟有多美?

1977年當工人時的小照

我一點都不高雅,

就是特別喜歡漂亮的女孩

喜歡好看的東西,

這個是真實的。

好看,對我就有刺激,

我就想畫,

但不是說漂亮的我都畫,

我只尋求我需要的那種美,

希望這個形象能幫助我。

中國農村新娘究竟有多美?

1978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

後來他當過柴油機廠車工,參加工廠演出隊的演出,繪製廠內的宣傳畫、演出隊的舞臺背景,直到1972年考入,山東藝術學校美術科,才開始系統學習繪畫。

1978年,王沂東考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1982年畢業並留校任教。 從畢業創作開始,王沂東有意識地,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帶入到畫作中。

中國農村新娘究竟有多美?

03

中國農村新娘究竟有多美?

王沂東畫中的紅色新娘

中國農村新娘究竟有多美?

沂蒙,一片神聖的土地,一片紅色的沃土。也是王沂東的故鄉。

在這裡他以獨特的視角 ,為那些閨閣裡一個個待嫁姑娘 ,穿上紅妝~畫出故鄉獨一無二的美麗~

中國農村新娘究竟有多美?

《等》,2007年,100×80cm,布面油畫

紅色象徵著愛情和希望、喜慶與吉祥,象徵著尊嚴和鬥志,王沂東的畫像一首悠遠的歌,吟唱著對中國純樸的,古老文化的留戀和憧憬。

中國農村新娘究竟有多美?

《三月的雪》,1999年,100x150cm, 布面油畫

“創作是需要激情和火花的。”那個時候,只要一想到畫畫,家鄉農村的生活場景,以及邊邊角角的物件,就會跑到王沂東的腦海中。

中國農村新娘究竟有多美?

《遠方的來信》,2006年,100x150cm,布面油畫

他的創作質樸得剩下“土”,表現了農村中人與人,以及人與土地之間的情感。

中國農村新娘究竟有多美?

《美麗鄉村》,2009年,100×100cm,布面油畫

他的作品筆法精細嚴謹、造型線條分明、形體結構準確,並擅長表現人物,豐富複雜的內心世界,以古樸凝重而又俏麗靈動的,藝術魅力扣人心絃。

中國農村新娘究竟有多美?

《約會春天》,2007年,100x150cm,布面油畫

畫於靜態中展現動態,在穩重中揮灑靈秀,從色彩中寄託內涵,猶如一罈陳年佳釀,洋溢著鄉土風采的醇厚。

他的妻子曾說:“王沂東天生就是一個畫畫的人。”記住熱愛鄉土的王沂東,記住屬於他的那一抹“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