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出現的顏色釉——青釉

提到顏色釉,首先在腦海中出現的便是——

使用最早分佈最廣,出現於南方的青釉。

青釉能一直被人喜愛與它自身的特點分不開,

青色與碧玉相若,被認為穩重而高雅,

符合我國人民的傳統審美情趣。

最早出現的顏色釉——青釉

所謂“青釉”,顏色並不是純粹的青,而是具有黃、綠、青等幾種顏色,但多少總能泛出一點青綠色。同時,古人往往將青、綠、藍三種顏色,一統稱為“青色”。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青釉的出現與土中含有的鐵元素息息相關。青釉的表釉呈色主要決定於著色氧化物的含鐵量與燒成氣氛,青釉含鐵量一般在1—3%左右,過高會變成黑釉,低了就能燒成白瓷。

在還原氣氛中燒成。釉色青綠;在氧化氣氛中燒成,釉色泛黃。

最早出現的顏色釉——青釉

例如許之衡《飲流齋說瓷》稱:“古瓷尚青,凡綠也、藍也,皆以青括之。”

劉子芬《竹園陶說》中也說:“青色一種,常與藍色相混。雨過天晴,鈞窯、元窯之青,皆近藍色。 ......惟千峰翠色、梅子青、豆青、乃為純青耳。天色本藍,有時為青。

最早出現的顏色釉——青釉

商代中期青釉以青綠色為主,後期多為青色和豆綠色。

春秋戰國時期原始青瓷的釉為青綠和灰綠色。

秦漢時期釉層增厚。

三國時期青釉釉層均勻,胎釉結合緊密,色澤清澈。

最早出現的顏色釉——青釉

青釉在宋、金之際達到了歷史高峰。

明清時青釉雖不是主流,但也燒造精美,

明永樂朝的翠青、冬青,清雍正的粉青、豆青等。青釉燒製技術達到穩定成熟,釉麵肥潤,色調均淨。

最早出現的顏色釉——青釉

青釉主要分為

縹色

最早出現的顏色釉——青釉

縹原為一種淡青色的帛。所謂“縹色”,就是指青瓷的如縹的釉色。甌瓷的釉色就是縹色。其色淡青,在淡灰綠色中,青的成分較多。但由於火候不一,釉色也不太一致,有深灰綠,青綠,黃綠,甚至還有灰色和帶煙燜暗紅色。釉質分兩種:一為透明玻璃釉

,釉質較肥厚,多開片;一為不甚透明玻璃釉,經還原焰燒成。

秘色

最早出現的顏色釉——青釉

據《高齋漫錄》記載,“秘色瓷器,世言錢氏有國日,越州燒造,為供奉物,臣庶不得用,故曰秘色。”後來的文獻都附和此說。實際上,秘色是青釉色調的一種,色泛灰藍,釉面無光

。秘色也並非始於錢氏,唐代已有,盛於五代,衰於南宋,元明時中斷。宋時的餘姚上林湖燒秘色瓷器,這時的釉色不再是那種青中微微閃黃的不成熟的還原色調,而是一泓清水般的湖綠色。因此國外也有將秘色稱為翡色。

粉青

最早出現的顏色釉——青釉

粉青為石灰鹼釉的一種。它以鐵的氧化物為主要呈色劑,還有少量的錳或鈦。粉青的作法是生坯掛釉,釉厚1—2.5釐米。入窯後經高溫還原焰燒成,釉色青綠淡雅,有如青玉一樣的藝術效果。 粉青釉為南宋龍泉窯首創。宋代官窯和以後的景德鎮都有成功的粉青產品。

豆青

最早出現的顏色釉——青釉

豆青起源於宋代的龍泉窯。本來東青、豆青都屬於一類,以後才各具特色。明以前微近黃色,到清代就純近綠色。明正德年間的豆青,色淺淡而閃黃;康熙時則色深,釉面潤澤,釉質剪影。這是各式器皿上的豆青釉,均施於表面,器裡及底部仍為白釉

天青

最早出現的顏色釉——青釉

據說五代後周柴世宗時,朝廷官史請示燒造御用瓷器的造型和設色,柴世宗答以“雨過天青雲破處,者般顏色作將採”。根據這一顏色創造出來的釉色叫“雨過天青色”,即是天青釉康熙時期的官窯產品,天青釉略帶藍色,釉薄而堅,瑩潤光潔,無開片,民窯的青色較深,釉層較厚。到雍正時,釉色幽淡雋永,更是引入入勝,但到乾隆以後,由於青料質劣,釉色陰沉,被稱為“鬼臉藍”

最早出現的顏色釉——青釉

最早出現的顏色釉——青釉

現代青釉以豆青、天青最為常見,但是多數天青、豆青釉燒製的釉面流動性過大,導致釉體不均勻,景德鎮祖傳窯燒製的豆青釉、天青釉是現代青釉中的精品之作,其上釉均勻並且亮度恰到好處,極具收藏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