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mA·s」是啥意思?這份電工數據大有學問!

“30mA·s”是啥意思?這份電工數據大有學問!

漏電保護器主要是提供間接接觸保護,在一定條件下,也可用作直接接觸的補充保護,對可能致命的觸電事故進行保護。

我們首先有必要了解人體觸電的危險是什麼?

人體觸電時,通入人體的電流越大相電流持續的時間越長就越危險。其危險程度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感知-擺脫-室顫。

感知階段。由於通入電流很小,人體能有感覺(一般大於0.5mA),此時對人不構成危害;

擺脫階段。指手握電極觸電時,人能擺脫的最大電流值(一般大於10mA),此電流雖有一定危險,但可以自己擺脫,所以基本也構不成致命的危險。

當電流增大到一定程度,觸電者將因肌肉收縮,發生痙攣導致抓緊帶電體,不能自己擺脫。

室顫階段。隨電流加大和觸電時間延長(一般大於50mA和ls),將導致發生心室顫動,如果不立即斷開電源,將會導致死亡。

由此可以看出,心室顫動是人體觸電致死的最主要原因。所以,對人的保護,常用不引起心室顫動,作為確定電擊保護特性的依據。

“30mA·s”是啥意思?這份電工數據大有學問!

那麼,文章開頭提到的直接接觸和間接接觸保護又是指什麼呢?

當人體接觸帶電體有電流通過人體時,就叫人體觸電。按照人體觸電的原因可分為直接觸電和間接觸電。

直接觸電,是指人體直接觸及帶電體(如觸及相線),導致的觸電。

間接觸電,是指人體觸及正常情況下不帶電,故障情況下帶電的金屬導體(如觸及漏電設備的外殼),導致的觸電。

根據觸電的原因不同,對觸電所採取的防觸電措施也分為:直接接觸保護相間接接觸保護。直接接觸保護一般可採用絕緣、防護罩、圍欄、安全距離等措施;間接接觸保護一般可採用保護接地(接零)、保護切斷、漏電保護器等措施。

“30mA·s”是啥意思?這份電工數據大有學問!

重點來了!這裡面就涉及到“30mA·s”的安全性命題。

通過大量的動物試驗和研究表明,引起心室顫動不僅與通過人體的電流(I)有關,而且與電流在人體中持續的時間(t)有關,即由通過人體的安全電量Q=I×t來確定,一般為50mA·s。

就是說當電流不大於50mA,電流持續時間在ls以內時,一般不會發生心室顫動。

但是,如果按照50mA·s控制,當通電時間很短而通人電流較大時(例如500mA×0.1s),仍然會有引發心室顫動的危險。

雖然低於50mA·s不會發生觸電致死的後果,但也會導致觸電者失去知覺或發生二次傷害事故。

實踐證明,用30 mA·s作為電擊保護裝置的動作特性,無論從使用的安全性還是製造方面來說都比較合適,與50 mA·s相比較有1.67倍的安全率(K=50/30=1.67)。

從“30mA·s”這個安全限值可以看出,即使電流達到100mA,只要漏電保護器在0.3s之內動作並切斷電源,人體尚不會引起致命的危險。

因此,30mA·s這個限值也成為漏電保護器產品的選用依。

“30mA·s”是啥意思?這份電工數據大有學問!

那麼在“30mA·s”之外,漏電保護器的主要技術參數都有哪些?

主要動作性能參數有:額定漏電動作電流、額定漏電動作時間、額定漏電不動作電流。其他參數還有:電源頻率、額定電壓、額定電流等。

額定漏電動作電流 在規定的條件下,使漏電保護器動作的電流值。例如30mA的保護器,當通入電流值達到30mA時,保護器即動作斷開電源。

額定漏電動作時間是指從突然施加額定漏電動作電流起,到保護電路被切斷為止的時間。例如30mA×0.1s的保護器,從電流值達到30mA起,到主觸頭分離止的時間不超過0.1s。

額定漏電不動作電流在規定的條件下,漏電保護器不動作的電流值,一般應選漏電動作電流值的二分之一。

例如漏電動作電流30mA的漏電保護器,在電流值達到15mA以下時,保護器不應動作,否則因靈敏度太高容易誤動作,影響用電設備的正常運行。

其他參數如:電源頻率、額定電壓、額定電流等,在選用漏電保護器時,應與所使用的線路和用電設備相適應。

漏電保護器的工作電壓要適應電網正常波動範圍額定電壓,若波動太大,會影響保護器正常工作,尤其是電子產品,電源電壓低於保護器額定工作電壓時會拒動作。

漏電保護器的額定工作電流,也要和迴路中的實際電流一致,若實際工作電流大於保護器的額定電流時,造成過載和使保護器誤動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