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出大招了,打著茅台旗號出去招搖撞騙的企業統統清了它!

茅臺出大招了,打著茅臺旗號出去招搖撞騙的企業統統清了它!

李保芳這次出大招了。

7月16日,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16日發佈公告稱,預計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350億元左右,同比增長37%左右,利潤總額同比增長40%左右。

一如既往的優秀,據近日波士頓諮詢(BCG)發佈了2018全球投資回報率TOP50上市公司排名報告。五年間平均股東回報率最高的50家企業中,貴州茅臺排名第10位。貴州茅臺5年TSR(股東總回報)達到35.1%,是上榜名單中唯一一家食品上市公司。

顯然,茅臺現在已經徹底從2012年的“八項規定”陰影中走了出來,今年5月上任的李保芳更是信心滿滿,“茅臺今年實現900億銷售已無懸念,明年將全力衝刺千億,進入後千億時代。”

值得注意的是,在收穫喜人成績的同時,茅臺還做出了另一驚人之舉——在官網發佈了《茅臺將清理整頓51戶子公司, 集中精力做強做優主業》的文章,稱茅臺集團明確將清理整頓51戶子公司,所有清理工作將在2019年全面完成。原則上公司管理層次基本控制在三級以內,不再設立四級及以下分、子公司。

新官上任三把火啊,該政策一出直接卡掉了一大把經銷商,目的就是刪繁去簡,不要中間商賺差價!

茅臺出大招了,打著茅臺旗號出去招搖撞騙的企業統統清了它!

也是在這個政策出臺後,已有12家分、子公司進入清理程序,3家子公司進入整合程序。下一步, 將有6家公司進入清理程序,28家公司進入清算、註銷程序,並退出2家參股企業。

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李保芳為什麼這次出手這麼重呢?

先看看文章是怎麼描述那需要清理整頓的51戶子公司的:定位模糊,與集團業務關聯度不高;管理層級多,存在監管盲區和漏洞;功能重疊,部分存在同質化競爭;盈利能力弱,經營情況較差;殭屍公司,無存在意義等五類問題。

換言之,就是這些公司常常打著茅臺的旗號出去招搖撞騙,即誤導消費者,又透支品牌信譽,對茅臺而言弊遠遠大於利。

茅臺出大招了,打著茅臺旗號出去招搖撞騙的企業統統清了它!

就拿茅臺全資子公司保健酒業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白金酒公司舉例吧,其就曾用“茅臺集團出品原漿酒”為噱頭宣傳推介,顯然存在誇大宣傳,內容誤導公眾的嫌疑。

此外,10年內有3個高管落馬的慘痛教訓也是促使茅臺壯士斷腕的原因之一。茅臺近年越發家大業大,依附於其的蛀蟲也自然多了起來。儘管茅臺的福利待遇已是業內頂尖,但人的慾望是無窮的,身居高位,想要不行差踏錯,還真需要更強力的監察機制。

前段時間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原副總經理、財務總監譚定華的落馬就為茅臺、以及在任的茅臺高管敲響了警鐘。而在譚定華之前,貴州茅臺股份有限公司原總經理喬洪,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有限公司原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房國興等,先後因受賄上千萬元被判刑。

尤其到了茅臺這個層面,高管落馬等負面新聞還會引發資本市場的恐慌,喬洪案消息傳出後,茅臺股票一度緊急停牌。

這種風險,肯定還是能規避就規避的。

長遠來看,這些對茅臺品牌透支嚴重的企業,和因嚴重依賴個人能力的集權導致的腐敗,潛在風險大,與集團公司戰略發展規劃不相匹配,不能形成有力的戰略支撐,不利於茅臺集團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所以,茅臺集團清理整頓工作勢在必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