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妃、安祿山為什麼能始終獲得寵信?他們抓住唐玄宗這種心態

楊貴妃、安祿山是大唐繞不開的人物。唐玄宗一手開創了開元盛世,他看到了開元盛世,甚至生出了想當皇帝大權交給當時的權相李林甫,然後自己專門去修道或遊玩,找到的理由是《道德經》中的無為而治。

朕不出長安近十年,天下無事,朕欲高居無為,悉以政事委林甫,何如——《資治通鑑·唐紀·唐紀三十一》

顯然這個“無為”唐玄宗完全理解錯了,“無為”不是把權交給別人,讓別人來管,這叫不為,或者說的難聽一點就是懶 。

楊貴妃、安祿山為什麼能始終獲得寵信?他們抓住唐玄宗這種心態

高力士當然反對,後果就是唐玄宗生氣,高力士嚇的半死。

上不悅。力士頓首自陳:“臣狂疾,發妄言,罪當死!”——《資治通鑑·唐紀·唐紀三十一》

這段故事成了上一階段熱播的《長安十二時辰》的歷史背景。在劇中李林甫把這種做法說的很偉大,實際上歷史上曾經發生過類似事情,但最終都是以內亂為結束。

唐玄宗對李林甫信任,但對自己的兒子卻不信任,殺起來毫不手軟。後來被立為太子的李亨為了換取他的信任,不惜與自己的愛妻,寵妃公開離婚,這種事情一共做了兩次。

這就是唐玄宗當時的心態。

楊貴妃、安祿山這是兩個影響大唐命運的關鍵人物,雖然說大唐走下沒落,主要責任在於李隆基自己,而不在楊貴妃、安祿山。

不可否認的是楊貴妃、安祿山在大唐走向沒落時也是要負上責任的。

那問題來了,為什麼楊貴妃、安祿山始終都能受到唐玄宗的信任呢?比如權傾天下的李林甫,最終也失去了唐玄宗的信任。

楊貴妃、安祿山為什麼能始終獲得寵信?他們抓住唐玄宗這種心態

先簡單聊一下為什麼楊貴妃和安祿山會受寵。

楊貴妃在大家的印象中是很臉譜話的,第一個反應就是美,作為四大美女之一,第二個反應就是“豐”,因為唐以“豐”為美。

實際上楊貴妃的才智和才藝都是超越一般人的。因為僅僅以為靠美貌就可以獲得寵愛,那就想簡單了。

太真姿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智算過人。每倩盼承迎,動移上意。——《舊唐書·列傳·卷一》

姿質豐豔這是楊貴妃天生的優勢,善歌舞,通音律是她的天份也是後來苦練的成果,這中間到底付出了多少呢?看一看現在在藝考的學生,再稍加腦補一下就明白了。

怕你們補不明白,再補充說一下。唐宗玄這方面的才華據史書記載:玄宗既知音律,又酷愛法曲,他有一個梨園班子,誰彈錯了,他能從合唱中聽出來。

楊貴妃、安祿山為什麼能始終獲得寵信?他們抓住唐玄宗這種心態

聲有誤者,帝必覺而正之,號“皇帝梨園弟子”。——《新唐書·志·卷十二·禮樂十二》

一對比你就知道楊貴妃的善歌舞,通音律的水平是有多高了吧,否則怎麼入得了唐玄宗的眼和耳,這麼高的水準要花多少苦功,應該能腦補出來了吧。

每倩盼承迎,動移上意,這個或許是天份,普通人想學也學不會。

楊貴妃的成功刷新了當時人們對男女的認知,重男輕女變成重女輕男了。人們以為楊玉環的成功,光憑美貌就可以了。現代也有很多人跑去整容之類的,其實最關鍵的還是後面的苦功。所以我想楊貴妃的成功同樣也給現在持“顏值”第一的人上了一課。“顏值”很重要,內涵更重要,否則就是無靈魂的軀殼怎麼能長久呢?

