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清流:夫人爲王安石買了個侍妾,沒想到他如此決定

一股清流:夫人為王安石買了個侍妾,沒想到他如此決定

文 |範立舟

摘要

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擁有堅定信念,有排除一切阻力的勇氣和高風亮節的操守,以及好學不倦的精神和廉潔自律的態度,王安石不失為中國古代官員中的一股清流。

性情簡率,不事修飾

王安石變法,激起各利益攸關方的思想和情緒的反彈,在對王安石及其事業的批評意見中,最為刺耳的則是對王安石人格與人品的反面看法,尤其以蘇洵所寫的《辨姦論》最具代表性。

《辨姦論》中使人印象深刻的在於對王安石生活習性的刻畫,及通過這樣的刻畫暗示王安石的“不近人情”。比如《辨姦論》裡暗示王安石衣垢忘浣,面垢忘洗,其實,這一點並非完全出自毫無依據的面壁虛構和不著邊際的造謠。

01

“衣服垢汙”友人贈予新衣

王安石性情簡率,不事修飾,衣服垢汙,飲食粗惡,從不在意,甘守淡泊,排斥虛華。王安石在出任參知政事(副宰相)前,曾與友人一同到寺廟裡洗澡,友人偷偷地給他準備了一件新衣服,並把他的舊衣服拿走了,等到王安石出浴,友人的隨從就將新衣服拿給他穿上,但沒有告訴他實情。王安石很自然地就穿上了,卻沒有任何異樣的表情。

一股清流:夫人為王安石買了個侍妾,沒想到他如此決定

02

“喜食獐肉乾”之謎

王安石在飲食上的表現更是讓人忍俊不禁。王安石做了參知政事後,有人講他喜歡吃獐肉乾,王安石的夫人聽說後就很困惑,說王安石平日對飲食從來不挑挑揀揀,怎麼突然喜歡吃獐肉乾,就問負責王安石飲食起居的隨從是怎麼回事。隨從回答說相公每次吃飯不吃別的東西,只吃獐肉乾。王安石的夫人就問,吃飯時你們把獐肉乾放在哪個位置,隨從回答說放在最靠近筷子的地方。王安石的夫人就說,明天吃飯時你們把別的食物放在靠近他筷子的地方試試。後來果然靠近筷子的食物吃完了,獐肉乾卻剩下了。大家這才明白,王安石對食物並沒有特別的喜好,什麼東西放在他跟前他就吃什麼。

03

招待親屬,飲食儉素

招待親屬,飲食也很儉素。王安石當宰相後,親家的一個兒子到京師辦事,順便拜訪了王安石,王安石請他吃飯。第二天,他穿戴齊整去了,心裡想著宰相必然是好酒好肉地款待。然而日頭過午,王家的隨從端上了一些燒餅和蔬菜,還有少許的酒和烤肉,接著馬上就上了米飯,旁邊放置著菜羹。他因為與王安石有親戚關係,平時又頗為驕縱,只吃了幾枚燒餅,而且是隻吃燒餅的中間部分,把燒餅的四周卻留著,王安石神情自若地將他吃剩下的燒餅的四周吃了。此人因而感到非常地慚愧。

性不好華腴,世多稱其賢

王安石用心太專,不是沉思於學術,就是用心於政事,對生活細節完全是粗線條處置,以至於有人看他生活太簡樸,懷疑是他偽裝的。這就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味道了。其粗線條的生活態度,也包括他的個人衛生習慣,比如很長時間不洗澡,衣服髒了,也不及時浣濯。原本,王安石這種儉約的生活作風和專心致志的工作態度,是被當時人讚許的,“性不好華腴,自奉至儉,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世多稱其賢。”

一股清流:夫人為王安石買了個侍妾,沒想到他如此決定

自蘇洵《辨姦論》一出,尤其是變法全面鋪開後,隨著反對的聲浪越來越高,士大夫階層對王安石的評價越來越低,逐次趨向人身攻擊。他們把王安石看作有異於人類的動物。王安石年輕時,身上的皮膚像蛇皮一樣,他的幾位舅舅看不起他,暗地裡議論王安石說,這個傢伙今後也想做官嗎?

