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投降,于禁一世汙名,關羽忠肝義膽?

解讀歷史實在是十分有趣的事情,古代的時候,戰爭多發,在戰爭中爭下功名利祿的,立下赫赫戰功的大有人在,後世人對他們津津樂道,羨慕不已。不過有成功者也就有失敗者,失敗了不但在當時被人鄙視,到了後世也是揹負著很大的罵名,而即便是投降,也有成功的投降和失敗的投降。

三國時的大將關羽在當時雖然能征善戰,可也不免有失敗的時候,在曹操徵徐州的時候,為了保護劉備的兩個老婆,關羽選擇了投降曹操,不過是“降漢不降曹”,是投降於當時由曹操控制的漢朝皇室,而不是投降曹操這個人,後世皆說關羽忠肝義膽,是當世英雄。但是後面關羽發動了樊城之戰,水淹于禁七軍的時候,于禁也是選擇了投降,可惜的是于禁的運氣可不像關羽這麼好,關羽很快就敗於江東孫權之手,于禁也就跟著去了建業,在建業就遭到了孫權手下人的各種諷刺,生活過得很是憋屈,而孫權把于禁交還給曹操之子曹丕之後,于禁也是受到了曹丕的冷嘲熱諷,最後悲憤而死,死後罵名不斷。

同樣是投降,于禁一世汙名,關羽忠肝義膽?

土山約三事

為什麼同樣的投降,世人皆不說關羽變節,而一昧的評擊于禁呢?其實就是因為英雄無錯這個原因,一直以來我們評論古人的時候有時會刻意地掩蓋掉他的一些過錯,因為我們尊敬他,喜歡他,即使他錯了,我們也會以各種方法來為他解釋的。關羽投降曹操,外因是有,內因也有,是屬於不得已而為之,不過後來的于禁被水淹七軍,為了不全軍覆沒,生靈塗炭,也是不得已投降了關羽,可是這樣于禁在孫權那被指著鼻子罵,回國後被曹丕羞辱到死,這隻能說明於禁的運氣差和當時的局勢,關羽投降曹操是以叛軍投降朝廷,因為當時曹操掌握的是正統的皇室力量,天下的輿論力量都在曹操這,即使後面關羽背棄曹操回到了劉備身邊,可誰敢說曹操招降錯了關羽呢?至於于禁就不同了,投降關羽是以朝廷投降賊寇,這下就得罪了天下的所有正統捍衛者了。如果說關羽投降是權變之謀,想要留著姓名迴歸劉備,那誰又敢保證於禁沒有這個想法呢,只是關羽贏得太快,輸的也太快了,于禁還沒等到時機就又被孫權俘虜了,孫權為了不得罪曹魏而把于禁送回去,所以于禁不是“反回去”的,而是“送回去”,在迴歸這一方面就又輸給關羽一大截了,只能說于禁確實點背,是背到家了。不過有一點,在戰敗的時候,龐德選擇了英勇就義,而於禁跟隨曹操三十餘年卻選擇了投降,是對是錯也只能由我們後人評說了。

同樣是投降,于禁一世汙名,關羽忠肝義膽?

水淹七軍

後世因為有各種小說家對關羽的追捧以及歷朝歷代對關羽的塑造,關羽的成神之路可謂十分坦然,既然是神,那就不會有錯的,失徐州是張飛的錯,投降是為了保護嫂嫂,長坂坡之敗時他去了江夏,放跑曹操是因為他仁義,敗走麥城也有劉封,孟達,糜芳,傅士仁,孫權這些替死鬼來頂著,贏了是關羽的,輸了是大家的。所以關羽是不會變節的,只是忍辱偷生,等待時機回到劉備那裡,關羽是不會錯的。不過關羽後期可以做到威震華夏,整個三國來看似乎也沒有第二人了,關羽確實是個傑出的大將,但要說他一點錯都沒有則是見仁見智了。

同樣是投降,于禁一世汙名,關羽忠肝義膽?

武聖關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