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儀式感?

最近似乎很流行儀式感這個詞,經常聽到說每個人生活中走需要儀式感。似乎儀式感能幫我們提升生活品質、改善心情。

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儀式感?

那麼儀式感到底是什麼呢?

01

小的時候在老家,每逢村子裡有人去世了,送葬的時候天還沒有亮,如果離得近男人女人都要親自去送,如果離得遠,不用親自去,但家裡還會有個人早早起來,在自家門口放一堆麥秸。

等送葬的隊伍路過自家門口的時候點燃,家家戶戶都是如此,所以隊伍所到之處皆有光,帶著溫暖。

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儀式感?

這種儀式不知道始於何時,起初可能只是因為在久遠的時代尚沒有路燈,這樣做只是為了照個亮行個方便,慢慢才有了儀式感。

小時候不懂得悲憫,隨著年齡漸長,內心越發覺得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本沒什麼意義,不過是來世上走了一遭。

葬禮是最後的一程,如果死後尚有意識,最後一次走在生活了一輩子的村莊,所到之處,處處有人給燃起篝火,莊嚴溫暖,那光,那暖,對活著的人,死去的人來說都是最好的告別。

這就是儀式的意義吧,讓本無意義的人生有那麼一點點意義。

02

人剝離了“儀式感”這個詞,生活該多無聊。

做好人好事不能上新聞,不能在鏡頭前拒絕別人的獎金,說著自己只是見義勇為。

去旅行不能發朋友圈,談戀愛不能秀恩愛,男朋友發了520紅包也沒人知道。

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儀式感?

考上清華北大沒有橫幅,你父母不出去跟人吹噓,班主任也沒拿你當勵志典範。

人生該多無趣啊。

儀式感,讓生活成為生活,而不是簡單的生存。

03

有人問,儀式感是不是需要刻意做一些事情。儀式感確實需要“刻意”,但最後都是“不經意”。

很多儀式感你放在心底,經過時間的洗禮,都會變成習慣,這些習慣就是最深沉的愛。

愛一個人,就是想對他形式主義,事無鉅細。

來大姨媽時,一杯泡好的藝福江南紅糖薑茶;

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儀式感?

夏日晚歸時,冰箱裡冰鎮好的蜂蜜檸檬茶;

過年時恭恭敬敬的對長輩磕幾個頭,開心的拿紅包。

也是寫到這裡,我才忽然明白,為什麼村裡那個被兒子接去城裡的老頭會說,我在城裡養了只公雞,不是為了吃,就是想聽它早上叫一聲,告訴我,該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