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P2P爆雷!大數據時代消費者還剩多少隱私?

在今年6月開始的P2P爆雷潮中,號稱性價比最高的小米“意外”捲入其中。多位小米用戶在微博發帖稱,因在小米的VIP任務系統和小米運動APP中看到了管家金服、秋田財富等P2P理財平臺而購買理財產品,如今這些平臺卻“跑路”,數萬元的投資“折了”。據此前每日經濟新聞報道,來自上海的小米用戶購買了小米推廣的100多家P2P平臺推出的理財產品,但直到今年7月,還有28個沒回款,這裡面出問題、提現到不了賬的已經有18家。

小米手機一直以低價、耐用的面貌示人,況且在大眾眼中賣手機的應該是個硬件公司,而雷軍卻宣稱小米是一家互聯網公司。在與華為、OPPO等國內著名手機廠商的競爭中,小米走的是低端路線,它的利潤率應該不高。那麼,雷軍是通過什麼手段掙錢的呢?

小米P2P爆雷!大數據時代消費者還剩多少隱私?

答案就是雷軍通過其操作系統免費收集用戶數據,再投放廣告或者直接賣給第三方!與其他靠流量變現的網站及應用一樣,小米手機在偷偷收集你的信息,監視你瀏覽的網頁,免費使用著小米生態中的服務,但是你的已經被明碼標價。手機定位到你的位置,推送了一條廣告主的優惠券,刺激你購物。因為你是富人,所以有車,驅車去競爭對手那兒買貨的概率更高,所以對富人發優惠券,對窮人進行價格歧視,如何區分的窮人富人?你住的小區就是標籤之一。

小米掌握你的信息越多,你的畫像越清晰,你的售價就越高。是的,每個用戶都被明碼標價,賣給廣告主了,確保廣告主能夠精確找到自己的客戶。這就是小米想做的超級平臺,當然了,雷軍將它稱為“生態系統”。

小米想做超級平臺,雖然還沒做成,但是小米已經把VIP用戶打包賣給P2P公司變現了。你以為買紅米的學生黨用戶會有錢做理財?自然沒有,利用大數據,把有消費能力的用戶送到P2P公司面前。

小米P2P爆雷!大數據時代消費者還剩多少隱私?

智能家居是小米收集用戶數據的另一大“利器”。智能家居從13年開始炒作到現在漸漸歇菜,只有小米做到了走入千家萬戶。小米智能音箱幫你打開空調,打開電視,打開窗簾,小米手環替你監測你的作息時間。

智能家居,當然也是為了收集信息。現在的平臺型公司,需要你搜索,或者通過社交關聯來進行廣告推廣,但是帶上一個手環,你的生理狀況就也交給了小米。小米利用這些數據給你更好的建議,還是把你賣給廣告主,更加精準的投放廣告,完全取決於小米這個公司的良心,用戶根本做不了主。所以,小米硬件不賺錢,要做互聯網公司。努力炒作平臺概念,智能家居圈住你最後一絲自由。

大數據既可以用來為普通民眾服務,但更可能只是資本家攫取更高額利潤的工具。還記得滴滴大數據殺熟嗎?滴滴採集用戶的座標,如果某區域有300輛車跑滴滴,但是有270輛車載客,此時有50個用戶在叫車,滴滴就會上調價格,翻倍七八倍也正常,把這部分超額利潤抽走。在滴滴的算法背後,是通過大數據對消費者的完整用戶畫像。

小米P2P爆雷!大數據時代消費者還剩多少隱私?

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曾經表示,“中國人對隱私問題的態度更開放,也相對來說沒那麼敏感。如果他們可以用隱私換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況下,他們就願意這麼做。”不管是P2P暴雷,還是大數據殺熟,普通消費者在享受所謂“便利”的同時,更多的還是像韭菜一樣被平臺收割,頗有一種“被賣了還幫人數錢”的感覺。

但是,對於每個想融入信息時代的人來說,被平臺收集數據又是不可避免的,普通消費者又有什麼辦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