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於汽車機器人技術的快速發展,汽車即將成為我們可以放心託付自己性命的第一代自主機器人。 1939年通用汽車公司還只是一家大膽創新、創意營銷的年輕公司、就在紐約皇后區的世界博覽會上展示世界上第一臺無人駕駛汽車原型。
最近這幾年,無人駕駛技術的話題炒得非常火熱,既有那些嘗試完全自動駕駛廠商,如福特、奧迪,奔馳,谷歌等等,也有做自動輔助駕駛的沃爾沃,特斯拉等,更有一群互聯網巨頭正在往裡面湧,像我們熟悉的百度已獲得美國加州政府頒發的全球第15張無人車上路測試牌照,馬化騰拉來了李想、劉強東等人投資了蔚來汽車···
巨大影響力的新技術一直是關注重點,無人駕駛汽車很有可能成為我們在有生之年所接觸到的最具顛覆性的新機器之一。最先運用無人駕駛的是在什麼地方,新疆北部的礦產公司可以使用無人駕駛卡車來運載礦石;西部農民使用自動駕駛的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在農地裡耕作;在沿海的配送中心或工廠;在海南的度假村或者機場;只要能夠證明無人駕駛汽車的駕駛安全性比人類駕駛更可靠,人們就會駕駛無人汽車。
那麼,現在出現3個問題:
1、 為什麼那麼多巨頭公司要爭先恐後研發無人駕駛呢?
2、 無人駕駛技術要怎麼做?
3、 無人駕駛真的能徹底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嗎?
首先,回答第一個問題:為什麼那麼多巨頭公司要爭先恐後研發無人駕駛呢?
1、無人駕駛是下一個“iPhone”
目前的無人駕駛行情,就像是 iPhone 出現前夕,所有人都認為塞班操作系統已經是很智能的操作系統,但在喬布斯帶著iPhone 亮相之後,大家才發現原來“塞班”這兩個字很土,電阻屏是那麼反人類,實體鍵盤就是個笑話。從iPhone誕生到現在,在過去的9年裡,幾乎所有人都被徹徹底底的捲入到移動生活大潮中,“移動”帶來的實時在線和連接性革命,正在全面影響、自上而下改變所有行業和領域。人類突然意識到,所有的產品都會像手機一樣智能化,並且實時在線、自我迭代更新;同時,手機也極大提升了人與人的連接性,“連接“成了商業發展的基礎,甚至是信仰。接下來,自然會發生更大量的“人與物”的連接,“物與物”的連接;人類意識到開放平臺和生態化商業模式的巨大威力,意識到硬件只是搭載軟件和服務的入口和平臺…包括汽車。
2. 汽車廠商這麼著急,是在擔心成為下一個諾基亞
眾所周知,對於掌握了出行入口的Uber、滴滴類公司來說,做無人駕駛是為了降低人力成本,為了持續輝煌並更上一層樓,自行造車成為了必然的選擇,而如果滴滴可以熬過這一關,必然會成為千億美元,甚至更高估值的科技公司。如Uber的CEO所說,他想做的事情就是“替換掉每一輛在路上行駛的汽車”,到那個時候才算是真正的“壟斷”出行市場。
如果 Uber 、滴滴掌握了無人駕駛技術,它就能挑價格合適的車廠,量產無人車。新車出來,不再賣給消費者,而是立刻開出去接活掙錢。
無人駕駛技術一旦成熟,汽車的商業模式可能就變了。不在是汽車廠商巨資砸廣告,經銷商昂貴的保養費,期待消費者花不少冤枉錢買車··當然,還會有不少人買車,但相當一部分汽車會變成隨叫隨到的服務。而無人駕駛車的製造商不再需要擔心車是不是能賣掉——車造出來就能每天創造收入。如果到時候汽車廠商自己不掌握無人駕駛技術,必須依附技術公司;最後汽車製造業不過就是一個高端富士康而已。 手機業已經是前車之鑑,蘋果和 Google 帶著自己的操作系統改造了智能手機。幾年後,自己做系統的諾基亞賣掉了手機業務、跟著 Google 的摩托羅拉也賣掉了手機業務,食古不化的黑莓也發了梅。中國手機廠商有不少,但整個行業大部分硬件利潤屬於蘋果一個公司。至於免費 Android 系統,在中國以外的市場用它意味著手機上的遊戲、應用和廣告抽成,都屬於 Google。
只要車還是人開,車廠就沒法和 Uber、滴滴競爭,這兩家互聯網技術公司已經各自爭取到數千萬司機。但如果不需要人開車了,車廠做服務的機會就會更大一些。這一切都意味著車廠要改變被互聯網公司拉著走的節奏,他們決定自己在內部弄明白無人駕駛技術。但對於連車載娛樂系統都弄不好的汽車業來說,這顯然不是件容易的事。
無人駕駛技術對社會的影響就好比,一百年前福特內燃汽車率先用流水線的方式打敗了電動車。
閱讀更多 創智未來IWF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