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造假門」頻發 日產再上「黑名單」

“数据造假门”频发 日产再上“黑名单”

去年鬧得沸沸揚揚的日本製造企業數據造假醜聞,最近又有了捲土重來之勢。當地時間7月9日,日產汽車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其在日本國內5家工廠的新車油耗和尾氣排放最終質檢數據遭到篡改,檢測環節也存在不當行為,涉及19款在日本銷售的車型。這是該公司一年內在其檢查過程中第二次發現不當行為。

“数据造假门”频发 日产再上“黑名单”

一、日產醜聞再現

而在之前的幾年裡,三菱油耗數據造假、日產汽車質檢違規、豐田碰撞測試造假、本田發動機“機油門”事件,本田尾氣排放造假及高田氣囊篡改測試數據長達15年等一些日本車企造假和質量方面醜聞的爆出,也讓人不禁發出疑問:一直以品質著稱的日本車企如今究竟發生了什麼?

據報道,這一醜聞也發生在即將下線車型的最終檢測環節。當測試未能達到預期結果時,日產汽車員工對樣本車的油耗及排放數據進行了篡改。此外,日產汽車還表示,即使檢測環境未達規定的條件,例如室溫和溼度並不滿足測試條件,檢測人員仍會繼續進行測試。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車輛未在合適的速度下進行測試。具體而言,日產汽車對本土6家工廠約2200輛樣本車進行抽檢時,有5家工廠的1171輛汽車存在違規情況,佔比53.5%。

日產汽車表示,除了一款車型仍在進行檢測外,其他車型仍然符合政府設定的排放和安全標準,因此無需召回。該公司還聲稱,已刪除篡改的數據,並將重新驗證所有數據。但令人擔憂的是,儘管由於去年9月質檢醜聞的爆發導致審查越來越嚴,但該公司的數據造假行為卻一直持續到今年6月。去年10月,日產汽車CEO西川廣人召開新聞發佈會道歉並表示,將努力改進質檢環節,並採取預防措施以免重蹈覆轍,但不當行為依然在持續。

由於本土5家工廠都存在數據造假問題,而且問題率高達50%以上,日產汽車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無法擺脫對該公司內部管理存在頑疾的質疑。日前,日本國土交通省命令日產汽車立即進行新的調查,並在1個月之內提交調查報告。此外,國土交通省還要求其他汽車製造商也檢查是否存在類似的不當行為。這一醜聞將不可避免地對日產汽車的品牌形象和銷量造成影響。

二、車企“數據造假門”頻出

在2016年,日本三菱汽車公司社長相川哲郎在東京召開新聞發佈會承認,該公司有四款微型汽車在燃油經濟性測試中存在違規操作,以美化排放水平,共涉及62.5萬輛汽車。而根據三菱公司的公告,公司從1991年起就開始採用不合規範的燃效測試方法。隨後的一個月內,日產宣佈將為燃效數據篡改問題遭曝光的三菱汽車的經營重建提供協助。之後,日產汽車與三菱汽車聯合發佈聲明稱,雙方將展開資本業務合作,日產將斥資2370億日元收購三菱34%股權。日產成為三菱汽車最大單一股東,並獲得董事會席位。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更早前的2011年,三菱汽車和日產曾以對半出資形式,成立了排氣量在660cc以下的“輕型汽車”的共同策劃公司,在三菱汽車的水島製作所生產,然後向日產供應。但關於4款“輕型汽車”的燃效數據篡改問題,三菱汽車表示“日產並未參與其中”。然而,在去年10月日產對外宣佈,數十年來,未經國家註冊的檢查人員對日產在日本銷售的汽車簽署了最終檢查,導致在日本召回120萬輛汽車。再到現如今,日產發佈聲明承認旗下在日本銷售的19款車型的尾氣排放和燃油經濟性進行了不恰當的測量。不得不說,上述事件的發生令日產陷入很尷尬的境地。

對於一系列的日本車企數據造假和質量問題頻出的事件,有業內人士曾指出:主要是因為虛報數據醜聞在消費者層面看來,並不直接影響車輛的質量和使用,對車主和消費者的負面影響也不是很大。因此,造成部分日本車企選擇鋌而走險。

三、日本製造業陷誠信危機

由於造假醜聞頻出,日本製造企業近來一直處於風口浪尖之上,公司高層道歉已成為家常便飯。今年3月,三菱材料3家子公司被曝出數據造假醜聞之後,社長竹內章再次鞠躬道歉。6月22日,竹內章宣佈承擔經營責任,正式辭職。竹內章辭職後將就任沒有代表權的會長一職,副社長小野直樹成為新任社長。竹內章表示,公司產品出現了一系列質量問題,為了使經營責任更加清晰,需要調整公司的經營體制。

就在同一天,斯巴魯品牌總裁兼CEO吉永泰之道歉並辭職,其職務由公司副總裁中村拓美接任。斯巴魯去年10月被曝出在日本國內兩家工廠由無資質檢驗員進行新車出廠前的整車檢查,而且持續了約30年時間。今年4月,數據造假醜聞讓斯巴魯又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7月9日,日產汽車首席競爭官山內康裕在東京召開發佈會為出現數據造假醜聞道歉。他在發佈會上表示:“我們正在進行徹底調查,以找出發生這種不正當行為的根本原因。”山內康裕表示該公司將確保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在處理之前的質檢問題時又再次發現新的問題,我們向客戶以及合作伙伴道歉。”山內康裕還進一步解釋道,正是由於此前斯巴魯被曝出類似問題,日產汽車在進行自查時發現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從斯巴魯、日產汽車乃至神戶制鋼、三菱材料、日立化成等日本大型企業的醜聞可以看出,質檢環節把控不嚴以及篡改產品數據已經成為日本汽車業,甚至是日本製造業的普遍現象,這絕不是靠高層道歉、下臺就可以解決的問題,而是體制和企業文化的問題。當道歉已經成為家常便飯、公眾已開始感到麻木時,“日本製造”離信任崩盤也就不遠了。

四、面對傳統與新興製造業國家夾擊,日企優勢逐步喪失

也許,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為什麼諸多企業竟可以長期篡改或者偽造數據?其實關鍵在於可以被視為日本製造行業中的的一項潛規則——“特別採用”制度。所謂“特別採用”制度是一種處理不合格產品的方法,即如果企業生產的產品在質量方面與合同中信息不符,但在買家同意下可進行交貨。因此,在合同安排中,若買家同意,就不會將其視為質量缺陷問題。久而久之,製造商對於質量方面的把控意識也就越來越淡薄。

不過,“特別採用”制度之所以得到買賣雙方默許,原因在於日本製造商在設計產品過程中一般會將標準設定得非常高,而即使數據沒有達標,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產品品質上也並非會存在質量問題,也不會造成後續影響。

曾經,日本企業曾憑藉獨特先進的管理方式和優異不俗的產品質量在國際市場中享譽美名。但面對德國、美國製造的不斷髮力,以及以中國為首的新興製造業國家崛起,日本製造業在多方力量擠壓之下,其製造業主導地位正逐步被競爭對手蠶食,導致近年來,日本企業質量問題頻出。總之,在接二連三的打擊下,日本製造業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信譽危機,而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或許只有通過嚴控產品質量和保持不斷創新,才會在競爭保持核心競爭力。

識別二維碼測試您適合做二手車評估師嗎?

“数据造假门”频发 日产再上“黑名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