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直腸癌竟是「吃」出來的?有這些特徵的人羣要注意了

根據近日國家癌症中心發佈的最新癌症數據顯示,結直腸癌已成為我國第三大惡性腫瘤,尤其在大城市中,隨著現代人飲食中脂肪和蛋白質攝入的增加,結腸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全國平均每1.5分鐘就有1人被診斷為結直腸癌。

結直腸癌竟是“吃”出來的?有這些特徵的人群要注意了

這種被稱為“富貴病”的癌症,與生活習慣、飲食習慣有很大關係。尤其是喜歡吃“紅肉”;培根、香腸等加工肉製品的人群,平時更得引起重視。

45歲左右是好發年齡,“吃得太好”是高危因素

直腸癌和結腸癌統稱為結直腸癌,也叫做大腸癌,是全世界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我國,發病率位列惡性腫瘤的第三位,病死率為第五位。“結直腸癌好發年齡在45歲左右,有年輕化的趨勢,男性多於女性,以直腸、乙狀結部位的發病最為多見。”

山東省千佛山醫院胃腸外一科副主任劉波介紹,結直腸癌的發病年齡在40~70歲最為多見,男女比例約為2:1。有數據顯示,我國大腸癌的發病率正以每年5%的速度攀升。在一些東部沿海城市,結直腸癌發病率甚至超越胃癌成了消化道第一大惡性腫瘤。

據介紹,結直腸癌的發生率與遺傳因素有關,約三分之一的患者有遺傳背景,5%—6%的患者可確診為遺傳性結直腸癌。“在許多家庭裡,50歲左右的父母查出患有結直腸癌後,其子女再患結直腸癌的風險要高出幾倍。”劉波說。

除了遺傳因素外,被稱為“富貴病”的結直腸癌有著較為普遍的發病因素。“目前國內外研究一般認為結直腸癌的發生與膳食結構不合理有著密切關係,隨著生活水平的發展,飲食習慣也逐漸發生轉變,‘三高一低’的飲食結構是發病的高危因素。”劉波介紹,“三高一低”的飲食結構指的是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低纖維素,這種飲食結構的人腸道內缺乏纖維素,腸道蠕動緩慢,從而延長食物滯留時間,增加了致癌物與腸道接觸的機會,長時間的排便不暢使糞便無法及時排出體外,一些有害物質在腸道內停留過久,被身體吸收後,也就更加容易誘發結直腸癌。

結直腸癌竟是“吃”出來的?有這些特徵的人群要注意了

臨床表現為便血,容易被誤診為痔瘡

“大便潛血是結直腸癌最主要的中晚期臨床表現,非常容易被誤診為痔瘡,且結直腸癌早期症狀非常隱匿,沒有典型症狀,所以漏診率也很高。”劉波介紹,因為直腸距離肛門較近,其附近供血豐富,一旦長了腫瘤組織易破潰出血,但現實中就有不少直腸癌便血患者,早期一直被當作痔瘡進行治療。

“痔瘡的出血是鮮紅色的,伴隨著肛門局部疼痛、肛裂等症狀,直腸癌的出血可能會含有一些壞死的組織並且混雜著白色的黏液,如果出現這類情況,要去醫院進行腸鏡檢查、肛門指檢及腫瘤標記物的檢查才能進行確診,醫生的診斷水平也對疾病診斷有較大的影響。”劉波強調,大多數結直腸癌患者都是在出現大便潛血癥狀時被確診的,而這時候已經算是中期了,所以當出現大便潛血的症狀時一定要到正規醫院進行全面診斷治療。

直腸癌不僅容易誤診,由於早期沒有明顯症狀所以還極易被漏診。專家介紹,早期的結腸癌患者可能會出現肚子脹、肚子不舒服、消化不良的症狀,或者伴有輕度的腹部隱痛,而這其中有一個最重要的表現就是大便習慣、性狀的改變。一方面,在大便習慣上,由原本的一天一次變成一天3次以上或出現排便次數增多、腹瀉或便秘、排便困難以及便秘和腹瀉兩者交替都要引起注意,因為由於腫瘤對腸道的刺激或者堵塞腸腔、浸潤腸管都會引起這類變化。另一方面大便出現含水量、粗細等形態的變化也需要警惕。“如果大便習慣或形態持續一週發生異常,就必須要進行正規的醫療診治。”劉波說。

由腸息肉進化而來,早期發現治癒率達90%

結直腸癌並不是突然發生的疾病,它的發生有一個“緩慢的過程”。劉波介紹,結直腸癌分為四個階段,I期、II期腫瘤侷限於大腸內,沒有轉移,這屬於早期;III期患者伴有淋巴結的轉移,就屬於中期了,而到了IV期患者伴有肝、肺、骨等遠處轉移,就屬於比較棘手的中晚期了。

結直腸癌竟是“吃”出來的?有這些特徵的人群要注意了

“基本所有的結直腸癌都是從息肉發展起來的,經歷小息肉、大息肉、不典型增長、癌變這幾個過程,通常持續2-3年的時間,早發現和晚發現在治癒上完全是兩碼事兒。”劉波說,通常小息肉長到0.2公分就可以被清晰檢查出來,直接採用腸鏡微創手術進行切除就可以。專家介紹,結直腸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就是通常認為的治癒率為65%。在I期和II期的患者術後5年生存率高達90%,而III期為67%,而IV期大約為15%。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對於結直腸癌至關重要。

怎樣才能在早期發現結腸癌呢?

劉波說,進行定期腸鏡檢查是早期診斷、早期處理的重要方式,具體高危人群和篩查建議見圖表。

結直腸癌竟是“吃”出來的?有這些特徵的人群要注意了

“因為腸鏡是有創檢查,所以許多人非常懼怕,而隨著醫療水平的發展,無痛腸鏡已經非常普遍了,通過靜脈注射麻藥的方式,可以緩解檢查的不適感,美國也正是通過推行腸鏡檢查,及時切除患者的息肉,從而降低了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劉波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