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的葫蘆藝術有什麼特點?

愛瓠園


我是《愛瓠說》葫蘆達人小瓠。

說非洲葫蘆的藝術特點之前,我們先看看葫蘆在非洲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如果說葫蘆在別的國家中是藝術的存在,那麼在非洲,它是文化的存在。葫蘆在非洲不僅僅是藝術品,更是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我們文化中的葫蘆實用性與藝術性往往是分開的,而非洲的葫蘆藝術與生活密不可分。每時每刻,悄無聲息,無處不在,所以,他們葫蘆的存在是於無聲處的。他們每一件實用的葫蘆製品,其實都是藝術品。西方葫蘆藝術中(除了印第安藝術的影響以外)的靈感,基本都來自於非洲葫蘆文化。

非洲,我們先看看葫蘆在哪裡到底意味著什麼——




這是肯尼亞的典型食品:酸奶和小米粥。酸奶是由牛乳和山羊奶經過小口長葫蘆壺發酵而成,裝在葫蘆盆裡,摻和當地的小米粥在一起,具有強烈風味。如果用塑料的或者鐵盆,則被認為味道不會適口。(小瓠覺得這種吃飯的方式本身就很香🐮)

這是發酵酸奶的葫蘆容器,很多時候牛乳或者羊奶裡,會添加牛血,和天然的cromwo樹的灰燼,以使味道更佳。

我們再看看更生猛的:尼日利亞魚獲🐠節:

被驚著了。一年一度的尼日利亞魚獲節,影響越來越大吸引了全世界的遊客。每年在一個固定聖神的湖裡展開。這個湖每年只打魚一次,不可以使用現代機械,必須用傳統的手工方式——每年千軍萬馬來此地打魚,就為了獲得最大的那條魚,因為冠軍會獲得8000美元和一輛車,還有其他福利比如豪華旅遊和保險(對漁民來說毫無疑問是一筆財富)。在湖裡抓到的魚,都放進隨身攜帶的特大葫蘆魚簍裡。這種魚簍是尼日利亞家家必備的,很多都是傳了幾代人。當然這個魚簍還有救生圈的作用。這是迄今為止葫蘆器同時被使用和出現數量最多的一次,創了記錄。


日用葫蘆器大量生產,每一件葫蘆器,都經過人們每天的使用,時間的洗禮(每個都會使用很多年)。很多過去的老葫蘆器都已經進了國家博物館。而中國人玩文玩葫蘆玩命要追求的"包漿"意識,非洲人那不存在的!但是其實個個葫蘆器上,都有歲月留下的天然的包漿。











在廣袤的非洲大地上,從北到南,從西到東,這種葫蘆的用途隨處可見。其實這本身就是葫蘆藝術的濫觴。

我們再來看葫蘆在非洲的更常見用處:水壺,或者啤酒壺,或者牛奶壺——也就是比較藝術化的葫蘆器。葫蘆製作的水壺,據說能使水久放不壞。

這是埃塞俄比亞高地集市,它們都是當地人本土裝飾和工藝製作的葫蘆壺。是他們藝術的體現和展示。西方人買回去無一例外是當做藝術品來進行收藏和陳設的(很多人也出售)。到此我們可以看到葫蘆和葫蘆藝術在非洲人的生活中是多麼令人驚訝的存在,以及因此感受到的不同的族群生活狀態的不同。





生活和藝術,無縫鏈接,其實才是藝術的本質和本源面目。所謂"藝術"的概念和稱呼,不過是近兩百年來才開始有的,現代的藝術家的那點本事,其實和我們無意識的從事加工創造的先民差的遠了。(其實只要有意識的,刻意的,設計的東西,都是距離藝術本質越來越遠的。藝術的生命力,就是人蓬勃自發的生命力的體現。非洲藝術的力量影響世界這麼大,原因就在於此)。



沒有規矩,一味自由,發自天然,生命力隨意安置,這才是藝術。也就是說,這就是創造力的源泉。也就是非洲的藝術,和葫蘆。

現實來說,非洲世界從上世界80年代起,到現在並沒有實質性的進步,反而因為網絡化的原因,和世界的距離更加遠了。非洲人文化中的優點,此時更無所適從了。非洲葫蘆文化不是一篇文章所能輕易敘述完全的,下兩篇,小瓠講一講非洲葫蘆樂器史,葫蘆馬林巴琴,葫蘆沙鈴,葫蘆非洲鼓。











我是《愛瓠說》葫蘆文化大使

書法篆刻,工藝美術的小築

葫蘆藝術和文化的推廣者

關注即可獲得古今中外葫蘆藝術,

工藝技法,歷史源流海量知識

以及——

大量的福祿和,吉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