安祿山為什麼能受寵呢?

這個和當時的大環境有關係,唐玄宗特別喜歡少數民族的東西,所以在天寶年開始就流行這些東西。

天寶初,貴族及士民好為胡服胡帽,婦人則簪步搖釵,衿袖窄小。——《新唐書·志·卷二十四》

楊貴妃、安祿山為什麼能始終獲得寵信?他們抓住唐玄宗這種心態

其次唐玄宗對文人結黨,世家大族表示不滿,怕動搖了自己的根基,所以他認為安祿山這樣的人無根基,能感恩,比較容易控制。所以他在天寶後刻意提拔的都是一些學術人品不高之人。

文臣為將,怯當矢石,不若用寒畯胡人;胡人則勇決習戰,寒族則孤立無黨,陛下誠心恩洽其心,彼必能為朝廷盡死。——《資治通鑑·唐紀·唐紀三十二》

唐玄宗這種心態給了當時的這些人機會,但是這樣的人特別多,安祿山憑什麼能出來,這也和他的為人有關係。

安祿山在唐玄宗面前表現的很愚,其實是一個很奸詐之人,史書對他的評價是外愚內奸。

上面就是楊貴妃和安祿山為什麼能得到寵愛的原因,但為什麼可以得到持續的寵信呢?

楊貴妃、安祿山為什麼能始終獲得寵信?他們抓住唐玄宗這種心態

因為很多人一時被寵信,最後被冷置之人很多。同時代的比如像李白,一開始唐玄宗也很寵信他,李白也很想當官,因為得罪了高力士,被高力士通過楊貴妃這麼一鬧,他的入仕夢就泡湯了。

皇帝也是人,這一點楊貴妃、安祿山很清楚。皇帝周圍都是想拼命討好之人,比如像高力士,唐玄宗對他十分信任,但是他卻是非常的小心,討好,所以唐玄宗雖然稱其將軍,但內心深處依舊視其為奴。高力士也視自己為奴。

俗話說反其道而行會有奇效。

楊貴妃、安祿山他們並不是時刻討好李隆基,相反有時就是不給李隆基面子。

比如楊貴妃和李隆基吵過兩次架,被李隆基氣得送回了府中。你想想看一個貴妃為什麼敢有膽量和皇帝吵架,不怕被殺或失寵嗎?

二次吵架之後,李隆基都敗了,很快覺得吃飯都不是滋味,高力士還和一些最懂皇帝的心寵臣,馬上給唐玄宗一個臺階,然後楊貴妃很快回到皇宮。

楊貴妃馬上請罪,兩個人就合好如初。

楊貴妃、安祿山為什麼能始終獲得寵信?他們抓住唐玄宗這種心態

安祿山也是這個樣子。

其拜,必先妃后帝,帝怪之,答曰:“蕃人先母后父。”——《新唐書·列傳·卷一百五十》

你說哪有這樣的臣子,見了皇帝不拜,先拜楊貴妃。在普通人眼中這是對皇帝的大不敬。

反過來想一想,楊貴妃、安祿山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蠢事”。從他們的性格上來說不至於做出這樣的事。

剩下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刻意為之,因為他們都是很懂得唐玄宗的心理。皇帝的疑心病是最大的,他們知道臣子對自己的恭敬,但無法確認是否忠誠。

楊貴妃、安祿山有時刻意表達對唐玄宗的不尊重,反而讓唐玄宗覺得這兩個人很真誠,不做作

通過一種“忤逆”的方式取得唐玄宗的信任,同時讓唐玄宗覺得這兩個人有點像朋友的感覺。

拼命的討好上意和偶爾的“忤逆”,一張一馳,使得唐玄宗被楊貴妃、安祿山玩弄在股掌之間,最終將大唐從盛世帶向了混亂,而承受苦難的卻是當時天下的百姓。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