朝廷內士大夫對王安石的醜化更加惡毒,傅堯俞說王安石出生的時候,有一個獾進入了他的房室,過了一會又不知所終,所以王安石的父母給他取了一個小名叫獾郎。有一位官員問當時的道士王仔昔,王安石為什麼沒有後代?王仔昔說,王安石是天上的野狐精,怎麼會有後代?獾與狐都是小型哺乳類動物,但都被用來詆譭王安石的人格。對所要貶損的對象從外貌上進行醜化,是古代政治鬥爭常採取的手段之一。但是直接將政治對手指斥為不是人類,就未免太過分了。

黃庭堅雖然反對王安石變法,並因此而遭到貶謫,但是他對王安石本人的學識和道德水平卻既欣賞又敬佩。他曾說:“餘嘗熟觀其風度,真視富貴如浮雲,不溺於財利酒色,一世之偉人也。”

講求自律,求“內得於己”

王安石雖曾位極群臣,尊榮無比,但卻簡樸低調。熙寧九年(1076)第二次罷相後,他回到南京居住,起初還有個“判江寧府”的官銜,但他一直沒有到知府衙門去視事,到第二年的六月,他連這個官銜也辭掉了。

他在江寧府城東門到鐘山的半道上為自己建造了住宅,晨暮誦讀不輟,過著山林隱士和鄉間老翁一般的清平生活。平日騎一頭驢,帶著僮僕遊覽山中寺廟。想進城,就乘小船,未曾乘馬和乘轎。所居之地,四面沒有人家,那座房子也不過僅能避風遮雨,又沒有圍牆,看上去就像一座旅舍,有人勸王安石修建垣牆,他以沉默做答覆。

1085年,王安石生了病,以舍宅為寺,宋神宗賜名報寧寺。又過了一段時間,他的病痊癒了,就在江寧府城中租了幾間屋居住,竟然沒有再建屋宅。

受過蘇軾“烏臺詩案”牽連,受變法派政治打擊的王鞏(1048-1117)有過一段關於王安石晚年生活的記載,其大意是:王安石回到金陵,居住在鐘山腳下,出門就騎一頭驢。我曾經拜訪過他,我退出以後,看見他騎驢而出,一個隨從牽著這頭驢,我問王安石準備到何處去,他回答說,如果隨從在驢的前面,就聽從隨從的意見,到哪裡去都行;如果隨從跟在驢的後面,就“聽從”驢的意見。出門後,或坐於松石之下,或訪問田野耕鑿之家,或入寺廟。隨行的時候也帶著書,或騎在驢背上讀,或小憩誦讀,用一條布囊裝著十餘塊餅,自己吃完了,就讓給隨從吃,隨從吃完了,就給驢吃。遇見田野間人持飯奉獻的情況,王安石也欣然接受。

一股清流:夫人為王安石買了個侍妾,沒想到他如此決定

在宋代官僚階層中,三妻四妾實為常見,但王安石無姬妾、無侍女,亦不儲家妓,在官邸相府也沒有營妓和官妓。夫人吳氏曾經為他買了一位侍妾,當他了解到事情原委(“妾之夫為軍大將,部米運失舟,家資盡沒猶不足,又賣妾以償”)後,於是通告了她的丈夫,令其夫婦相聚,並且賞賜給他們不少的錢財。以上這段記載,出自對王安石人格及其事業百般詆譭和醜化的邵伯溫之手,儘管邵氏極力醜化王安石,但對王安石的素養,有時也不得不做出另一番解釋:

“王荊公天資孝友,俸祿入門,諸弟輒取以盡,不問。”

王安石重德輕色,在北宋士大夫中顯得特別突出。一次,王安石經過揚州,他的朋友劉攽作地方官,強留他住幾天。晚上宴會時,劉攽把官妓叫出來歌舞,王安石神色大變,堅決不肯就座。劉攽與他辯論很久也無法說服他,只好去除官妓的陪伴,王安石這才落座。

王安石為人嚴謹,將人的品德、操守、氣節納入修養功夫來考量。節制慾望、以理統情在王安石看來是提升精神境界之必有途徑。他講求自律,主張“聖人內求”,修身講求“內得於己”和“自治”習慣的養成。“聖人內求,世人外求。內求者樂得其性,外求者樂得其欲。”

王安石終身保持著好學的精神,宋人一向予以高度的評價,即便是他的政敵都不能否認。他酷愛讀書,即便在寢食之間都手不釋卷。有一天,王安石大會賓客,他忽然大笑,人們詫異而問其故,原來是他突然想到了《周易》兩個卦的意思。這種對知識的痴迷,難道不是世間最寶貴的精神嗎?

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擁有堅定信念,有排除一切阻力的勇氣和高風亮節的操守,以及好學不倦的精神和廉潔自律的態度,王安石不失為中國古代官員中的一股清流。

作者為杭州師範大學國學院副院長、教授,圖片來源於網絡。


聽聽我的故事,寫下你的故事,我們都是有故事的人!

微信搜索關注:我的好故事(ID:zghgsw)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