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投降,于禁一世污名,关羽忠肝义胆?

解读历史实在是十分有趣的事情,古代的时候,战争多发,在战争中争下功名利禄的,立下赫赫战功的大有人在,后世人对他们津津乐道,羡慕不已。不过有成功者也就有失败者,失败了不但在当时被人鄙视,到了后世也是背负着很大的骂名,而即便是投降,也有成功的投降和失败的投降。

三国时的大将关羽在当时虽然能征善战,可也不免有失败的时候,在曹操征徐州的时候,为了保护刘备的两个老婆,关羽选择了投降曹操,不过是“降汉不降曹”,是投降于当时由曹操控制的汉朝皇室,而不是投降曹操这个人,后世皆说关羽忠肝义胆,是当世英雄。但是后面关羽发动了樊城之战,水淹于禁七军的时候,于禁也是选择了投降,可惜的是于禁的运气可不像关羽这么好,关羽很快就败于江东孙权之手,于禁也就跟着去了建业,在建业就遭到了孙权手下人的各种讽刺,生活过得很是憋屈,而孙权把于禁交还给曹操之子曹丕之后,于禁也是受到了曹丕的冷嘲热讽,最后悲愤而死,死后骂名不断。

同样是投降,于禁一世污名,关羽忠肝义胆?

土山约三事

为什么同样的投降,世人皆不说关羽变节,而一昧的评击于禁呢?其实就是因为英雄无错这个原因,一直以来我们评论古人的时候有时会刻意地掩盖掉他的一些过错,因为我们尊敬他,喜欢他,即使他错了,我们也会以各种方法来为他解释的。关羽投降曹操,外因是有,内因也有,是属于不得已而为之,不过后来的于禁被水淹七军,为了不全军覆没,生灵涂炭,也是不得已投降了关羽,可是这样于禁在孙权那被指着鼻子骂,回国后被曹丕羞辱到死,这只能说明于禁的运气差和当时的局势,关羽投降曹操是以叛军投降朝廷,因为当时曹操掌握的是正统的皇室力量,天下的舆论力量都在曹操这,即使后面关羽背弃曹操回到了刘备身边,可谁敢说曹操招降错了关羽呢?至于于禁就不同了,投降关羽是以朝廷投降贼寇,这下就得罪了天下的所有正统捍卫者了。如果说关羽投降是权变之谋,想要留着姓名回归刘备,那谁又敢保证于禁没有这个想法呢,只是关羽赢得太快,输的也太快了,于禁还没等到时机就又被孙权俘虏了,孙权为了不得罪曹魏而把于禁送回去,所以于禁不是“反回去”的,而是“送回去”,在回归这一方面就又输给关羽一大截了,只能说于禁确实点背,是背到家了。不过有一点,在战败的时候,庞德选择了英勇就义,而于禁跟随曹操三十余年却选择了投降,是对是错也只能由我们后人评说了。

同样是投降,于禁一世污名,关羽忠肝义胆?

水淹七军

后世因为有各种小说家对关羽的追捧以及历朝历代对关羽的塑造,关羽的成神之路可谓十分坦然,既然是神,那就不会有错的,失徐州是张飞的错,投降是为了保护嫂嫂,长坂坡之败时他去了江夏,放跑曹操是因为他仁义,败走麦城也有刘封,孟达,糜芳,傅士仁,孙权这些替死鬼来顶着,赢了是关羽的,输了是大家的。所以关羽是不会变节的,只是忍辱偷生,等待时机回到刘备那里,关羽是不会错的。不过关羽后期可以做到威震华夏,整个三国来看似乎也没有第二人了,关羽确实是个杰出的大将,但要说他一点错都没有则是见仁见智了。

同样是投降,于禁一世污名,关羽忠肝义胆?

武圣关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