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死了楊貴妃!自身難保的唐明皇,帝王晚年爲何如此悽慘?

賜死了楊貴妃!自身難保的唐明皇,帝王晚年為何如此悽慘?

提起古代的帝王,自然就是權力的象徵,擁有最高權力的他們似乎沒有理由在自己晚年的時候悲慘度日,但是讓人沒有想到的,作為前期英明神武的唐明皇,卻會有保不住自己心愛的女人,更練自己的保不住的時候,不過細細探究這一切,也都是唐明皇自身的問題,和其他人沒有太大的關係。

賜死了楊貴妃!自身難保的唐明皇,帝王晚年為何如此悽慘?

作為締造開元盛世的李隆基,在前半年的執政生涯中,為大唐的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但是在納了楊貴妃作為貴妃後,便開始將自己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吃喝玩樂上,對國家大事更是胡亂處理,造成了安史之亂的大危機。

賜死了楊貴妃!自身難保的唐明皇,帝王晚年為何如此悽慘?

在危機發生後,依然不思進取,當叛亂的軍隊進攻大唐的中心命脈時,沒有做出有效的指揮,反而是給了叛軍可乘之機,一次性拿下了長安,李隆基帶著自己的妃子和寵臣慌忙逃竄,將整個北方丟給了叛軍。也正是這種不積極抵抗的行為使得全軍上下不滿,更是進一步逼迫李隆基處死自己喜愛的妃子,李隆基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只能按照士兵的要求去做。

賜死了楊貴妃!自身難保的唐明皇,帝王晚年為何如此悽慘?

這種完全不顧將士們的感受,只知道為了保全自己,矛盾在南逃的路上進一步顯示出來。血性全無的李隆基自然和想守衛國土的將士們發生了衝突。

賜死了楊貴妃!自身難保的唐明皇,帝王晚年為何如此悽慘?

這個時候,李隆基的兒子李亨聚集起將士們,引導了這場戲劇的發生。在處死楊貴妃之後,李隆基將所有的困難都甩給了兒子李亨,自己選擇繼續向蜀地進發,在重要時刻的不作為,李隆基徹底失去了繼續做皇帝的機會。

賜死了楊貴妃!自身難保的唐明皇,帝王晚年為何如此悽慘?

在剛剛逃到蜀地的時候,李隆基作為太上皇和皇帝李亨之間的關係還是很不錯的,但是李隆基看到形勢將要穩定下來,居然想要把李亨趕下皇位,自己接著做皇帝,完全不顧及兒子李亨在平叛中做出的貢獻。於是在大後方拉攏自己的另一位兒子永王,試圖制約李亨,更是將自己的心腹派到李亨身邊,似乎要重新上位,讓李亨作為傀儡皇帝。

賜死了楊貴妃!自身難保的唐明皇,帝王晚年為何如此悽慘?

作為在戰火中經過洗禮的李亨,面對李隆基的這一行為,自然不肯輕易放手,在爭鬥中,父子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差,這也基本上宣告李隆基悲慘的晚年。在叛軍被剿滅後,李隆基回到長安,便被自己的兒子安排在宮殿中,不允許有太大的動作。

賜死了楊貴妃!自身難保的唐明皇,帝王晚年為何如此悽慘?

不過在父子親情下,李亨還會時常來看望自己的父親。未曾想李隆基竟然召見了禁軍的重要將領郭英,禁軍發動政變的危機感徹底使李亨放下了父子關係,將李隆基宮中的大部分人遷出宮,李隆基的心腹也都被流放,一時間的李隆基完全是一位被軟禁的孤苦老人。

賜死了楊貴妃!自身難保的唐明皇,帝王晚年為何如此悽慘?

雖然李隆基的晚年很悽慘,但是這樣的結果完全的他自己一步步的不負責任導致的,細細分析下來,有著無數機會能夠匡正唐朝的機會,卻都被他自己丟棄,這件事又怎麼能怪得旁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