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著名的斷句詩: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爲春

古典文學詩詞當中,這些詩詞作品並不是孤立存在的。幾乎每一篇作品的背後,都有一段故事。比如陸游的《沈園二首》,寫的就是他年輕時傳奇般的愛情;又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寫的就是他自己的親身經歷。

最著名的斷句詩: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不過在古典詩詞當中,很多精彩作品都是全篇流傳下來的,即便有殘句,也會有所說明。但是今天我們所說到的這首詩,全篇只有2句,卻也依然流傳千年成為名言,而詩人也憑藉這首詩也很快得到了提拔。且看: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你沒看錯,這首詩就只有這麼兩句,而且還是我們日常很常見的名句。這首詩的題目是《斷句》,很符合這首詩的形式,作者是北宋一個詩人,名為蘇麟。

最著名的斷句詩: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這首詩的這兩句很有意思,還蘊含了一個成語“近水樓臺”。這兩句詩所表達的意思就是,靠近水邊的樓臺沒有樹木的遮擋,最能夠最早看得見月亮的影子的;而在平地之上沒有大樹的阻隔得到陽光最好的花朵小草小樹,自然也能長得最為茂盛,自然也能最早形成春天般的長勢。

最著名的斷句詩: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不過,關於這個“

近水樓臺”,其實是蘊含一定的貶義意思的。因為這常常意味著,越靠近權力中心越能得到升遷的機會,而在邊緣的人一直就會在邊緣。所以在實際的生活當中,人們常常用這個來諷刺“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類似的故事,諷刺所謂那些有“(背)景”的人群。

最著名的斷句詩: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關於這首詩,其實背後有還一段耐人尋味的故事。范仲淹在北宋時期曾在朝廷擔任要職,對於手下的人也多有提拔。在他鎮守杭州之時也是如此,提拔了手下好多人。但是蘇麟當時擔任巡檢職務,時常需要到處走動,常年在外。回府之後看到周圍的人都受到了提拔,而自己還是原地踏步,內心多有不平。但是又不好直接對范仲淹講明,所以寫下這首詩送給范仲淹表明心跡。

最著名的斷句詩: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范仲淹何等聰明之人,一看這兩句詩就明白蘇麟是什麼意思了。哈哈大笑之後,對於這兩句詩也多有讚賞。不久之後蘇麟就得到了提拔,這兩句詩和這個故事也就由此流傳下來,成為一段文壇軼事。

歷經千年,這兩句詩流傳下來,不得不說明其本身的生命力。當然這也說明在今天的社會環境之中,這兩句古詩依然得到廣泛的運用。同時也說明,“

近水樓臺”這個詞在今天依然存在貶義的意思,相關的現象在今日依然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