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米诺骨牌的下一张,会是私募股权基金吗?

最近的国内的金融圈,最吸引眼球的,无非是不断暴雷的P2P。

不管是有多么看起来高大上的背景,没出事前可以自豪的称自己的实力,暴雷后依然免不了一地鸡毛。

多米诺骨牌的下一张,会是私募股权基金吗?

在这轮P2P的雷潮之下,阜兴集团旗下的三家股权基金的出事,则把看起来更加高端的私募基金,都拖下了水。

所以,对于投资者而言,私募股权基金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会是下一个雷区吗?笔者此文,希望也希望借助此文,进行下投资者的风险教育。

多少P2P能够挺过?

先谈下这次P2P暴雷潮的开始。

其实不但是今年,过去几年内,总是有几家看起来知名的P2P公司,比如当年看起来“大而不倒”的E租宝,一夜之间就倒掉了。

而今年随着资管新规的出台,核心的去刚刚、破刚兑的思想下,包括郭树清提到的“收益超过10%以上的理财更需谨慎”的言论,使得曾经众多打着金融创新而起的P2P,显然早就成了众矢之的了。

关于P2P的优劣,笔者就不在多评论了,任何事物都有其好与坏,以及其诞生的土壤与环境。

P2P的本身,如果纯粹的做信贷,之间的利差,是有盈利空间的,而风险就是在于坏账,这一点来看,是跟银行差不多的,但是,大多数的P2P企业,是很难做到银行的风控的,所以坏账率,或者盘子做的足够可以覆盖坏账又能稳定的获取利差,就是是否可以长期发展的关键,就这一点来看,很多企业显然实现不了。

于是,第二种方式就出现了,也就是大多出问题的企业,都是涉嫌了自融。

自融这个东西,说穿了,就是双刃剑,在起步阶段,基本上很少的资金就可以运作;风险在于达到的资金越来越多,盘子越大,待收的越多,如果之前的资金一直闲置或者没有好的投向,那么期待不断新进资金的压力就十分的大。

多米诺骨牌的下一张,会是私募股权基金吗?

当一切风平浪静的时候,到没什么,但是所有涉及资金的行业,最重要的就是现金流,最怕的,就是挤兑,这一点,是共性的。

于是P2P风暴的蔓延,就可想而知了,毕竟当初投了线上P2P的那部分人,本身就是对信息敏感的群体。

就目前看,未来一段时间对于P2P政策的监管还会加强,真正能够挺过的企业,就是行业的翘楚了。

不过在这里,笔者还是要强调下,即便你投了P2P,或者你的投资并未出现风险,你最起码应该知道,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至少,10%以上的收益,至少不能代表风险甚至刚性兑付,这一点,很重要。

私募股权基金需要谨慎

如果说P2P,只是白领或者一部分中产投资的项目,那么另一种投资,或者是你更需要注意的地方,这就是私募股权基金了。

多米诺骨牌的下一张,会是私募股权基金吗?

私募基金这个类型,大概分三类:证券类、股权类、其他类。

证券类私募基金,其实并没有什么新鲜的,无非就是看起来起点100万的公募基金差不多。

这几年,最吸引人和发展迅速的,就是股权类的基金。

什么是股权类的私募基金呢?

抛开文字上的定义,其本质就是一个你投资一个发展中的企业或者项目,享受到它发展的收益。

核心问题是什么呢?

就是收益。

多米诺骨牌的下一张,会是私募股权基金吗?

业绩比较基准

大多数的私募股权基金,按照目前监管的要求,不准讲保本保收益的,甚至预期收益。但是宣传资料上,很多都会列出一项,叫做业绩比较基准。

正常的理解,业绩比较基准,只是一个比较的对象。

但是在宣传中,大多数都把它描绘成了预期的收益,再加上稍微讲下过往业绩,就变成了一种“听起来”的固定收益产品了。

更关键的问题在于,股权基金的资金监管,相比证券基金来说,显然无法做到更严格的监管。

证券类基金,在银行托管的情况下,基本上都可以做到,资金的出口只能是股票账户,而股票账户又只能交易,所以对于证券类基金来说,其投资方向完全是可控的,差别就在于盈利的能力。

而股权类基金最大的问题在于,资金可以保证在托管账户到指定账户的划转,但是划转成功之后,这部分资金的最终运作,这一步的监管,很难运作。

所以,就监管而言,对于真正的运作优良底层资产的私募股权基金来说,确实会为投资者寻求收益;而对于这个行业的另一部分投机者而言,私募股权基金则有着很多的运作空间。

结语

阜兴集团旗下的三家股权基金的事件,目前看并没有对私募股权基金这个行业,造成太大的冲击,毕竟私募基金有着严格的申购和赎回的期限,这一点上,发生流动性危机的概率,还是小很多。

但是另一方面,如果你真的投资股权基金,你应该明确,业绩比较标准,并不是未来的收益,投资都是有风险的。

——以上,雪茄金融狗,做金融界的一条清狗,更多逻辑思维与投资理念,敬请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