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新区30年|赵典霖:创造“温州速度” 彰显温州精神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国家高新区建设30年。40年来,作为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发地区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一代一代的温州“弄潮儿”在外开天辟地,塑造了中国“犹太人”的美名。作为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地的温州高新区,于2012年加入“国家队”,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却很快,特别是被确定为“推动温州创新发展的主抓手和支撑温州高新区发展的核心引擎”的浙南科技城,走出了一条具有温州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国家高新区30年|赵典霖:创造“温州速度” 彰显温州精神

今年2月,温州高新区携手宁波高新区经历层层考核,成功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浙江省内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从加入“国家队”不到6年的时间,就晋升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温州高新区创造了“温州速度”,彰显了温州精神。他们的蜕变速度如此之快,背后蕴含怎样的艰辛?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温州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浙南科技城管委会主任赵典霖。

国家高新区30年|赵典霖:创造“温州速度” 彰显温州精神

打造浙南科技城

“作为一个沿海开放城市,民营经济异常活跃的区域,温州高新区加入‘国家队’阵营却很晚。”赵典霖说,随着国家高新区在区域经济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科技创新主引擎的效果越来越显著。2012年8月,温州高新区终于跨入了“国家队”阵营。

2015年,温州高新区与温州市龙湾区实行“政区合一”的管理模式。这一改革在首年就取得成效——2016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114.43亿元,同比增长13.9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1.46亿元,同比增长12.4%,科技进步综合变化水平位居浙江省90个县(市、区)第一名。

为强化高新区的“高”和“新”,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大平台,温州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于2016年正式启动建设浙南科技城,使其成为温州高新区的主引擎。规划面积约28平方公里,以“立足温州、辐射浙南、影响全省”为目标,按照“1年启动建设、3年初见成效、5年基本成型、8年争取建成”的开发时序,着力培育发展以智能制造与信息化、生命健康等产业为主导的“2+X”产业体系,力争用8年时间建成浙南科创要素集聚新高地、科技金融要素融合新平台、温州城市东部新标杆和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

国家高新区30年|赵典霖:创造“温州速度” 彰显温州精神

在谈到下一步如何深化改革时,赵典霖说,浙南科技城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将着力在以下方面发力。一是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行“一竿子”招商、“一条龙”孵化、“一张单”人才、“一站式”科技金融的“四个一”服务措施;二是深化创新领域改革试点,构建出具有温州特色、契合全市产业转型的区域自主创新体系;三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四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建设“千人计划”产业园特色孵化基地等承载平台,建立完善企业与大学院所联合培养人才机制;五是深化招商体制机制改革,构建重大招商项目领导谋划和挂钩推进机制、招商引资项目评估及专家咨询评审机制;六是深化科技金融体制改革,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资本与项目对接路演机制;七是深化创业孵化制度改革,实施入孵体验提升计划,推行路演评审和项目在线投报,优化孵化政策扶持体系,构建“零成本”的配套政策和服务体系;八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混合经营的城市建设融资体制,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经营模式,探索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创新,构建“建、管、投”一体化经营格局。

国家高新区30年|赵典霖:创造“温州速度” 彰显温州精神

高质量发展领跑浙南

“目前浙南科技城已累计引进各类项目170多个,引入中央、浙江省‘千人计划’人才39名,2017年实现技工贸较上年增长58.7%,下一步要主动对接境内外500强企业,进一步优化‘2+X’产业发展规划……”

当记者问及浙南科技城如何当好温州高新区、温州市乃至整个浙南地区的引擎时,赵典霖罗列了一串数据,用以论证目前的发展状况和自己的发展思路。

从数学专业毕业,到中学数学老师,再到温州市经济信息中心、温州市计委、温州市政府办,赵典霖长期与数字打交道,养成了用数字分析问题的思维。在他看来,数字最具说服力,能论证很多问题。

2015年,赵典霖进入温州高新区,全面主抓温州浙南科技城建设。两年多以来,浙南科技城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载体以及“千人计划”人才数量都快速增长,现已累计集聚浙江工业大学温州研究院等高端研发平台6个、中央及浙江省“千人计划”人才61名、高新技术企业25家,建成浙江“千人计划”温州产业园、浙江省双创示范基地。

“下一步,浙南科技城将立足打造温州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先行引领板块,聚焦聚力创新驱动、动能转换、产城融合和改革创新,争取年内实现开发建设初见成效、初具形象,努力以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建设领先领跑全市功能区行列。”赵典霖满怀信心地说。

国家高新区30年|赵典霖:创造“温州速度” 彰显温州精神

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

改革没有终点,创新永远是起点。

今年2月,温州高新区携手宁波高新区成功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全国第19个、浙江省内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对于获批原因,赵典霖认为,是多年来温州高新区不断把创新驱动战略放在首位的结果。

赵典霖表示,目前浙南科技城已累计拥有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面积达48.9万平方米,规模总量居全市首位;加快构建自主创新体系。目前区域性科技成果转换中心温州市科技大市场入驻建成,国家级眼视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顺利落户,浙工大温州研究院、温大激光与光电研究院、温大新材料研究院正式运营。同时,全市首家公益性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温州科技金融中心正式投用,软硬件全省领先的温州科技金融路演中心启动运营,温州首家科技银行落户开业,34支规模总量达36.74亿元的创投基金集聚发展,为全市科技型企业提供“一站式”科技金融服务。

国家高新区30年|赵典霖:创造“温州速度” 彰显温州精神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的任务还很艰巨,但困难永远不会阻挡我们的脚步。”赵典霖说。对于浙南科技城未来的期望,赵典霖引用一组数据:争取至2020年,实现年技工贸总收入超5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装备制造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年均增长达到15%,R&D经费支出年均增长20%,新引进总投资亿元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5个、各类创新创业项目300个以及海内外重点科技创新团队50个、“千人计划”人才50人,累计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400亿元以上,建成和集聚科创平台100万平方米以上,在智能制造与信息化、生命健康等领域形成具有价值链控制优势和规模竞争优势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温州高新区有幸在改革开放的浪潮里迅速发展,同时也抓住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扩容的机遇,我们将牢记初心、不忘使命,进一步发挥锐意改革创新的精神,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出自己的特色,努力书写高新事业的华美篇章。”赵典霖表示。

国家高新区30年|赵典霖:创造“温州速度” 彰显温州精神

国家高新区30年|赵典霖:创造“温州速度” 彰显温州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