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史上最后一次考试,除了状元刘春霖,还出了好几位大人物

1904年,清政府举行了最后一次殿试,从那以后,延续1300年的科举制度正式走到了尽头。

关于这最后一科考试,最大的看点就是状元刘春霖同学,因为名字起的好,被慈禧老佛爷破格提拔成了状元。其实,在这一科还出了好几位大人物。

这两人是谁最后再说,按照惯例,咱先来看看刘春霖是怎么考上状元的。

科举史上最后一次考试,除了状元刘春霖,还出了好几位大人物

其实,早在上一科殿试结束后,朝廷上下就强烈呼吁停掉科举,改用新学,但在慈禧老佛爷眼里,现在还不是时候。为什么呢?因为第二年是她的七十大寿,她还想开一次恩科呢。

大臣们虽然已经考证出了一百多种必须马上立刻停掉科举的理由,但在慈禧老佛爷面前,这些都不是理由,人家只用一个理由就把这些全打败了。大臣们一看,既然老佛爷已经开口了,那就再加一科吧,反正也不差这一年。至于那一百多个“必须马上立刻停掉科举”的理由,就像专家的话一样,只要不去管它,它就什么都不是。

在老佛爷的亲切关怀下,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次考试进行得很顺利,前十名的卷子很快就摆在了老佛爷的面前。老佛爷戴上老花镜,装模作样地看了几分钟,觉得差不多了,就开始让人拆封。第一名:朱汝珍,广东清远人……

老佛爷一听,脸色立刻变了。为什么呢?因为她想起了珍妃,这个小狐狸精处处跟自己作对,气得天天吃脑白金都没用,最后一咬牙,就把她扔到了井里。这时候一看到这个“珍”字,立刻又想起来了。而且,这个朱汝珍还是个广东人,想想吧,从洪秀全开始,到康有为、梁启超,再到现在更猛的孙中山,都是那一带的南蛮子,所以老佛爷对那一带的人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反感。

科举史上最后一次考试,除了状元刘春霖,还出了好几位大人物

这两个原因只要有一个就够让她烦的了,这个姓朱的竟然两样都占全了,还让不让老佛爷睡觉了?于是,老佛爷赶紧让人把那份卷子扔到一边儿。接下来是第二名:刘春霖,直隶肃宁(今河北肃宁)人。老佛爷这才缓过劲儿来,说:“这个好,让他当状元吧。”

好在哪里呢?首先是名字好,“春霖”,春天的甘霖,不用说你也知道好在哪里,其次是籍贯也好,直隶,天子脚下,肃宁,肃然安宁,自然比南蛮子辈出的广东强上几百倍,也难怪老佛爷喜欢了。

就这样,原本第二名的刘春霖同学,凭借这个好名字和好籍贯,幸运地成了本科状元,也是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位状元。

科举史上最后一次考试,除了状元刘春霖,还出了好几位大人物

(图:刘春霖的殿试卷)

【刘状元花絮】

刘春霖小时候家里很穷,经常吃不上饭,有一天晚上,实在饿得不行了,就偷偷跑去邻居家院子里,偷吃人家晒的酱曲,就是用来做酱的原料,想想那味道就难以下咽,但小刘实在是饿坏了,抓起来就往嘴里塞。

这时候,邻居也听见动静了,以为是老鼠,因为小偷没有偷这个的,白给人家都不要。所以邻居就拿着张大网出来抓老鼠。等出来一看,这不是邻居家的小霖子吗?怎么跑来当老鼠了?小刘这才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把情况说了一遍,邻居听了也很可怜他,就送给他好几个大馒头。

不过,就是这个从小没饭吃的刘状元,却并没有把吃饭的事放在心上,还专门刻了一枚印章,上刻“平生之志不在温饱”。

在官场上,刘状元一直践行着这个原则,从来不溜须拍马,就算被人排挤也不改,有人劝他改一改,他还说:“我这个人太笨,但这个笨既是我的短处,也是我的长处,如果让我变得聪明一点,可能也会失去很多东西。”

科举史上最后一次考试,除了状元刘春霖,还出了好几位大人物

因为这个脾气,刘状元还留下了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

那是1937年,日寇已经占领了华北,有一天,刘状元家里来了一个人。这个人叫王揖唐,是刘状元的同科进士,当年名列二甲第5名,但人家现在的身份可牛了——伪华北临时政府常务委员会委员兼赈济部总长。注意,前面有个“伪”字,说白了,人家王进士现在已经成了一名汉奸了。

进了屋,王汉奸摘下礼帽,对刘状元说:“小弟现在为日本人做事,多次在日本人面前提起过状元兄的大名,日本人表示很敬仰,特派小弟来请刘兄出山,以刘兄的才学,肯定会飞黄腾达。”

刘状元冷笑一声,说:“我学的是孔孟之道,礼义廉耻,哪里有王老弟那样的才学,恐怕难以胜任。”

王汉奸脸皮厚,当作没听懂,又叽里呱啦说了一大堆,把刘状元惹急了,一甩手把茶杯摔在地上,骂道:“我没赶你走是给你面子,想不到你还真是一点脸都不要了,你这个卖国贼、狗汉奸,还不快给我滚出去!”

科举史上最后一次考试,除了状元刘春霖,还出了好几位大人物

王汉奸一看这架势,再不走恐怕就要挨揍了,赶紧把礼帽戴上,气呼呼地走了。

王汉奸走后,朋友们都劝他离开北京,以免遭报复,但刘状元坚决不走,说:“这是中国的地方,我一个中国人为什么要走?他们要来就让他们来好了,我就是死也要死在中国的土地上!”

鉴于刘状元的巨大声望,后来日本人也没敢把他怎么样。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刘状元这科还有两位大名人,一位是二甲第35名的谭延闿,后来曾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民国四大书法家之首;另一位是二甲第75名的沈钧儒,后来担任民盟主席,新中国建国后当选最高人民法院首任院长,副国级干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