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儘量別帶寶寶出門」這句話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和迷信無關

前幾天彤彤一家三口自駕回了趟孃家,彤彤的兒子8個月大了,孩子滿月宴的時候,彤彤的母親生了場病,當時也沒來看小外孫,這次親眼看到小外孫,彤彤媽高興的都合不攏嘴。彤彤本想在老家待至少一週,誰知道剛待2天,彤彤丈夫的公司急召他回去,只得跟著丈夫回家了。

“晚上儘量別帶寶寶出門”這句話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和迷信無關

因為公司項目比較著急,彤彤丈夫晚上就要著急出發,彤彤媽說孩子這麼小,晚上出門行夜路,容易看到不乾淨的東西。彤彤當然是不信媽媽說的這些迷信說法,一家人晚上6點就上路了。路上因為路程顛簸,小寶寶一直哭鬧不睡覺,半夜2點的時候,兩人才趕回家裡。第二日清晨,彤彤孩子就開始發燒。彤彤納悶了:難道老一輩說的“晚上帶寶寶出門,孩子會看到不乾淨東西”這種迷信說法是對的?這種迷信說法當然是不對的,其實,晚上儘量別帶寶寶出門,這句話有一定的科學道理,主要是有這3個原因。

“晚上儘量別帶寶寶出門”這句話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和迷信無關

一、寶寶易著涼生病

夜晚的氣溫會變得很低,小寶寶的體質較弱,免疫力還很低下,晚上帶寶寶出門的時候,寒氣一旦入侵到寶寶,家長又沒做好保暖措施,小寶寶就很容易著涼生病。輕則感冒發燒,重則支氣管炎等疾病。因此,夜晚最好不要帶小寶寶出門。

二、天黑易哭鬧

小寶寶還處於發育期,感官功能還未發育完全,視覺功能還很弱,晚上帶寶寶出門的時候,寶寶容易看不清周圍的事物,一旦他看不清媽媽的臉龐,孩子就會變得驚慌、焦慮。孩子在能看懂圖畫的時候,他的想象力是很豐富的,晚上帶他出門,他會把黑夜中看不清的東西想像成可怕的東西,他會受到驚嚇,會忍不住哭鬧。因此家長儘量別在晚上帶寶寶出門。

三、作息打亂影響發育

寶寶處於發育期,白天他活潑好動,身體內的骨骼和肌肉都處於工作狀態。寶寶晚上睡覺休息的時候,身體內的骨骼和肌肉處於休整狀態,一到夜晚,寶寶身體內就會開始分泌大量的生長激素,分泌量是白天的5~7倍。晚上帶寶寶出門,孩子的作息被打亂,生長激素分泌量少,很容易影響他的生長髮育。

所以說,晚上儘量別帶寶寶出門,這是對的,和迷信無關!

我覺得就算是家長看到了這篇文章,依然會覺得是孩子容易看見不乾淨的東西,我想說,不管大家怎麼想,晚上不帶孩子出門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