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爲誠品設計書店,我們爲他設計書

初識姚仁喜先生,首先是學生時代對臺灣誠品書店的嚮往。那時的文藝青年都有著狂熱的書店情節,渴盼著一睹標杆式的“誠品”。臺北誠品敦南店就是姚先生設計的,多了不起。而後又知道了他的太太姚任祥女士,知道了《傳家》,再後來知道了姚先生設計的烏鎮大劇院……

2015年,一次偶然,在某電臺聽到了臺灣建築大師姚仁喜談建築的節目,立馬被深深地吸引了。作為初出茅廬的新編輯,總想著醞釀出特別的選題,聽到姚先生談起對建築的敬畏之心,談起建築與人類情感、歷史人文、東方哲學之間的內在關聯,心裡琢磨著這怕是遇到好機會了!一方面憋了一肚子勁給姚先生的“大元建築工場”寫郵件,又惶恐石沉大海;另一方面,我社長久以來苦於渠道所限鮮少出版建築類圖書,又恐選題不能通過。正當為難之際,通過我社其他同事輾轉聯繫上了時任上海浦睿文化總編輯的張雪松先生,後又由他邀請了著名設計師朱贏椿先生為圖書進行設計,也就有了之後《內境·外象:姚仁喜的建築美學》的多方天作之合。

他为诚品设计书店,我们为他设计书

建築師姚仁喜先生

於我而言,能做姚仁喜先生的選題,乃是特別幸運之事。這不僅僅是編輯對遇到好作者的嚮往,也滿足了我想把敬仰已久的姚仁喜先生推介給更多的人的渴望。

這本書的起點,是姚先生在上海的“內境·外象”作品展。多元化的展覽以電影、音樂、融入大型裝置的手法來呈現建築師姚仁喜的內在思維、哲學理念以及對東方文化的探索……展覽選取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通過創作過程中的草圖模型、紀錄像片、細部模型、繪圖紙本的呈現,連貫一氣地把看似專業的建築設計領域,轉化為承載人們生活、記憶的詩意舞臺,溫暖而又觸動人心。大半個月,我和素未謀面的浦睿編輯同行在網上來回思維碰撞,琢磨著如何跳出展覽圖書的基石,做成一本真正能向大陸讀者推薦姚先生建築美學的書,為那些對建築抱有興趣的年輕人開啟一扇門。

最終我們給圖書作出了這樣的定位:我們希望以這本書為媒介,讓大家來解讀姚仁喜先生的建築美學,但這個解讀卻不完全是由文字來敘述的,而是將採用中國傳統的審美方式——散點透視來佈局書中的內容,既有由姚老師的設計經歷構成的敘事,也有一些閃光的妙語之思和設計金句,除此以外,建築作品圖例、影像與設計手稿同時穿插並行。秉承東方文化傳統中講究留白的理念,圖書將選取姚仁喜先生講座、訪談中的語錄、精彩內容進行重組,少而精煉地呈現出一本既精彩而又過目不忘、充滿情懷的建築人文圖書。

他为诚品设计书店,我们为他设计书

2016年端午,在蘇州誠品姚仁喜先生、姚任祥女士的“堂奧、傳家”夫妻聯展上,我第一次見到了姚先生,至今回想起來仍覺心潮澎湃。姚太太的展覽答問環節問現場觀眾能否說出姚先生的六個以上的建築案例。“我來。蘇州誠品、臺北誠品敦南店、水月禪寺、烏鎮大劇院、蘭陽博物館、寒舍艾麗酒店……”心裡想著,這哪裡能難倒我,十多個我都能如數家珍。展覽後在對姚先生姚太太的採訪中,我們又提了很多問題,想進一步加深對姚先生的認識,藉以全方位地充實書中的內容。聽著姚先生、姚太太娓娓道來,談姚先生青年時期的留學經歷、做第一個案子、對佛教的理解、對東方文化的研讀……猶如醍醐灌頂,妙趣橫生。事實上,也正是這次會面讓我們加深了對姚先生的瞭解,奠定了日後做書的感性基礎。姚先生早年畢業於臺灣東海大學建築系,該系素以嚴謹著稱,堪稱臺灣現代主義建築師的搖籃。而後又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留學,接觸到各類的建築大師、各式建築的觀點,如影響他建築生涯的秩序性、可持續性等等。

他为诚品设计书店,我们为他设计书

從人文情懷上看,姚先生是虔誠的佛教徒,跟隨上師仁波切修行,甚至還翻譯瞭如《正見》等大量佛學著作,而他的佛學思想也一直貫穿於其設計思路中,從其各個案子的虛實對比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中國的陰陽、調和、中庸理念。也正是這樣的佛學情懷使得他設計出了水月道場等極富東方禪意的建築空間。建築素來追求天人合一,姚先生在建築設計中修行,研究如何因地制宜,研究建築如何親近自然,師法自然,有如一個虔誠的禪修者,對建築有著執著的心性,張弛有度、化繁為簡、自然而然、無為而治。

當然,做書卻應當是充滿理性的。參考了姚先生的意見,我們將十四個案例糅合於“堂奧”“建築是舞臺”“靜謐的心”三個中心主題之下,近距離呈現他的大量隨筆、設計手稿、演講實錄。

他为诚品设计书店,我们为他设计书

姚仁喜先生三十餘年的職業生涯,早已深諳如何從現代建築形式中擷取最讓華人感到親切和認同成分的秘密,並藉此在中華同源並流的儒家文化圈行雲流水,遊刃有餘。十四個案子顯然不足以全然呈現姚先生設計的偉大和動人之處,但絕對足以引起想認識他及他建築的人的極大興趣。“堂奧”,即為建築的整體,這是姚先生喜歡的概念和他對建築設計及意境的追求。以建築語彙進一步說,“堂”所代表的是明白彰顯、具體的面向,諸如造型、色彩、質感、構造、功能等;而“奧”則是隱晦曖昧,抽象的面向,例如非實質的光影、氣流或空間等。事實上建築與社會、歷史、文化甚至人性的聯繫,都屬於“奧”的範疇,以烏鎮大劇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蘭陽博物館來說明堂奧再恰當不過。“建築是舞臺”則更多是強調人之於建築的重要性,把人設身處地置於建築當中,把建築置於身邊的自然、環境、文化當中。如蘇州誠品、臺灣高速鐵路彰化站、新北市立美術館……“靜謐的心”乃是姚先生修持一己之心,將多年佛學修行運用於建築的體現。扉頁上提到“‘靜謐的心’是直觀創作的基本要素,靜謐的建築無法以喧鬧的心境設計出來”,水月道場、法鼓文理學院……正是在這樣一種“無為”且無造作的心之下自然而然應運而生。

他为诚品设计书店,我们为他设计书

姚先生是一位擅長把自己的思想凝結在自己的設計作品上的建築師,誠如我們跟他的會面一樣,善於沉思、善於傾聽,但是隻要一開口,必然會拋磚引玉或者哲思頗豐。誠如我們對圖書的定位,文章無需太多、文字亦是,只要有那些關於案子、關於建築美學的點睛之思即可,再附以精彩的建築圖片、手繪圖紙和設計說明,把無限的想象空間留給書的讀者去產生共鳴。而這個至關重要的共鳴卻是由著名的設計師朱贏椿先生來完成的。

他为诚品设计书店,我们为他设计书

朱贏椿先生以“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外牆鑄鋁圓盤同心圓為設計元素,用現代數碼設計方式呈現古老文化中的龍紋與雲紋,旨在傳達姚仁喜先生的建築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和延伸之意。全書將紛繁複雜的彩色剝離開來,通篇只採用黑白設計,更加純粹地勾勒出姚先生建築設計中最精彩的點線面。大至設計手稿、建築實景、模型、平面圖的版面安放位置,小至字號大小、字體的美觀,朱贏椿先生都用他設計師的敏銳為圖書的整體把關,並與我們無數次溝通。在紙張選擇和印刷工藝上,朱老師也是非常之考究。從外封到內文紙,這本書用的特種紙就達到四五種之多,印刷上外封上整版同心圓燙黑,主標題“內境·外象”雖被拆分在內封和外封之上,卻有遙相呼應之意,“內境”通過圓形模切從內封透出來,“外象”則是圓形燙白呈現在外封之上。副標題“姚仁喜的建築美學”燙白置於護封居中位置用以強調圖書核心主旨。

他为诚品设计书店,我们为他设计书

關於圖書的執行。想來也是一件痛並快樂的事情。從2015年底真正介入圖書到2017年底圖書印刷完成歷時兩年,期間凝結著無數人的心血。姚仁喜先生、姚任祥女士及大元建築團隊對書的重視和細緻程度,讓我無比敬畏。每每回想起和浦睿編輯同行一次又一次與姚先生的助手怡茜郵件往來、微信逐字逐句地修改稿件、設計圖的位置,推敲腰封上的宣傳語……心中無限感慨。的確,如果不是姚先生的團隊竭盡全力地配合與提供幫助,我們斷然做不好這樣一本書來。

一本好書,值得萃取,值得等待。

他为诚品设计书店,我们为他设计书

出版人雜誌

[publishers]

隨性讀書,認真寫字

嚴肅活潑,偶爾脫線

長按識別二維碼即可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